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南有乔木,长乐无极
本书标签: 古代  李长乐cp叱云南  重生 

第三十八章

南有乔木,长乐无极

宴会结束之后,叱云柔等所有宾客相继离开,叱云柔才带着许多人,浩浩荡荡的去了如意馆。

温氏大嫂,你怎么来了?

虽然叱云柔来者不善,但她还是得笑吟吟的迎上去。

叱云柔我来干什么?你不知道吗?

叱云柔看着温氏假情假意的模样,嗤笑一声,反问了她一句。

温氏大嫂说笑了,我怎么会…啊。

温氏感觉到了压迫,但还是笑着应付,但不料还未等她说完,叱云柔就打了她一巴掌。

温氏大嫂这是做什么?

温氏捂着脸,恨恨的问。

叱云柔什么意思?

叱云柔这是对你教女无方的教训。

李常茹大伯母有什么事,冲着我来就是了,何必为难我母亲。

李常茹一进屋,就看见母亲被叱云柔狠狠的打了一巴掌,急忙跑过去扶住温氏。

叱云柔你?

叱云柔上下打量着李常茹,看得李常茹心里发毛,叱云柔才缓缓开口。

叱云柔你别急,马上就轮到你了。

“啪”,又是一巴掌,结结实实的落在李常茹脸上。

温氏叱云柔,你别太过分了?

叱云柔我过分?我告诉你,我叱云柔就是有这个资本过分。

叱云柔来人,给我砸,一件不留。

温氏常茹不过说了一句实话,你何必这样为难我们母女二人。

李长乐二婶这是说的什么话?

温氏我说的什么话,大小姐难道不知道?

温氏讥讽的看着李长乐。

李长乐长乐自然不知。

温氏呵,装傻充愣。

李长乐我是不是装傻充愣我不知道,也不劳二婶费心。只不过,刚才在前厅,太子妃,几位殿下,公主殿下都在,事实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二婶现在这样说,意欲何为?莫不是对几位殿下有什么意见?

温氏我,我不是……

看着温氏和李常茹惊慌的样子,李长乐不屑的笑了。

李长乐我告诉你们,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李长乐我李长乐,不是你们随便可以欺辱的。

李长乐(李常茹,这一次,我先送你一份大礼,希望不会让你失望啊)

李长乐看着李常茹,笑得开心,但那笑容,在李常茹看来,却还不怀好意的,看的她心里很慌。

李老夫人你们在做什么?

果然,李老夫人旁边跟着李未央,急匆匆的就往如意馆来了。后面的小厮丫鬟还在砸房里陈设。

李老夫人停下,都给我停下。

李老夫人看着众人还不停手,很明显这些人只听叱云柔的。

李老夫人大媳妇,你快叫他们停下。

叱云柔我为何要叫他们停下?

李老夫人你,我叫你让他们停下。

李老夫人也知道,叱云柔是在替李长乐出气,只好转头对李长乐说。

李老夫人长乐,你二妹三妹只是胡闹,这都是误会,都是自家姐妹,不如,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李长乐祖母,今日当着太子妃娘娘,几位殿下的面,她们二人可是一点面子都没给我留啊。我念在她们年纪尚幼,几次三番的原谅她们,可她们呢,悔改了吗?

李长乐还有,今日之事,事关重大,若是传到了陛下耳朵里,陛下会怎么想,陛下会觉得,我们尚书府,视救灾之策如儿戏,到时候,降罪于尚书府,这个罪责,谁来担?

一番话说的李老夫人哑口无言。

李长乐三妹,你可是亲眼看着二妹写下的救灾之策?

李常茹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我相信二姐。

李长乐祖母可看到了,三妹无凭无据的,诬陷长乐,二妹无才无德的,有了县主之位不够,还妄图占领长乐的功劳。

李长乐又附在李老夫人耳边说了什么,李老夫人看了看李常茹,又看了看李长乐,转身就走了,也不在过问这里的事了。

李长乐告诉李老夫人的自然是太子妃意欲让李常茹进太子府,莫要为了今日的事,让太子妃不高兴,搅黄了这件事。李老夫人思索再三,最终也不相信是李未央想出的救灾之策,毕竟李未央确实是没有读过书,而李长乐却不一样,虽然不想承认,但也不可否认,她这个孙女,确实很优秀,权衡利弊,还是走了。

这一日,京城中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自然是叱云将军与李家大小姐的婚事。

昨晚,那一长街的聘礼让人惊羡不已。

叱云府与李府都不是寻常人家,府邸自然是在京城最繁华的地带。从叱云府到李府,经过的自然是京城的主街。京城自然不比其他城池,晚上是没有宵禁的,所以,人们自然是看到了那令人惊羡的聘礼。

从送聘礼的队伍从叱云府出来的时候,百姓就在猜测,这聘礼,究竟会送往何处,有好奇的人竟是一路跟着队伍往前走,走完了半条街,后面又有人跟过来了,悄摸摸的讨论,这送礼的队伍如此之长,还有聘礼接二连三的的从叱云府出来,阵仗如此之大,迎娶公主也不过如此了啊。

众人猜测,莫不是叱云将军深的圣上信任,圣上将自己唯一的九公主赐婚给了叱云将军,不禁感叹叱云家深受皇恩。

可送礼的人转眼就进了李府,推翻了众人的猜测。

这下,半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叱云府的聘礼进了李府。叱云府唯一的公子叱云南大将军不久就要成婚了,新娘子也不用猜了,肯定是京城第一美人李长乐。

