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民国风华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滇军(12)

民国风华

民国六年(1917年)7月初,张勋复辟过程中,唐继尧控制的滇黔宣称“靖国”。连发数电表示誓死拥护共和讨逆,并组织靖国军说:“本督军义愤填膺,匡扶有责。为此躬率三军,克日由滇省出发,誓将会师武汉,立马幽燕,廓彼妖氛,式靖区宇,族旗卷地而来,霹雳从天而下。 “集中所部,编成靖国军,克日出发。”唐继尧对“靖国军”的取名,没有作出必要的解释。而文公直的解释则是:靖国“含有别种在外滇军之意,非仅因护法之故。”  孙中山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中旬,率领舰队来到广州,宣布护法,并于8月25日至9月1日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宣布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并推举了军政府各部总长。民国六年(1917年)8月以后,唐继尧即以靖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了《入川讨贼通电》《为滇人入川告四川各界布部》《为护法入川告滇省文武官绅父老子弟电》等。为掩人耳目,唐继尧于8月11日也发布了拥护约法的通电,并提出四点要求。与此同时,唐继尧即组织了靖国军,再组织靖国联军,自任总司令,将所部编为六个军,以顾品珍、赵又新、庾恩暘、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分任靖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军总司令,大举入川。并致电孙中山,多次拒绝广州政府给出的元帅一职。孙中山频频给唐继尧电报劝说就元帅职的同时,还对唐继尧作了若干让步和迁就。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承认他自称的靖国军司令,并且提出“设川、滇、黔三省靖国军总司令,由唐公担任,统率既归于一,庶指臂之效可期。”   直到1918年5月,由桂系的主使,滇系的呼应,政学系的表演,终于使广州军政府的改组成为事实,排斥孙中山,与北方军阀妥协,使军政府成为议和机关。孙中山十分气愤,乃于1918年5月4日发表了《辞大元帅通电》,指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愤然离职。护法运动之后,唐继尧又利用“靖国”的名义,扩大军阀势力。他在重庆召开了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组织“靖国联军”,担任总司令。不久,又有陕西、湖南、福建三省加入,唐继尧乃以八省靖国联军司令而自命。在这期间,他还与北洋军阀互相勾结.支持直系军阀吴佩孚。 民国九年(1920年)爆发了川滇战争。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被打死,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率部返滇,在川军的支持下进逼昆明。唐继尧内部不稳,遂通电辞职。民国十年(1921年)2月8日,唐继尧离昆赴港。顾品珍于2月9日进驻昆明,以滇军总司令名义统治云南。民国十一年(1922年)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次年不听孙中山先生的劝阻,率先回滇复职。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10日,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堂发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首任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这一次恳亲大会实际上也就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从广州出师北伐,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唐继尧加紧与孙传芳、吴佩孚勾结,在云南高唱“**”、“讨赤”的调子, 标榜国家主义,对抗革命。同年11月,中共云南地下组织成立,立即组建了以“倒唐”为目的的云南政治斗争委员会,领导云南人民进行倒唐斗争。 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同年5月23日,唐继尧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抗战初期,感念唐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明令褒扬,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

唐继尧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政治人物。在他留学日本期间,唐继尧的理想是“不速使中国富强,凌驾欧美,俯视列强,枉为二十世纪之中华男儿,生何如死!”他在民国二年(1913年)执掌云南军政后不断推出新政。在政治上积极地裁兵撤督,制定了省宪。护法运动中,唐继尧拥护孙中山早年在欧洲提出的政治理想,认为中国幅员太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也不应该建成中央集权的国家,应当借鉴北美的模式,建立联邦式的共和国。民国七年(1918年)时唐继尧曾搞过“联省自治”,  担任八省联军司令,有过建立联邦式共和国的尝试。唐继尧继承了蔡锷时期“汉、满、蒙、藏、夷 、苗各族,结合一体,维持共和”的思想,对少数民族土司采取“渐进主义”,推行以存土置流为目的“不改之改”政策,普遍确立了土流并治的统治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弹压委员、行政委员 、殖边督办 、设治局等行政机构,并派参谋长庾恩为巡阅使,出巡普思沿边防务。 

上一章 滇军(11) 民国风华最新章节 下一章 滇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