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爱卿神山
本书标签: 现代 

第四章

爱卿神山

  天仁停车,下车,跟李校长握手。

  李校长问:“这么快就走?”李校长是个干瘪老头,像根厨房里的干柴,储藏着无穷烈火;更像是块磁石,吸引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他走。

  “该回上海了,可是……”

  李校长看出了天仁的眷恋,又问:“不想走了吧?年轻人,那就留下来吧,像我一样,一留就留一辈子,将来老了也不走,就埋在神山下。别的地方地下有阎罗,有饿鬼,神山地下有度母。知道吗?有度母。”

  天仁随李校长来到路边草甸上一坐,望着脚下滔滔大河,还有河对面皑皑雪山,闲聊起来。

  “李校长,那天我向你打听登神山的路,你不回答我,叫来多吉为我带路。多亏了多吉为我带路,要不然我在山上肯定会迷路。后来,我听多吉说你是怕我一个人上山出事,才让他为我带路的。刚才,我给多吉500块钱,他死活不收。嘿嘿,我原以为多吉会敲我竹杠呢,瞧我这心思,抱歉啊,李校长。”

  “你的心思很正常嘛,因为你是带着外面的人的心思。你自己的心呢,早丢了。哈哈。”

  “我自己的心丢了?丢哪儿去了?”

  “丢外面去了。”

  天仁一愣。我的心丢了?丢外面去了?嘿嘿,李校长,你说话像参禅,可惜,在下悟性不够,参不透你的机锋,更打不来妄语,我的心是丢到外面去了,比尔过两天就要带上他的上家丹尼斯来了,我得快快赶回浦东,哪能像你?生活在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天仁说:“李校长,我听多吉他们讲了你的善行,你是神山下的活菩萨。”

  “哪里是啥活菩萨?这里的山好,水好,我不过是个放浪山水的野人。哈哈哈!”

  “嘿嘿,李校长,等我将来钱挣够了,也来跟你一起做一个武陵源中人,咱爷孙俩朝起林中砍枯樵,暮来溪边垂钓钩。现在,我还得忙着挣钱啊。”

  “钱有挣够的时候吗?我一辈子都没挣过钱,不也活到现在。”

  “嘿嘿。”天仁一时不知应对,心想,你李校长自己种来自己吃,自给自足,山中隐士,武陵源人,当然用不着像我一样挣钱。

  天仁在心中把从多吉口中听来的话略加梳理,勾勒出李校长的生平:

  李校长父亲是川西坝子上一个大地主。大地主在当地没什么好名声。二三月断粮,他小斗放债;九十月割稻,他大斗收租。百恶做尽,终有一善。大地主也做了一件好事——在当地办起了一所小学。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来上学,代价是上一天学,无偿为他家当三天童工,所以,他家的童工特别多。田里干活的全是童工,什么犁田,车水,打谷,栽秧,都是三尺童蒙。那时的孩子没哪个营养够了的,本应是翩翩少年郎,可看上去依然是三尺童蒙。

  每每童工们干活,老地主总爱在田地中间,撑一把大阳伞当监工。大多数时候,躺在躺椅上睡大觉,旁边有两个小童工卖力扇蒲扇。大地主一觉醒来,常常喜欢把童工们叫到跟前,摇头晃脑地训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一年收割麦子,大地主闷极无聊,命令童工们背三字经寻开心。

  其中一个背起了刚刚半懂不懂读到的《水浒传》中的台词: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里似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大地主瞪着那孩子。那孩子知道自己闯祸了,吓得直往大一点儿的孩子身后躲。大地主命令那孩子出来,似乎不生气,又命令身边两个扇蒲扇的童工:你们两个把蒲扇给他,让他来当回王孙公子,你们去割麦子。

  自知闯了祸的那个童工大半天拼命扇蒲扇,才知道这活儿倒比割麦子还要累人。

  大地主有钱,很早就把儿子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大地主的儿子就是李校长。

  李校长在国内时没受过谁的气,可到了外国却受够了洋人的气。他受了洋人的气,没地方出气,只好拿书本来出气,闷头读书。

  有一次,一个从非洲回英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到学校来做演讲,讲他如何在非洲的原始森林中办教育,传播上帝的福音。听着听着,李校长想起自己的父亲来,决心回国后办教育,把父亲创办的小学接过来,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一步步办下去,越办越大。

  教育救国是那时候海外华人留学生中很流行的报国理想。

  真是老地主百恶一善,李校长一念百年。

  李校长从此开始为他的这个念头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李校长回国。回国后,耳濡目染,脱胎换骨,明白自己原来出身于万恶的剥削阶级家庭。这些年来,自己在国外读书花的钱正是从穷人的骨头里敲榨出来的。

