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栀子花杂货铺(已开学缓单)
本书标签: 短篇  封面铺  杂货铺     

本次主题:故事

栀子花杂货铺(已开学缓单)

栀子本次主题:故事

………………………………………………

一张照片里,一棵栀子花树下,一个老人,背对着一大片斜阳,对着镜头

微笑

她笑的是那样的安详,那么美好,好到,让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姥姥生前很喜欢小孩子,小孩子们呢,也都很喜欢她。

她的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小孩,有自家的,也有别家的。姥姥对他们都很好,但其中我的“地位”似乎要比他们高一些。姥姥告诉我说,她并不是因为我是自家人,才对我与别人不同,她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分高低,只是因为,她在我身上,能找到她以前的影子。

我问过她什么意思,可她只是笑笑说,每个人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尽管是身份低微的人,在我们的

生命

中,都是重要的

朋友

我想,这也许就是她教我做人的道理吧?

姥姥的一生,平淡如水,不是万丈光芒,但也不算碌碌无为。可她却很受人喜欢,也许是她自身的好教养,也许是她为人处世的态度吧。

我们两年龄虽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但却像相处多年的老朋友。我们总是很合拍,有时不是她倾诉,我倾听,就是我倾诉她倾听。

她不喜欢拍照,但每次都依着我,让我给她拍几张。虽然每次她嘴上说着:“你给我拍的我都喜欢。”但我觉得,她并没有找到她最喜欢的那一张。所以我一直都在想着,一定给她拍一张最好的,然后送给她。

在我要来新北的前一天,她拄着拐杖来到我身边,问我能否给她拍最后一张。我听后,高兴得奔到楼上拿照相机,隐约听到姥姥说:“但愿这最后一张能拍好点。”由于当时太过高兴,并没有在意那“最后一张”的含义。

取来相机,发现姥姥在院子里的栀子花树下,摸着它的枝干,像在跟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这还是当年他种下的……”我当然知道那个“他”是她的丈夫。她笑着转过身:“拍吧。”按下快门,这一刻,便永远定格下来了……

她接过照片,微笑在脸上绽放,问我能否送她,我当然是同意了,因为,这张估计是她最喜欢的。我说以后回来再给她拍几张,她说:“没

时间

啊……”

在我来新北的第二个星期六,

妈妈

赶回来,说要回家见姥姥最后一面。在路上,我整个人都处于呆滞的状态。我知道妈妈的意思,我想哭,但不知道为什么哭不出来。可是在我看到她的“睡颜”以及她手中握着的那张照片时,顷刻间,泪如雨下。我理解了“最后一张”的意思……她,走了……

不经意间,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个画面,一棵栀子花树下,一个老人,背对着一大片斜阳,安详,美好的笑着。我希望这一切都是幻影,但现实的残酷,我不得不去接受。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天堂没有痛苦。在那个世界里,你要过的好一点,要好好的照顾自己……

………………………………………………

诚信,大概是一个合成词:诚实守信。千百年来,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流传着感动你我的诚信故事。

你有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它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的时候,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半军的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而居,这可能是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奇观。又一个一百年后,1997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旁,因为诚信,一个无名的小孩的陵墓在此受万人敬爱。

也许,你认为这些太过历史,但我只想证明一点: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们生活在一个喜剧的时代里,只需要歌功颂德,只需要取媚世俗,诚信作为一个标榜人类文明的手段,不可避免的加入了被歌颂取媚的行列。没有责任感,没有真诚和对真善美

的渴望,没有对时代和诚信的自我反省,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我们太需要诚信来维持我们的精神、物质上的空虚。

