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本书标签: 现代 

嫉妒,是检验修养的“试金石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 01 |

曾有一张小学三年级家长群的聊天记录截图走红网络。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些家长反映某位有钱的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他们认为这样不太好,会引起孩子们的攀比心理。

老师在群里把这个意见反馈给了该家长,其他家长七嘴八舌地对这位家长说,再有钱也要低调一些。不就是送个孩子嘛,普通点的车也行啊,反正你们也不差钱。

这位家长据理力争,认为,我辛苦赚的钱,又不偷不抢,给孩子最好的有什么不对?更何况,就算我不差钱,我也不愿出钱买辆普通车,就为了迎合你们脆弱的自尊。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说了这些话之后,他就被群主移出了群聊。被踢群的他说出了广大网友的共同心声:有病吧!

如果按照我的观点,这真的有病,这种病叫“不能正确使用嫉妒”。

一提到嫉妒,大家都把它归为一种极度糟糕的情绪。然后什么周瑜嫉妒诸葛亮被气死的例子就被搬出来了,也不管这符不符合史实。似乎成熟的人是不会嫉妒的,一切都云淡风轻。

我与大多数心理老师观点不同的是,我认为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能量也不分正负。

情绪只是一个传令官,真正让你生活变糟糕的,不是负面情绪,而是你对负面情绪的解读不够。你把情绪戒了,就好比,你把传令官斩了。

只可惜这个传令官是很执着的,白天进不来他会晚上托梦给你,表面意识被压制了,他就去你的潜意识里作乱。丢掉嫉妒就好比,看到一盆水很脏,就把里面洗澡的婴儿一并切快乐。

这句话没错,但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有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没钱”要快乐很多的。

这种自我逃避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它能暂时压抑住欲望,维持你的自我价值。但这种自我逃避用太久的话,人就会一直维持原状,迟迟不去争夺自己想要的东西,眼看着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在内心中失去。为此,我经常提醒我的学生:“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但如果教育和心理学都已经无法改变你坚持已久的“不上进优越论”时,情绪的终极大杀器——嫉妒,就会闪亮登场。它告诉你,你饿了,你需要吃东西。有些东西,你放不下,放不下,放不下。

| 02 |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是这样。

嫉妒的两面性就在于,它可能会唤醒你内心的真实欲望,鞭策你为了实现理想不懈奋斗,学习被嫉妒对象的长处。

也可能会引发你对某些无关之人的仇恨,因为他拥有了你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你想攻击他,剥夺他的价值,哪怕这种价值不会转移到你身上,至少你能维持住自己的内心价值。心理学家把前一种创造性嫉妒称作“善意嫉妒”,把后一种攻击性嫉妒叫作“恶意嫉妒”。

心理学家托马斯·布拉斯(Thomas Blass)、巴特菲尔德(Butterfield)等通过多项调查结果发现,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善意嫉妒的人,才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在“开跑车接小孩被踢出群”这件事中,所有家长和老师,考虑的并不是这种行为会引起攀比心理。而是这位开跑车的家长再次引发了他们的生活焦虑,使得他们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因此要逼着这位家长降低身段,为的是维持他们的自尊。

知乎网友说得好:这位家长真的错了,因为他选择了一个和自己的认知和地位不匹配的学校。

中国有一句名言:越是优秀的地方,大家越是互相成就。越是愚蠢的地方,大家就越是互相踩踏。从心理学上来解释,优秀的人,普遍使用的是“善意嫉妒”。相反,另外一群人使用的是“恶意嫉妒”。

当发现身边一个人有卓越之处时,优秀的人立即抱团,统一力量来排挤外来势力,巩固自己的阵地。愚蠢的人,当发现身边人有卓越之处时,恨不得立马把他踩死。

为什么?因为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得到。这便是心理学家认为的,人之所以会有“善意嫉妒”或者是“恶意嫉妒”的一个关键——自我评价。

当一个人觉得他能更加优秀时,他更倾向于激发善意嫉妒。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也就那样了,他们就更倾向于激发恶意嫉妒。

