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红院墙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女主  原创小说   

重逢

红院墙

寒风如有形般劫掠大地,路灯僵直地戳在开裂的水泥上,黑沉沉的夜色中,一束惨白的光无声地为人与鬼与半人半鬼的皮囊指引方向。

我攥着一摞病历和化验单从内科楼往门诊部踉踉跄跄地走——那动作已经说不上是走,倒不如说是打碎的灵魂裹着躯壳一起往前磨蹭。一切感官都不太清晰,像是套着塑料袋潜入深海。

我记不清自己走过多少遍这条光秃秃的路。从小到大,感冒发烧,肠炎哮喘,我总是拉着妈妈的手不情愿地走在这条两栋楼之间的小道上,被掺了药味的风裹挟。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治病,而如今也在这里获得一份命运的审判书。

悲伤吗?这种极端的情绪尚来不及渗入四肢百骸,我的一切有效思考都像风中飘零的落叶,只围绕着一个问题打转:为什么?尽管手里就是赤裸裸明晃晃的证据,我仍然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几个医生推着一架病床急匆匆地从我的身前穿过,床前挂输液瓶的金属架呼啦啦一阵响。我机械般地停住脚步,抬头瞟了一眼。

白大褂们簇拥着病床,四个车轮轰隆隆地碾过柏油路。于是在亮着血红色灯牌的住院部前,在孤零零的灰色路灯杆下,在一片惨白的灯光里,我看到一个男孩子。

他架着斯文的黑框眼镜,面容比记忆中清减了许多,好像没放盐的清炒小白菜。他在一身灰白的病号服外披着件羽绒马甲,左手扶着路灯杆、右手捂着胸口喘气,目光直直地投向我。

四下非常安静,我可以听到心跳的鼓声在耳膜中震颤。

我的视野几乎颠倒,汹涌的记忆如浪潮般涌来又迅速褪去,唯余现实一片狼籍的沙丘。

六年来,我不止一次地幻想过重逢时的情景,幻想过他诧异或者微笑的脸、必定会发生的尴尬对白、操场上的黄昏还有喧嚣街边的夜色,却从没想过会在这里遇到他。

今天是2020年1月22日,疫情全国大规模爆发的第二天,我母亲确诊癌症的第一天。

晚上九点十四分,我攥着她的浸润性2级乳腺癌确诊报告,在航天医院的住院部门口,与柏倾猝不及防地相遇了。

天已经黑透了,但在这座病戾戾的围城内,一切都还忙碌而疲惫。几个病人家属匆匆忙忙地捂着领子从我面前走过,掀起阵阵冷风。我移不动脚步,只是站在路灯对面的内科楼斜坡下,愣愣地看着他。

视野中的柏倾放下撑着路灯杆的左手,眼里闪过一丝不可置信,却毫不犹豫地向我走来。

“沈……子英?”

他从那束白色的光晕下离开,面貌便变得模糊不清。他的声音穿透京城冬夜干燥的冷风,是我所不熟悉的沉稳和清润。

我僵硬地点了点头,习惯性地伸手抹了一把额前碎发,才发觉手指已经冻僵了。

“你是柏倾?”

“是我。” 他在我面前停下脚步,衣袖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刷拉拉地晃。我这才意识到,他很瘦,非常瘦,这一点倒是和从前没什么区别。

“你怎么在这?” 我们同时发问。

我摸着鼻子抽了抽嘴角,心跳声大到我担心会不会被他听到,却挤不出一个笑容。

“我在住院,” 他言简意赅地说道,飞快地扶了扶镜框,像是在打量我,“你……你怎么了?生病了嘛?没人陪你?”

我们的视线穿过两层镜片,艰难而执拗地在夜色中相汇。我试图看清他的双眼,可是将我们相隔的是一些那么沉重的东西:医院的夜,悄寂的雪屑,岁月顽固的锈迹。

“没有,我没事,” 我开口时才发现自己比想象得要平静许多,“是我妈。她病了,我来取报告。”

“这样啊。” 柏倾顿了顿,一阵意料之中的沉默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故人偶遇,大多数情况寒暄过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离开,但我们谁都没有先走的意思,就这么不尴不尬地杵在地上吹风。

一个矮胖的中年女人扶着一个拄着拐的女孩极慢地从我们身侧经过,那女孩穿着病号服,头顶戴着看不清颜色的毛线帽,毛线团随着她蹒跚的步伐一晃一晃。

我侧身让出步道,与柏倾一起静静地看着她们,一直等到那母女两人完全经过才想起来问他:“你为什么在住院?”

人为什么要住院——当然是因为病了。柏倾不告诉我他的病,显然就是不想多说的意思。我真是傻透了。

然而柏倾只是动了动喉结,并没有犹豫:“前阵子病了。我在心内科养病。”

又一阵风呼啸而过,手中的病例和检查单呼啦啦一阵乱响。我把它们胡乱揣在怀里,没忍住低头打了个喷嚏,窘迫极了。

柏倾身形微微一直,向我抬起手:“外面冷,进去说吧。”

我差点以为那只细瘦修长的手会落到我的肩上,可他却突然很快地收回去,转身往住院部门口走去,叫我怀疑是不是在夜色中看错了。

我随他走上台阶,看着他的羽绒马甲在身后一颤一颤,像黑色的翅膀。

我有一瞬的走神。从前我也曾这样盯着他的背影,在小学的胶皮操场上,在教学楼拥挤的楼梯上,在教室里,跑道边,杨树下,在我童年仅有的金色回忆中。那背影看起来总是这么沉着,一眨眼的功夫就跨越了六年时光。