谁不知道叱云将军从来不近女色,却对他唯一承认的这个表妹心疼的紧。

以前众人都以为京城第一美人李长乐会是高阳王妃,转眼就成了将军夫人。

这第二件事,也是李府的事。

不过这第二件,却不是什么好事。

李府二小姐,众人从前不识,唯一的影响,也可能是她的身世了。

叱云府嫡女,当时下嫁了寒门子弟李萧然,生下了长子李敏峰,后来怀有二胎之时,李萧然却背着李夫人,与她的洗脚丫鬟纠缠不清,甚至有了孩子。

若是其他府里,主母自然是赏上一碗堕胎药,再将人打发了,而叱云柔却道是要为还在外行兵作战的大哥积福,将人留了下来。

在众人眼里,李萧然是受了叱云府的恩惠,才步步高升的,却在人家兄长在外保家卫国,夫人为他孕育子女之时,做出这种事,一时间,声名狼藉。

后来,直到李未央生下来,被送去了农庄,情况才好了一些。

后来李未央回府,当年的事就再次被提了起来。

而李未央,以前在外的名声不好,也只是不懂规矩,不知尊卑而已。直到昨晚,她诬陷嫡姐,妄图夺取功劳的事传了出去,名声彻底毁了。

本来李未央李长乐推恩的缘故,被封了县主,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有所改观,想来这二小姐应该是不错的,否则为何这大小姐要将这天大的功劳让给了她。如今看来,好像不是这样。

有了县主之名还不够,却想将救灾之策的功劳完完全全的揽到自己身上,此等好大喜功之人,实在遭人厌恶。

而救灾之策的内幕,众人也完全知晓了。

原是大小姐从书上看到的,上奏给了陛下,而叱云将军又改善了其中许多不完善的细节,这才有了如今救民于水火的政策。

众人对李长乐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声更是深信不疑,而叱云南更是民心所向,以前只是因为战功,让百姓对这位自幼上战场,保家卫国且百战百胜的将军倾佩有加,现在更是觉得叱云南心系百姓,而李未央的名声却是更加臭了,盗窃古人的智慧,又妄图占领嫡姐的功劳。

第三件事,就是高阳王殿下拓跋浚的婚事。

以前众人以为的高阳王妃,成了将军夫人,那高阳王妃将花落谁家,众人还在猜测,圣旨立马就下了。

第二日,太子妃就进宫请皇上下旨了。

本来她还打算再细细挑选一番的,但昨晚她看见了拓跋浚对于李未央的维护之意,自然也看见了拓跋浚邀请李未央一起放河灯,这让她很着急。

她可以容忍拓跋浚游乐,但绝对不能容忍拓跋浚娶一个身份如此卑贱的庶女。

这对他的名声影响太大了,尤其是今日一早知晓了京城的流言,她更加坐不住了。

太子妃臣媳拜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拓跋焘一大早的,所为何事?

太子妃禀父皇,俊儿也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了,臣媳为他选了一门好亲事,是卫国公云家的嫡女云姒。

云姒,卫国公嫡女,在京城中也是和李长乐一般的妙人了。她以前不是没注意过云姒,只是有李长乐珠玉在前,后面看谁就都觉得不好,而现在,云姒却成了最好的选择。

拓跋焘嗯,确实是一门好亲事啊,朕这就下旨,再选个黄道吉日江将这婚事办了。

太子妃臣媳还有一事请求。李尚书家的三小姐李常茹,温婉可人,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妙人,儿媳也喜欢,不如来个好事成双,将她赐给俊儿做个侧妃。

拓跋焘侧妃?李常茹?

太子妃是,李常茹是李尚书的侄女。府中只有俊儿一人,实在冷清,有她们二人给儿媳做个伴,也是好的。

拓跋焘如此朕便准了。

太子妃臣媳多谢父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卫国公嫡女云姒,温婉贤淑,礼仪端庄,特赐于高阳王拓跋浚为正妃,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书府三小姐李常茹,性行温良,柔嘉淑顺,特赐于高阳王拓跋浚为侧妃,钦此。

两道不同的圣旨各自送到了不同的府上,有人欢喜有人忧。

卫国公府,众人高高兴兴的谢了恩,又给宣旨的公公一包银钱。

而尚书府,除了李常茹和李未央,众人都很欢喜。

李常茹听到圣旨的那一刻,感觉天都要塌了,圣旨一下,她和南安王还有可能吗?而李未央则是恨恨的看着李常茹与宣旨的公公,本来她打算顺着拓跋浚,去报灭族之仇的,如此一来,她接近拓跋浚,难上加难。

如意馆。

李常茹把自己关在房里,摔了房里所有能摔的东西。

李常茹我不要嫁,我不要嫁,我要嫁的是南安王,不是高阳王啊。

李常茹痛苦不已,悔恨交加,当初为什么要在太子妃面前表演惊鸿舞。

君兰院。

李未央死死的抓着桌角,心里愤恨不已,就因为自己的出身,所以今日被赐婚的不是她,那她该如何做,才能为父王和王祖母报仇。

父王,王祖母,你们在哪,心儿不是到该怎么办了?

浮曲阁。

李长乐听了丫鬟回禀的李常茹和李未央二人的情况,嘴角勾起一抹笑,这份大礼,你们可还喜欢啊?这才刚刚开始呢,不要太过于失望啊。

上一章 第三十七章 南有乔木,长乐无极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