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民国风华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东北军(19)

民国风华

直鲁联军原为北洋的河北和山东部队,二次直奉大战后依附奉系,1928年奉军主力败退出关,直鲁联军被蒋收编,编成21、41、48、58等师。 刘珍年21师被 韩复榘打败,离开山东后被 李仙洲接管,成为中央嫡系; 陈耀汉58师调到南京担当警卫师,师长 张灵甫,后来成为王牌74师的主力师;41和48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合成第10军, 徐源泉任军长。

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造成“青岛惨案”。1899年 赴东北谋生,后流落到俄国海参崴。1912年任江苏省第三师骑兵第三团团长、第五旅旅长。1913年7月,投靠冯国璋,先后任江苏陆军军官教育团监理、江苏将军公署副官长、侍从武官长。后改任江苏暂编第一师师长。率部进攻0军,任第二路总指挥。1920年兵败,所部被解散。1921年至奉天张作霖处先后任巡署高级顾问、宪兵营长、绥宁剿“匪”司令、绥宁镇守使。1923年任东北第三混成旅旅长。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奉军第二军副军长。二次直奉战争后,改任宣抚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初,任苏皖鲁剿匪司令。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1926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1927年6月,任第二方面军团长。1928年8月,兵败下野,一度亡命大连、日本。督鲁3年,横征暴敛,捐税多达50余种。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造成“青岛惨案”;镇压济南工人运动,杀害工运领导人鲁伯峻、朱锡庚、史得金、宋伯行等。1932年由日本回国,潜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被山东省0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16]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5年),河北省枣强县人。幼承父艺,从学技击,在家乡习燕青门及二郎门等武术。少年入奉天的“育字军”(清朝办在沈阳的学生军校)。因他聪颖及武术基础好,受到军中“管带”(清朝军官的职称)宋唯一的喜爱。宋唯一是武当丹派一位剑侠,对李景林单传秘授了武当剑法。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育字军”解散,师徒从此各奔前程。于塞外得皖北异人陈世钧(1821年—1932年)授以剑术。1931年12月3日,因突患痢疾,在济南病故,年仅四十七岁。生前友好邹声远曾有诗云:“龙泉之尺鬼神惊,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绝技应无各,传与群美后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马生涯而致力于中华武学,堪称楷模。 [17]

褚玉璞,1887年出生,山东省梁山县拳铺乡褚庄人。字蕴山。1913年8月,褚玉璞率土匪二三百人投靠军阀冯国璋的张宗昌部,随袁世凯镇压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1918年春,褚玉璞任团长。1921年初,张宗昌部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歼灭,褚玉璞逃往沈阳,投靠奉系军阀张作霖。1924年9月,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褚玉璞随张宗昌入关,褚玉璞率先锋军抄直军后路,奇袭滦州,直军全线崩溃,褚玉璞升任军长。1925年5月,张宗昌任山东省军务督办,褚玉璞任前敌总指挥。11月22日,褚玉璞勾结英帝国主义,逮捕了中共设在英租界义庆里40号的中共地下党员江振寰等15人,并于翌年4月15日在天津南开广场将这些革命志士枪杀。是年8月,又破坏设在英租界求志里的中共天津地委机关,杀害了地委书记季达等人。1926年1月,褚玉璞进攻冯玉祥国民军,先后占领天津、北京,被张宗昌任命为直隶省军务督办。10月9日,褚玉璞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28年4月,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中,直鲁联军被击溃,褚玉璞化装逃往大连。1929年3月,褚玉璞潜回山东收罗旧部,伺机东山再起,被军阀刘珍年捉获。1929年农历8月20日,褚玉璞在牟平县被处死。韩复榘任山东省政府主席时,移葬于汶上。 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永城人,1889年生。从1914年先投奔河西悍匪张平,1922年再投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团长兼豫西镇守使丁香玲,1925年春转投镇嵩军将领、豫陕甘剿匪副总司令憨玉崑,憨玉崑 战败,孙殿英又改投国民三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叶荃部,任旅长,不久升任师长。随后,国民三军由河南开赴陕西,孙殿英不肯离开自己有影响力的地头,中途脱离国民三军率部窜入伏牛山,继续招收土匪、道徒入伙,扩大队伍。孙殿英虽然拉起了一支队伍,但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下,不投靠大军阀就难以生存。孙殿英知道当时的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也是土匪出身,可以说气味相投,于是派人请求张宗昌收编,张宗昌也欣然应允。1925年秋,孙殿英率部开始了大流窜,由豫西窜往山东,沿途所经之地,大肆奸淫掳掠,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孙殿英窜往山东济宁后,被张宗昌委为第五师师长,下辖两下旅共五六千人。1926年春,孙殿英率部在河北沧县一带参加了张宗昌与李景林联合向国民军反攻的战斗,孙殿英袭击了国民三军所属徐永昌部,为张宗昌立下了第一次战功。事后,张宗昌将孙部改编为直鲁联军第三十五师,不久又扩编为第十四军,孙殿英任军长。1927年春,孙殿英在直隶军务帮办徐源泉的指挥下,在南京附近参加了孙传芳对北伐军的战争。不久,又调往直隶大名,兼任大名镇守使。这年秋天,孙殿英又被张宗昌派往豫北,与冯玉祥部交战。不久,奉军与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向北溃退。孙殿英率残部退往天津,后又退往蓟县、马兰峪一带。这时,何成浚奉***之命策动孙殿英投降。孙殿英见走投无路,只得接受改编,被***任命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方振武(1885~1941),原名方运策,字叔平、寿县瓦埠镇人。出生于贫寒家庭,母早逝,父靠挑担卖油为生。方振武十五、六岁时,即以挑水为业。民国6 年(1917 年),方振武由日本回国,根据孙中山指示,到徐州、山东、联络旧部,组建“铁铜队”,准备重建革命武装。民国13 年9 月,方振武参加孙中山在韶关北伐誓师,被任命为北伐军支队司令,后因北伐军回师广州戡乱,方振武遂重返北方。是年,投奉系军阀张宗昌部,任梯队司令,后任直鲁联军军长。民国14 年10 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方振武在肥城起义,率部脱离张宗昌,加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任国民军第四军军长。 [20]

