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亚平宁战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CR.32双翼战斗机

亚平宁战鹰

在1936年开始的西班牙内战中,意大利派出了包括菲亚特CR.32双翼战斗机、萨伏亚-马切蒂S.M.79三发重型轰炸机在内的大批主力装备和人员对以佛朗西斯科·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武装集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援,在整个内战期间,意大利人声称自己获得了约五百次空战的胜利,共计在空战中击落了903架敌机,另外还在地面上摧毁了40架。

其中,CR.32型战斗机是菲亚特航空部门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塞莱斯蒂诺·罗萨泰利 (Celestino Rosatelli) 的得意作品,该机脱胎于该公司于1932年首飞的CR.30型双翼战斗机,CR.30搭载了一台起飞功率为 690 马力的新型 12 缸 V 型液冷 FIAT A.30 RA 发动机,两叶金属螺旋桨,采用沃伦式桁架机体结构,双翼气动布局,机身前部为硬铝蒙皮,后机身和机翼均由帆布覆盖。CR.30的外形特点是修长优雅的机身线条,上层两片机翼中间由中央整流罩连接,整流罩内设有一个额外的油箱和一个小型风扇驱动的发电机,下层机翼面积明显小于上层机翼面积只有上层机翼面积的约二分之一左右,以及W型的翼间撑杆结构,从而保证了相对较低的空气阻力。在该机机首下方配备了大型涵道式散热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还为起落架配备了大型泪滴型整流罩。这让该机拥有了当时在双翼机中首屈一指的飞行速度。

作为CR.30的直系发展型号,CR.32型战斗机完全保留了其前身的所有特征,只是整体外形尺寸有所削减—机翼表面积由27.05平方米减少到了22.12平方米,机身也缩短了将近半米,尺寸的削减相应的也减轻了机体的重量。机体的轻量化和相同发动机下更小的空气阻力让飞行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1933年4月28日CR.32在都灵附近的菲亚特工厂成功完成了时长为30分钟的首次飞行。随后的试飞结果表明新型飞机在保留了CR.30全部优点的同时,在速度可操纵性等方面也有所提高。此前颇受诟病的俯冲性能也有所改善,翼载增大后带来的失速以及着陆速度增加的问题也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航空部随即与菲亚特签订了首批50架的订购合同。然而首批生产型CR.32并没有装备意大利空军,而是进入了中国空军的战斗序列。1934年中国政府聘请的意大利航空顾问促成了向中国空军出口意大利制战斗机的合同。其中就包括了当时意大利最先进的菲亚特CR.32型战斗机。另外,当时亟需外汇的墨索里尼政府还同意优先为中国方面供货,因此首批组装下线的CR.32被直接涂上了醒目的青天白日机徽。出口中国的CR.32配备2挺7.7毫米维克斯机枪,部分飞机装备了无线电接收机以及更大型的散热器以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然而菲亚特CR.32却并未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FIAT A.30 RA 发动机使用一种汽油、苯和酒精混合而成的特殊燃料而不是普通的航空汽油,而苯和高浓度工业酒精这两种添加剂在当时的中国都无法自制,所以只能依赖进口,再加上中国的机械师缺乏液冷发动机的维护保养技术和经验,因此1935年7月中国方面中止了与意大利的合作协议。按照合同规定的全部24架飞机中,最终仅有9架到货,其余15架未交付的战斗机仍然留在了意大利。由于缺乏备件和油料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以后这些CR.32被迅速消耗殆尽。

总的来说,CR.32在西班牙的内战中表现出色,可以与苏联的最新型战斗机抗衡。同波利卡尔波夫I-15型双翼战斗机相比CR.32在低空水平速度和俯冲速度方面占据优势,再加上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发射重型弹药带来的射程优势,以及更远的航程,使CR.32具备了在空战中先敌开火,先敌撤离的选择权占据了主动。但在水平机动性方面明显不如更为敏捷的I-15。相比CR.32,I-15的正常起飞重量轻了将近500千克,并且拥有更强大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更小的翼面载荷,这让该机拥有了比CR.32更小的盘旋半径和更出色的爬升能力。导致CR.32在水平格斗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不过当遭遇危险时,意大利飞行员通常可以通过一个俯冲摆脱困境。

与此相反,最初出现在西班牙上空的波利卡尔波夫I-16 type5虽然在水平机动性能方面逊色于CR.32,但在所有高度上都占据着速度优势。CR.32需要主动进入水平格斗才能抵消I-16垂直机动性能方面的优势。

共计生产了1211架的CR.32是5年以来意大利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中坚力量,加上其在西班牙的出色表现,让意大利军方对这种强大而敏捷的双翼战斗机充满了喜爱,于是,在经历了CR.33、CR.40以及CR.41等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后,菲亚特公司又进一步推出了CR.32的后继型号CR.42型战斗机。

上一章 埃塞俄比亚的炎热沙漠 亚平宁战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