我不太了解别人,相比之下,更多的只有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你。你也许会发笑我的故事,但不要紧,笑过后,想想你自己的“变形”吧!回到属于的那个最傻的年代里去吧!记得,第一次住在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生宿舍。彻夜未眠――想家。周围全是陌生的人,不敢开口。撞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很开朗的阳光女孩:一身T恤,短头发,嘴里嚼着口香糖,问道:“昨天,你没睡吧!”我点头。渐渐地,我们俩成了好朋友,我真的很高兴,有了一个知心的朋友。我们同吃同住,同走同乐,几乎形影不离。那一段时间,我感受到什么是友谊的可贵。但是,一次考试,把我们的友谊给冲跨了。我的成绩很差,不敢跟父母讲,她不知道为什么竟会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妈妈,被训斥后,我生气极了,扬言断交。她竟是那么认真的人,友谊再也挽回不了如从前般。失信于父母、失信于朋友。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以后,我对朋友只有无限的真诚,对父母只有实实在在的回答。在宿舍里,劳烦她人时总会说声:谢谢!打扰到他人时总会说声:对不起!即使,借用了别人的一张餐巾纸,我都会报之以桃。也许我很傻,曾经为了同学的拜托,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店;为了朋友的请求,连夜上网查询。

守于自己的承诺,担负的是一个担子,成功度过,卸下担子时,心里比任何人都高兴,我在享受守于信的快乐!

随着人的长大,生命中更多的诚信在成长。正如艾琳?卡瑟说的: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虽然,我的日历年龄仅仅只有16岁,但我很想对那些心理年龄在1~7岁的大人们说:曾子杀猪育儿,为的是给儿子树立起诚实守信的美德,教育儿子做人要守信。而今,你的孩子们也在看你,学你。假如你参水卖酒、非法盗版或是不守信用、借钱不还,你的儿女又会如何做人?当今社会,诚信做人,不仅自己人格的提高,也是你生活的保证。诚信使许许多多的企业家得到更多利益、声望。反之,你不诚信则一败涂地。约翰?雷说的对: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愿诚信源源流长!

………………………………………………

在我的记忆中,我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有几件,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提“钱”睡觉

那时我只有5岁。一天晚上,我从外面玩得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了,妈妈把浴缸放满水,让我美美地在里面泡上一会儿。

我在浴缸里玩得正欢,只听见妈妈在喊:“洋洋啊,快些洗,不要玩水了,洗好了你提前睡觉,今天你太累了。”我回答道:“知道了!”我边玩水边琢磨妈妈的话:“快些洗――不要玩――提qian睡觉”我“思考”了半天,脑子想得天昏地转,可还是想不出:什么是提qian睡觉?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知道妈妈给我搓背时,我才恍然大悟:“噢!是提‘钱’睡觉”我叫了出来。妈妈说:“提前睡觉怎么啦?”被妈妈这么一问,又把我问傻了:我可一点钱也没有呀!何况,我还不知怎么提呢,钱会不会掉……我走到床边,呆呆得站着,还在思索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从身后走了过来,问:“怎么不睡觉?”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没有钱啊!”妈妈瞪圆了眼睛,诧异地问道:“要钱干什么?”“你不是说要拿着钱睡觉么”我反而奇怪的问道。妈妈愣了一会儿,接着爆发出“哈――哈――”的笑声,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我在一旁还莫名其妙地问:“干吗笑啊?我只是要钱睡觉嘛!”……

一“粒”米高

刚才说了提“钱”睡觉地故事。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我幼儿园的趣事吧。

一次,我们几个伙伴玩的正欢,忽然一个同学问我:“你有几米高啊?”由于爸爸妈妈经常给我量身高,便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有一米高。”在旁的一个女生把手张开一,在我身上比划了一会儿,说:“难道你才一米?应该是十米高”,另一位同学装着大人的口气:“大哥大姐,你们都错了,你们见过大米么?就那么高,不然怎么叫一粒米呢?笨!”我不服气的叫道:“那么说我还有几百米高哩,一米就我这么高!”说着,就去老师那儿评理。老师笑着说:“这教室也就三米,你们说谁对?”我得意得举起手。