徐源泉(1886年 - 1960年),湖北黄冈(今属武汉)人。奉系军阀分支直鲁联军将领,二次北伐后,编入国民革命军。抗日战争初期,曾在南京,合肥一带阻击日寇,不久卸职,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武汉解放前逃往香港九龙。 [21] 七七事变后,曾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武汉失守后,擅自率余部撤到平汉路西,李宗仁以其违反军令,押解西安,电请***将其撤职查办。1942年,经军法总监何成浚求情,方无事释放至渝,任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 [22]

黄百韬(1900—1948),又名黄伯韬,字焕然,号寒玉,祖籍广东梅县,汉族客家人。国民革命军将领。国军陆军上将,兵团司令官。初在江苏省防部队任排长、连长。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后,投靠奉系,升任直鲁联军旅长。张宗昌被***消灭后,投靠***,任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冀察战区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司令部高参、第三战区参谋长、陆军中将、中华民国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华民国国军第七兵团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战役中阵亡。1949年1月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23]

刘珍年(1897-1935),字儒席,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一个农村小地主家庭。1918年在南宫县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22年毕业后,在东北奉系军阀李景林部任排、连、营长等职。1926年,李景林部被冯玉祥击败,所属部队编入直鲁联军,刘在褚玉璞部任十六旅旅长。因过失被革职后,投靠山东张宗昌任团长,后任方永昌部121旅旅长。1928年4月,***二次北伐,张宗昌败北。刘珍年奉方永昌之命东撤胶东,立足之后便把自称为胶东防御司令的方永昌逼走,改旗易职,投靠***,领得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的番号,刘任军长。1928年8月进驻烟台后,以第一军的名义,将方永昌、张宗昌在胶东的残部和地方杂牌军改编成5个师,组建11个民团大队。1929年,***将暂编第一军改番号为陆军第二十一师。刘珍年对此很不满意,自封为第十七军长,在军旗旗裤上一边写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师,一边写着第十七军。出布告署名,时而军长,时而师长。刘珍年独霸胶东,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矛盾日益加深,遂于1932年9月在掖县、莱阳爆发“韩刘之战”。***以“调停”战事为名,将刘珍年调防浙江温州。1933年5月将刘逮捕,以“纵兵殃民”罪,于1935年5月13日在南昌处决。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年),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21年冬天,19岁的马本斋经朋友的介绍,加入了张宗昌的部队。入伍的第一天,马本斋领到一支六五式步枪。他琢磨射击要领,爬冰卧雪,一练就是几个钟头。枪法越练越准。当时,军中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马本斋粗通文墨。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不久,又被提升为排长。1922年,马本斋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几乎残酷的军事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知识。1924年9月,马本斋从讲武堂毕业,被提升为连长。回到部队,适值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被任命为担负后勤运输的“杠子营”营长。1928年春,马本斋率“杠子营”随刘珍年的部队开到胶东莱阳。在一次战斗中,马本斋运用强攻和奇袭相结合的战术,取得了胜利,被任命为团长。后来,随军驻防胶东牟平一带。1928年,张宗昌被***的北伐军击败。其将领刘珍年乘机脱离张部,割据胶东。马本斋所部归刘珍年节制。 [25]

施中诚(1898—1974),字朴如,安徽省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抗日名将,曾任国民党嫡系王牌军——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三任军长、100军军长、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务。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滨,1920年入保定将弁学堂。1923年毕业后,在施从滨部下任见习排长。1925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委任施从滨为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在徐州、蚌埠一线与孙传芳部作战。施从滨陷入重围,被孙传芳俘获后处死。施妻请求张宗昌对其侄施中诚给予关照。1926年春,施中诚由排长被提升为团长,三年后,再升烟台警备司令。

上一章 东北军(18) 民国风华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东北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