  这个在国外多年也从没进过教堂的年轻人,忽然间,像个基督徒似地产生了原罪的心理:原来自己一出生,就带着罪孽。他要赎罪,要跟自己出身的阶级决裂。

  大地主大斗进小斗出的基因没遗传给他,办教育的基因倒遗传给了他。

  父亲创办的小学已经收归新生的人民政府,李校长自愿来到了大山里,办起了教育。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他儿时的伙伴——他家厨娘的女儿,大字不识一个的漂亮村姑。

  李校长在国外多年,除了他老子给他寄钱的落款外,几乎不知道半点儿家乡消息。 回国后,猛然发现,儿时的玩伴已然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那个姑娘一听李校长要到山里去办教育,坚决要跟他,还不顾家里人反对,嫁给了剥削过自己家的地主的儿子。

  刚到山里时,哪里有学校?连学生都没有。李校长和妻子动手在半山腰搭建一个窝棚,就是他们的学校和家,又在四周空地上开辟菜园果园,种红苕,种白菜,种苹果。

  李校长这个从当今世界最顶尖大学里毕业的高材生,一夜间回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先民创业时代,一边种着红苕,用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一边低声下气,挨家挨户,祈求周边山上藏民施舍几个娃娃给他教教。

  有时,甚至还要送点儿钱给人家,才能把人家儿女买来教教,因为人家家里没人放羊了,得补偿补偿人家。

  那时,山里藏民没有学文化的概念。读书写字是庙里喇嘛的事情。放牛放羊要什么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像他们自己养的牛羊一样,出生,长大,繁殖,老去。代代如此,千年如此。

  刚来时,李校长被当地藏民当成了疯子,慢慢地,他被供成了活菩萨。

  就这样,李校长怀着赎罪的心理,忍受着山里的寒暑,忍受着山里的清贫,也忍受着父亲被镇压的痛楚,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妻子的过早离别,在山里办起了教育。

  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往往也是最贫穷的地方,最愚昧的地方。贫穷,让李校长没钱为妻子治病;愚昧,让这个没有现代医生的地方靠跳神救人。

  眼睁睁地,李校长看着自己的爱妻在巫师的舞蹈中咽了气。眼睁睁地,爱妻望着他,眼睛再也没能够闭上,不,再也没能够睁开。

  从此,李校长的内心深处又增加了一宗罪:要是不把她带来,她就不会这么快……

  李校长怀着双重赎罪的心理,在大山深处,像普罗米修斯往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着现代文明的火种。

  孩子们也知道了在这美丽的大山外面,还有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有汽车,有高楼,有大笨钟,有罗宾汉,有美利坚合众国……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飞出这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要飞出这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罩在神山山头上的白云,从此变成了乌云。

  天仁赞叹道:“对,神木啊。”

  “好在没有打起仗来,哎,好在没有打起仗来。神山保佑,神山保佑,扎西德勒。”李校长向神山双掌合十。

  天仁也下意识地向神山双掌合十。

  “我人也老了,快埋进黄土里了。下期新生快要入学了。前几天,我还向神山许了一个愿。”

  “什么愿?”

  “算了吧,向神山许的愿不能够说的,说了就不灵了,哎,”李校长抬头,又望着神山,老半天后叹叹气,无限伤感,“不会灵的,说不说都不会灵的,还是带到黄土里去吧。我这辈子坏事儿没干过,好事呢也没干出个样子,死了上不了天堂,恐怕只能够下地狱。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离下地狱也没几步了,到了阎王老爷殿前交不出自己在阳世的生平答卷,我这一生是失败的。”

  “李校长,你一生都在做好事,怎么会交不出答卷?你身子骨那么硬朗,看上去,顶多五十来岁。”

  “哈哈哈,那当然,这里山水养人,百岁老人大有人在,九十多岁还放羊放牛呢。”

  “李校长,我能不能去你学校看看?”

  “好啊,今天是星期天,没学生来上课,你看不到啥。你把车就停在前面老乡的院坝里,你放心,我给那头藏獒打个招呼,有它在,就是一个最强悍的特种兵来了也休想把你的车开走。走。”李校长起身。

  天仁跟着起身,前去停好车,拎上登山包跟着李校长走。

  一路上都有阿妈阿爸跟李校长打招呼,那些小孩子老远看见他们就举手敬礼。

  “这些小孩子真懂礼貌,老远就知道向老师敬礼。”

  “他们哪里只是向我敬礼?他们也在向你敬礼。不管有我没我,他们都会向过往的行人汽车敬礼。我可没教他们这些,他们生下来就懂。”

  天仁随着李校长上坡……下坡……上坡……下坡……好不容易到了学校。

  天仁一看,啊?!这就是学校?!

上一章 第三章 爱卿神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