吃喝拉撒睡外加干活

“民以食为天”,一说到吃,我就想起在幼儿园的吃饭情景。由于那时我的饭量十分大,十分坚信“人是铁,饭是钢”这句话。坐在我旁边的又恰巧是爱吃零食、饭量小的小朋友。这对我也是个有利条件哦!在幼儿园每个星期都会吃一次炸鸡腿,我便占了上风――旁边不想吃的,归我;没吃完的、剩的,我也包了;每次班上发剩下的,被我们几个能吃的分了。反正在“吃”方面,我可占了大便宜。吃的多肯定拉的也多。每天我要“方便”两次,每次向老师要纸时,老师总说:“别用太多,幼儿园的纸都快被你用光了。”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人的一生中31的时间是在睡觉、休息,这么说来,睡觉应该是很重要喽。来看看我们是怎么睡觉的吧,一定会让你捧腹大笑。你看那边几个不想睡觉又不想让老师发现的,每个人头上都盖着被子,隔着隔栏,正在玩着五毛钱一个的小坦克。“嘟嘟、嗒嗒”还不时从嘴里发出声音呢。再看这里,小被子被揣到一边,趴在床上,嘴里流着口水,鼻子吹着“泡泡”,谁的那个香那……吃的多,睡的香,可干活啊。每个星期五我总要和老师一次一次得把所有被子到阳台――我吃的多,力气也大,当然事做的也多。那时我可是班长呢!

成长中的事儿,总是一去不复返,只有在沙发上回忆儿时的往事――回味无穷啊!

………………………………………………

是啊,我们真应该想一想:“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也许我生长在农村,对外界接触有限吧,我切实感受到了“民生改善”的变化巨大;不是么,这从我家吃荔枝的故事上就可略见一斑……

暑假时买了二斤荔枝,一家三口吃两天还没有吃完。当我要把剩下的两颗荔枝扔掉时,爸爸阻止了我,给我讲了他向学生家长讨要荔枝的故事。

爸爸是个教师,素来有两袖清风的好口碑,怎么能向人要东西呢?我蛮有兴致地笑着听,可后来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爸爸刚刚从地垄沟爬出来,有幸参加了教育工作。由于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他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搜集丰富的材料,把一篇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讲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形象诱人,那些像爸爸一样从未见过荔枝的北方学生,不禁口生津液,都心驰神往于荔枝的甘甜……

说来也巧,爸爸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就在讲完课一周后的家访时,他居然看到而且尝到了荔枝。

原来,学生冯艳萍的爸爸当客运站的站长,可以说是学校所在那个小镇中交际最广、神通最大的人。他听女儿说学“荔枝”一课中,老师讲荔枝如何如何地好吃,就专门让在海南的战友托人空运捎回了几斤荔枝。当知道期中考试后要家访,就特意留了几颗让老师也尝尝鲜。

可能是因为“挡不住的诱惑”吧,爸爸居然一改矜持,忘记了自重,不仅吃了一颗,还仰着脸向人家要了两颗。爸爸解释说,要荔枝并不是为了满足口福――其实,他半点也没有体味到苏轼吃荔枝时那种“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享受和神韵,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在第二天骑自行车往返300里,能让自己那已经年逾古稀的父母在他们有生之年知道荔枝啥样,尝尝荔枝啥味。

说到这儿,只见爸爸先是长叹了两声,接着又说赶上了那个年代,自己因为两颗荔枝就违背了“当教师要两袖清风,决不拿学生一针半线”的誓言,居然向人家讨要了东西……之后爸爸竟是一脸的无奈和凝重,眼睛直直地看着爷爷和奶奶的遗像,再就什么话也说不出了。

听完爸爸的讲述,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他那复杂的心情,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爸爸所以向人讨要荔枝,完全是为了爷爷奶奶,是身为中华男儿应该努力去做的;我不觉得爸爸做错了什么,那只能是当时经济状况下所产生的畸形而美丽的行为罢了。唉,物质生活条件,直接影响着精神文明啊!