顺便一提,作为一名专科学校的心理老师,我曾经在知乎发表了很多文章。在我累计获得近三十万粉丝后,我遭到了“××帮”一致的批评。因为我写的东西不够学术。

但我真的很欣赏“××帮”对于本校校友的维护和赏识。虽说在我看来,也许他们和我一样,彼此看不懂对方到底在写什么,但他们真心觉得他们所有人是有才华的,并竭尽全力想要维护这个团体。

如果你真是个有才华的人,一定宁在凤尾,也不要当鸡头。因为凤凰和鸡,在对待嫉妒这件事上,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 03 |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从来都没有得罪过林平之,更是对《辟邪剑谱》毫无兴趣,虽然林平之还抢走了他最爱的小师妹。但林平之却恨死了令狐冲,因为嫉妒!

林平之曾说:“令狐冲,你在江湖上呼风唤雨,出尽了风头,今日却死在我的手里,哈哈,哈哈!”

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一个死状悲惨,痛失一切;另一个成为武林盟主,无数美女钦慕。

为什么?因为他们两个在“面子”这些事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令狐冲在打败东方不败后,东方不败道:“令狐冲,你剑法极高,但若单打独斗,也打不过我。”

令狐冲道:“正是。其实我们便是四人联手,也打你不过,只不过你顾着那姓杨的,这才分心受伤。阁下武功极高,不愧称得‘天下第一’四字,在下十分钦佩。”

东方不败微微一笑,说道:“你能这么说,足见男子汉大丈夫气概。”

林平之在打败了任何敌人后,都有一句话,×××,任凭你××××,又怎能和我家的辟邪剑法相比?由此可见,令狐冲从来都不需要外界对他有多高的评价,他懂得尊敬和欣赏对方。而林平之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还妄自尊大,追求整个武林对他的追捧。

令狐冲不需要这样,他有酒就够了。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令狐冲是个内在评价机制者,自我价值不受外界评价所动摇。林平之是个极度渴望外在评价的人,这使得他的自我脆弱不堪。心理学家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通过研究发现,“面子机制”是引发两种不同嫉妒机制的关键。外在评价的人,很容易触发“恶意嫉妒”。

古人云,心性决定了命运。其实是,情绪处理方式决定了命运。

嫉妒,是一个人成熟的终极“试金石”。在真正成熟的人眼中,嫉妒是一座看得见的灯塔。在狭隘的人眼中,嫉妒是潜藏在心中,时刻会被唤醒的恶魔。

用好情绪这把“双刃剑”吧!

所谓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 01 |

“德不配位,必有灾祸。”这句话大家非常熟悉,但更多的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宿命论”!即德行不好,人又身居高位时,上天就会惩罚你。

其实不然,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为大家解读。

“德”是什么?

德的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人类的客观规律去做事。

老子认为“德善”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所谓“德行”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关系模式下,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而这种恰当,是基于他人的感受和动机的。

而“德不配位”则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无法应付他现有的较高的社会层次所必须处理好的社会关系。

这样的人能取得高地位,多半是借助了外力作用。而一旦社会关系崩溃,那么,无论多强大的外力,都无法拯救他。社会心理学家、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查尔斯·蒂利,也有这样的论断。

我们微观的社交行为,构成了整个社会体系。一个人如果无法从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里正确了解对方的理由,继而做出正确的互动行为,那他不仅社会关系会被破坏(人设崩塌),他背后的社会组织都有被瓦解的可能。而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则是因为他不足以影响你的人生,这里我们先不提。

举例、准则、专业表述这三种模式是否能准确运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商。

我们来模拟一个情境。

某天,一个疑似自闭症的中学生来我这里咨询,我发现他之所以有问题,主要是家庭原因。

妈妈问我:“孩子今后还有救吗?”

我告诉她:“我有个表弟以前也这样,后来父母换了种方式和他沟通,他就逐渐开朗了,现在都成为金牌房屋中介了!”

