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海滨情深
本书标签: 现代  养生女主  青春恋爱     

第367章红灯绿帽(四)

海滨情深

明代跟随前代,继续实行倡优身份的人戴“绿头巾”的政策。比如,《万历野获编·礼部二》记载:“按祖制乐工俱戴青字巾系红绿反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别于士庶。”直接说明大明朝的祖制,就是乐妓等必须头戴青色的头巾,目的是和士族百姓这样正经身份的人做出区别。和元朝一样,在法律层面上将“绿头巾”定在了耻辱柱上。

零四年有过绿帽子的电影,内容没有正史那么让人感冒,另外民间还有很多关于“绿帽子”一词来源的说法,只是说法不一,都拿不出让人信服的真凭实据。最多的一个版本是有个叫李元明或李缘铭的,又是文人又是生意人的各说其词,时代大都说是唐或宋。

唐宋时期,文雅之士相互推崇,大家吟诗作赋,相互结交,有时只为推敲诗词更是彻夜不眠。有一个叫李缘铭的文人,酷爱辞赋,经常邀朋唤友到家中作客。他也经常去友人家中作客,讨论辞赋,他有一妻貌若天仙,只怨嫁后常常独守空房,滋味儿实在是不好受。时间一长,妻子便觉得很是难以忍受,住她家隔壁有一户人家,男子因丧妻一直单身,这位男子便常常爬在院墙上偷看她,并且一直垂涎着她的美貌,但有色心却没色胆,之后便有了绿帽子的故事。

另一说也是在唐朝时期,有一个生意人叫作李元明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两个人的感情不错,不过李缘铭做起生意来很忙,经常需要出差。古代交通工具不便利,出一次差要很久,他那如花似玉的老婆就独守空房,许多人都想着去勾搭。就这样,她和街上一个买布料的小伙子好上了。俩人为了更好的利用李元明出差的日子,好好的进行深入交流,就想到了对暗号。妻子找卖布的小伙子买了一块绿色的布料,给自己的丈夫做了一顶帽子,每次丈夫出门出差的时候,她就亲手把这顶绿帽子带到老公的头上。与此同时,她还和卖布的小伙子说,只要她老公带着绿色的帽子出门,证明机会来了。

李元明每次都是喜滋滋的带着那顶绿帽子出门,觉得这是妻子对自己的关心,卖布的小伙子一看他带着绿帽子出门,也十分的高兴。直到有一天,李元明提前回了家,识破了俩人的偷情后恼羞成怒的休了妻。也有一说是,最早是妻子戴着丈夫的帽子给那人发信号约会,传说而已,取乐作罢!

清代以后,封建王朝灭亡,头巾的装饰已经作古,当时百姓多戴瓜皮帽子,于是“绿头巾”演化为“绿帽子”。比如,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有相关记述:“那婆娘暗想:这个乌龟自己情愿拿绿帽子往脑袋上磕,我一向倒是白担惊的…”直接说出“绿帽子”是对男性的贬低。至此,戴绿帽子被认为是男人的耻辱。

“绿帽子”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人们不仅仅用它来形容妻子出轨的男性,也用它表达对一个人的讥笑和咒骂。比如,民国的军阀倪嗣冲,曾经被戴了绿帽子,于是当时的报纸直接写到:“文无文,章无章 ,娘子竞效红拂女 ;清不清,白不白,将军甘戴绿头巾。”甚至,当时还有人故意给自己找绿帽子戴的,晚清时期的一些官员为了升官,把自己的妻女送去讨好上司。

更可笑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荒唐话:“不怕头巾染绿,须知顶戴将红。”因为,晚清时期,人们做官获得红顶戴的方法有九种,被称为“九红”。其中有些候补道员,通过自己的女性亲属卖身换来的红顶戴叫做 “肉红”。可见那些人官瘾是真大,宁可戴绿帽子也在所不惜。同时反映出当时女性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不仅是男性的附庸,更是沦为男人们晋升的工具。

上一章 第366章红灯绿帽(三) 海滨情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68章红灯绿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