如今不同了,连三岁的孩子都认识荔枝、吃过荔枝,也决不会再有教师放下矜持向学生家长讨要荔枝了。究其原因,不言而喻:这是时代前进、经济发展、中国的民生改善了。

………………………………………………

材料读罢,览卷长思,一个平凡人清石护路的平凡细屑之举,却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团圆梦、成就了千万里铁轨的安全行,我似乎从渐行渐远的火车声、渐微渐巨的检修声中,听到和感到了一个平凡心灵中伟大的力量和一点微末力量中发散的万丈光芒。无论是文学家的千古文章甚或是一个民族的经国伟业,都是由看似默默无闻的细微之力积聚而成——这不恰是此材料向我们展示的精神内涵之一吗?恰有荀子《劝学》所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数夜读《史记》,谁能知“二十岁南游南淮,上会稽、探禹穴”(《史记·太史公自序》)搜集史料可以集腋成裘着成经典?谁能知130篇、52600余字辛苦遭逢可以“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恰如老计那平凡的走山路、清碎石却累积为须得鸣笛致敬的成就,从一介史官到中书令至史家巨擘,太史公却用一生的史学积累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用微末的史料铸就了“无韵之离骚”。

平凡世界的小为小善积累成了千古文章,老计的故事让我在文学的世界里展开了纵横文史的联想。

从小兵卒、小职员到阶下囚,塞万提斯从来没有想过毫无起色的人生却给《唐·吉诃德》的创作带了灵感和意料外的成功;从药房学徒、牧牛人到新闻记者,欧·亨利从来没有想过如此平凡的人生却为他文学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更给他带来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的美誉;从水利学堂、日本学医到文学抗战,鲁迅不会想到古文字的苦修和国学的累积却让他在新文学运动中高峰突起、后世景仰。谁能想到,再伟大的伟大,都是由平凡到底的平凡水滴石穿而成;谁能想到,敬仰文学大家与致敬铁路工人的道理如出一辙。

老计的精神如果推而广之,会让我们想到民族、国家的复兴伟业,不也需要这样平凡细微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累积?汉赋唐诗千古风骚,来自于平凡文字的排列组合;抵御外敌抗日救国,需要无数无名英雄默默无闻的牺牲;国家振兴民族自强,依赖平凡世界中四面八方的臂膀脊梁。哪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平凡人民的强大,哪一个民族的富强不是平凡人民的富强?所以千万莫小视老计那清理铁轨的小作为,更不要让他并不高大的身影渐行渐远,因为一个国家振兴的力量恰源于此,只有让如此力量如细流奔海般潮涌海聚,才会让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巨力势不可当。

纵览文史,从个人到国家,从微着的迁变中我豁然醒悟,平凡世界中每一个平凡工作者的举足轻重。作为一个即将走入更高学府的年轻人,面对高耸入云的学业之峰和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我理应从老计的身上学会踏实为学的人生态度,在平凡细末的积累中蓄养力量,以甘于平凡之心态清理学业道路上的碎石,以持之以恒之精神面对人生岁月里的考验,方能让成功的列车高歌快进、直奔前程。

………………………………………………

读过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后,我一直对旧中国“长者本位”的家庭观念深恶痛绝。在这种观念之下,“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而我要对那些“觉醒”的父亲敬佩不已,他们“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背着家庭生活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失去了这世人非人的忍辱,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然而鲁迅先生并没有告诉我们,把孩子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他们并不能学会“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那又该怎么办?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某大学校内公告栏中出现了一封署名为“一位亲酸父亲”的家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儿子: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了大学,便成为我们家几代里的唯一一位大学生之后,我的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收到了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简言易骇,主题鲜明,痛篇字迹潦草,只有一个“钱”字特别工整清晰。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我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和饭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的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的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的一刀,还撒了一把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辛酸父亲”的来信,在大学的校园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都以为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刺痛了社会的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父母从小没有进行恰当的教育于此肯定有关系,然而我思考更多的是,在父亲“觉醒”、孩子“解放”之后,“我们现在该怎样做儿子”?这才是我考虑的关键所在。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告清楚“谁是谁的儿子”。这决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孩子被解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搞不清“谁是谁的儿子”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今天的父亲在儿子面前意犹昨天的儿子在父亲面前一般必恭必敬,惟命是从。孩子得到了“解放”,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颠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不是“圣人之徒”,说要搞清楚“谁是谁的儿子”,当然不是要重新确立长幼之序,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在走到另一个极端去。而是因为,这一问题实在是讨论的前提。试想,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还如何去讨论“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这样更进一步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样做儿子”?