我的方法就是在举例,也称故事法。

举例的关键在于,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小事例,让对方了解内情。

接着孩子爸爸问我,能不能告诉他,孩子到底和我说了什么?我告诉他:“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有保密义务,孩子和我说的话是不能告诉你的,我违反的话要被吊销资格的。”

这样的方法叫作准则。

准则的关键在于,为自己的行为赋予正当性,用权威规定来应对那些知识经验难以接受你解释的人。

听到这是规定,爸爸就放弃了!

最后孩子的舅舅凑上来,用客气的语气问我,他们带孩子看过很多医生,很多医生都给孩子开药了,我为什么不给孩子开药呢?

我告诉这位舅舅。首先,孩子本身没有器质性问题,其次,孩子所有的异常行为都有明确的诱因,最后,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这样的方法叫作专业表述。

专业表述是要使用行话的,目的是排除那些非专业人士对你的质疑。它力求精准和严谨,如果对方不理解,你确实可以换更通俗的方式解释,但这样对方也就没法从更深的角度对你发出质疑了。

同样的情境,我如果胡乱使用回应模式会怎么样呢?

妈妈问我:“孩子今后还有救吗?”

我来准则:“对不起,孩子的情况没有彻底摸清之前,我无法对孩子贴标签,并给你一个结论性的答复!”

妈妈一听就急了,以为孩子真的没救了。

爸爸问我:“孩子和你说了什么?”

我来专业阐述:“信任是心理咨询的关键,破坏信任就破坏了咨询关系,我泄露孩子的对话,孩子可能会对我防备,因而不会吐露心声……”

爸爸不高兴地说:“老师你告诉我,我们不告诉孩子不就行了!”于是我还要告诉爸爸一大堆不利因素,最后爸爸对我不信任了,认为我在找借口。

舅舅问:“为什么不给孩子开药?”

我来举例法:“我有个表弟,以前也没吃药就好了,这次孩子也不用吃。”

你信不信,明天我就会接到这家人的举报和投诉。

应对模式的胡乱运用,会直接导致个人的社会关系崩塌。我对妈妈使用举例,因为妈妈沟通的理由是“了解情况”。对爸爸使用准则,因为爸爸的理由是“企图违规”。对舅舅使用专业阐述,因为他的理由是“质疑我”。

查尔斯·蒂利认为,一个人如果过于迷信某一种应对方式,不屑理解对方的理由,不愿意改变自我和学习多种模式,那这个人迟早会完蛋。| 03 |明星刘谦,也经常遭受质疑。

每年春晚的魔术都要被人从头到尾扒个精光,不把原理和秘密刨根问底绝不罢休。“用托说”“换壶说”……众多指责和辱骂声多次把刘谦送上热搜。

刘谦是怎样化解质疑的呢?刘谦说:“大家可以批评我的人格,但是请不要质疑我的业务能力。”

其实,刘谦是不方便用专业来解释自己并没有用托的。因为,魔术的具体技巧是不能暴露的,这是业界法则。

但刘谦换了一种方式表达专业性。

“我在专业上付出过巨大的心血,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确实,他获得了FISM(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魔术联盟组织)颁发的十年一度的亚洲魔术师大奖。

十年一度,要付出多少心血和精力,才能捧起这座分量十足的奖杯。

他为魔术付出了三十五年,超乎常人的热爱和执着支撑他走到现在。现在却有人用所谓的“真相”抹杀他三十五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付出的满腔热血。于心何忍呢?

于是,刘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

归根结底,为什么刘谦会选择正确方式呢?

查尔斯·蒂利认为,真正成熟的人,都是尊重陌生人的。

因为他们知道,要让一个人相信你,最重要的是你能厘清你们双方的关系,而不是你多么富有口才。

这也是所谓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查尔斯·蒂利也说道:“了解别人的‘为什么’,远比你的话术重要得多。”

很多人是不愿意学习沟通技巧的,他们只愿意固守自己常年的坚持,或者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老一套。但我相信,我们心中是有爱的。

为爱学会温柔,为爱学会改变,期待有一天,我们再也不会因为口出狂言而遗憾终生。

上一章 别让拉黑你的人占你的空间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学会拒绝,是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