大声讲电话的秃顶男人吱呀一声推开玻璃门,我随即在门廊的反光下看到自己在玻璃中的倒影——出门前随手扒的长羽绒服又笨又丑;两天没洗的头发乱糟糟地挽着,被风吹得一边打结一边糊在脸上;镜片后的神色称得上面如死灰,扔到门诊楼旁边的马路牙子上俨然是愁容满面的人间众生相中毫不突兀的一块拼图。

不知道这到底是缘还是命——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我在自己十八年人生中最悲惨的一天以最狼狈的姿态遇见了六年来最想遇见的人。

正想着,柏倾从秃顶男人手中接过玻璃门,微微一个踉跄,示意我先进门。

我连忙道谢,有点吃力地掀开门后的军绿色棉布挡风帘,扑面而来的是医院独有的闷涩呛鼻的气味,那是消毒水里混合着疾病,焦虑和漠然的味道。

住院部的灯泡瓦数有点低,我在一个挡着纸板的收费窗口前停下,转身看他。

柏倾是一个温柔的人,小时候是,现在看起来也是。他清清淡淡的脸上那双因真诚而显得无比明亮的眼睛同记忆里一模一样,此时在朦胧光影中像两盏小灯一样映着我。

我轻咳两声,有点不自在。我不算是个外向的人,那些想说的话和计划了无数次的对白在这里都显得太过苍白。

还是他先笑了,两手紧了紧羽绒马甲,开口道:“真没想到会是在这里见到你。”

他笑起来和记忆里一样好看,我忍不住也弯了弯嘴角:“嗯,真巧。”

为什么是今天呢?如果不是今天,如果不是这样的情状,我或许会感到很幸福。但这种情绪自我拿到病理报告的那一刻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剩下的是些什么,我还没捋清楚。

我很想问他为什么在心内科住院,怎么染上的病,最近过的好不好,还记不记得从前的那些事情。但我太胆小,这些话无论如何也问不出口,甚至有点想逃。

我知道我很擅长逃避。

我们的高中彼此相隔不过三四条街,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的学校就在爸爸公司后门的马路对面,却从来没有一次试着去找过他。很多次我从实验中学往家走,边走边想,也许他和我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两个孤零零的人同时在这座城里走着,是不是可以强行凑成一起回家的错觉?

但我没有去找过他,他也没有来找过我。我们相隔不过十几圈跑道的距离,却在彼此的世界中消失了整整六年。

“你好像瘦了,” 柏倾眨了眨眼,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和以前一样好看。”

我大窘,脸上控制不住地涌上热意。

“你也是,” 我条件反射般脱口而出,“一直都是……”

柏倾大方地笑了,清朗的笑声在塑料连排椅和挂号窗口间回荡。

“你身体还好吗?我改天再来看你吧,你是不是该回病房了?”

“嗯,是。” 他没有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薄薄一层刘海轻晃着,“我就在八层,每天无聊得要死,出来放风都得躲着护士长。你要是能来那再好不过了。”

我点了点头,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柏倾自己被困在这座楼里,却斩断了我逃避的路。他说希望我来看他,可他为什么从来没找过我?

我仍走着神,没注意到楼道里一个大叔嚷着电话向门口跑来,从旁经过时一手将我扒开。我“诶呦”一声,猛地向旁边收费窗口的大理石台面上倒去,手中一叠报告单天女散花般洒了一地。

“嘶……”

这一下恰好撞到了手腕上的旧伤,痛得我只顾龇牙咧嘴地揉胳膊。与此同时,柏倾已经先一步蹲下,朝地上那一摊东西伸出手,露出一段细瘦的手腕。

我大惊,连忙弯腰从他手里抢过那堆花花绿绿的报告单,一不小心碰到他冰凉的指尖。

视线猝不及防地相接,我猜柏倾一定看出了我的惊慌失措。

“阿姨她……”

我颤抖着一张张捡起地上的单子,触电般僵直快速地起身,不敢看他。

“那我先走了,改天来看你。”

这场久别重逢终于以我的落荒而逃落幕。在夜与风中,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望,看到柏倾不知什么时候又走出了住院部的大门,在一地手术室般凄惨的灯光中静静看着我。

夜风吹起他柔软的发梢,吹起他羽绒马甲的衣角,吹起他空荡荡的裤摆;他就这样沉默地站在台阶上,夜色与许多年前那些鎏金辉映的下午重合——他站在教学楼后低矮的台阶上转身看向我,神色平静温凝。

我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去门诊部挂号,挂不到号。窗口里的工作人员抱着保温杯,一脸嫌弃地瞥我:“这会儿来挂专家号,肯定没有啊。你上网预约去。”

京城的夜既不安静也不清澈,车水马龙和灯红酒绿间是另外一个世界。我终究还是像以往最厌恶的那样,一个人坐在医院外的马路牙子上,抱着脑袋哭了起来。旁边举着手机外放短视频的保安“啧”了一声,身侧的大爷抽着烟空洞地望向远方。

那难言的悲伤终于向我浩浩荡荡地袭来,冰冷又残酷,可叹又可怖;而此时的我尚不知晓一场即将到来的浩劫将给所有人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院墙最新章节 下一章 除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