我们需要学会感恩。鲁迅曾说,“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我也曾说过,我不是“圣人之徒“,听到这样的断语当然不会“面红耳赤”,但我也确实坐不住了。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生育完全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情。单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在从性爱到生育的环节中,人具有这一圈子的能力。他既然能跳却不跳,偏偏要这般“损己利人”,当然不能说一点恩也没有。退一步来说,即便将“生”看作是满足性欲的副产品,没什么“恩”的话,那么“育”呢?难道一点“恩”都没有吗?我想,我们只有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才可能以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学会体谅。就算有人坚持要说“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他至少也得要承认“父亲并不欠子女什么债”。“觉醒的父母,完全是义务的”,这句话父母可以说,其他人也可以说,如果我们也理所当然的这样说,就有点不合情理了。实际上,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含辛茹苦,尽心尽力。他们并不期望有什么回报,如能够得到一句关切的问候,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受宠若惊”的事情了。孩子若像债主一般,天天逼着父母做那些力所不及的“奉献”,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人间最大的心灵折磨。我们都需要体谅,父母当然也不例外,要学会体谅别人,首先就要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

我们还要学会承担责任。我们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我们就得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无论是对自己,或对父母、朋友,还是对竞争对手。而单从做好子女一面来讲,我们尤其需要早日自立,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与压力,同时也可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别忘了,在我们被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父亲还在身后独自肩负着那道“黑暗的闸门”,我们有责任把他一起带到幸福的生活中去。

这样的“需要”还有很多,我当然不能一一指出。再套用一句鲁迅先生的话作为结尾:“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心中有了爱,便能学会感恩,学会体谅,学会承担,学会怎样做子女。

………………………………………………

不仅要办好盛会,也要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方式,讲好中国再次与奥林匹克结缘的动人故事

无数建设者披星戴月的奋斗故事,建设过程中自主创新的突破亮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激越奔涌的生机活力。

北京冬奥盛会将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写下新的篇章,精彩的北京冬奥故事需要精彩的讲述。***总书记前不久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讲好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全面、立体、生动地把北京冬奥盛会传到全世界。”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北京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正因此,我们不仅要办好盛会,也要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方式,讲好中国再次与奥林匹克结缘的动人故事。

我们要讲好各国奥运健儿激情拼搏的故事。冬奥会开幕日益临近,全球冰雪健儿正争分夺秒,为梦想冲刺。中国冰雪“金牌之师”国家短道速滑队已经实现满额参赛;17岁小将苏翊鸣在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夺得男子单板滑雪金牌,创造了中国滑雪新的历史;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冠军、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期待在北京挑战高难度的四周半跳动作……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世界顶尖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将会聚在中国,向世界呈现精彩的冰雪竞技。无论是否站上领奖台,拼搏就是最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色。深入挖掘这些故事,将激励更多人用奋斗成就梦想。

我们要讲好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故事。6年多来,筹办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取得累累硕果: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就绪,“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成为鲜明特色;区域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北京“双奥之城”的名片熠熠生辉;我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引领,冬奥筹办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几乎就是奇迹”的赞誉。无数建设者披星戴月的奋斗故事,建设过程中自主创新的突破亮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激越奔涌的生机活力。

我们要讲好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东道主,中国已经做好了热情迎客的准备。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形象来自中国国宝大熊猫,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设计灵感源于象征团圆喜庆的中国灯笼;运动员从“雪如意”的跳台顶端出发时,能透过山谷看到远处的明代长城遗迹……这些创意和设计,成为冬奥盛会的一张张文化名片,成为传播冬奥的闪光点。冬奥盛会开幕在即,赛会志愿者培训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他们将用专业的服务和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海宾朋,向各国参赛人员讲述一个古老而现代的中国,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开放自信。

媒体是除运动员外北京冬奥盛会的重要参与者,运动员风采、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冬奥的精彩故事等更需要通过媒体展现给世界。闭环内,在保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北京冬奥组委将为来自全球的媒体工作人员采访报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必要条件和工作便利。相信在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条件下,通过国内外媒体和记者深入报道,世界将和中国一同见证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我们也一定能够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冬奥故事

………………………………………………

当星空中最后一颗星星消失,当生命不再永恒,当万物归于初始,没有任何生命再会记得我们。我们的名字叫作人类,我们的故事是在一个叫作地球的星球上发生的,那只是宇宙故事中极其微小的片段或说是一部分。

距离我们8000多公里的非洲大陆,这个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关的大陆,却与我们全人类都息息相关。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出现在非洲的土地上。他们所步下的脚印,都是人类历史的导向。大约在2.4亿年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大陆,叫做“泛大陆”。在此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印度洋陆块、南美陆块等陆块逐渐与非洲陆块分离。到了6000万年前,已经形成了现代大洋和陆地的基本雏形。这就是关于非洲大陆与我们人类的故事。

我们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当地球第一次被太阳吸引,则地球成为了太阳系的一部分。这个由氢和氦为主要成分的巨大恒星,无私地向地球输送光线。殊不知这些光线与其它物质将会孕育出生命,生命让一切拥有了更多的可能与希望。这也告诉我们,生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条件与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说,任何物质都会灭亡。

当人类看着他们的同伴相继死去,他们明白了万物都有一个避免不了的结果:死亡。且这种结果是确实性、无疑性,我们试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恒星因衰亡而变成黑洞,流星体因吸引而坠落。由此我们看到了物质的初始和死亡,而在物质的初始到灭亡的阶段,就是物质的生命。生命并不存在永恒,就算存在永恒,那也是一小阶段的永恒。我们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时间是无限的,都具有永恒之美。但时间也会因无限时间的哀亡中而衰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价值也会走向灭亡,这仿佛否定了生命的意义。但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过程,而无须提及它的开始与结束。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归功于前人的经验,经验的积累促进了新事物的发展,新事物形成了新的人类社会。我们的社会经历了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变革,但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出现,都依照前一种社会形态进行变或是不变。社会所产生的某些现象,都是人类的形为在起作为。人类的行为的确推动了历史,历史的导向的确也像是人类的形为史。

在今天,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给了人类未来更多可能。多种原因导致一种结果,一个原因导致多种结果,多种原因导致多种结果,一种原因导致一种结果。在未来,人类可能乘坐某种仪器在太阳系灭亡前逃离太阳系,但未来的一切都是无法预知的。人类本是一个无法预知未来的生物,但人类从未放弃对宇宙的探索,也试图解开关于宇宙的终极秘密。

若干年后,在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你再也抬不起那长满皱纹且苍老的手臂,望了望那可能是从十几亿光年而来的光线。我们从而发现最纯真的时刻,发生在你生命的开始。没错,那就是你故事的开始: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在生命的开始与结束,你终于看到了生命的意义,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你的机体开始哀亡,几分钟后你的呼吸停止了,你闭上了眼睛。从此这世间竟再也与你有关,唯一有关的便是你的记忆。十几年后,构成你身体的基本粒子就会解体,成为这宇宙中渺小的微粒。这就是你的故事,属于亿万分之一的宇宙故事当中。

几十亿光年的光线朝你奔赴而来,你捕捉到欲要逃脱的那粒星尘。你拿起了那片星星碎片,写下了这永无止境的人类的故事。那一刻,是人类的永恒。

………………………………………………

(文字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栀子886

上一章 本次主题:水 栀子花杂货铺(已开学缓单)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本次主题: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