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子渊读诗词
本书标签: 短篇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子渊读诗词

上一章给大家讲了陶渊明一生的故事,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陶渊明那些心酸而又有意思的故事。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的伟大思想家。陶渊明的文学思想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字元亮,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大家肯定熟悉陶渊明的作品,比如说《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等。

古代的很多诗人都是他的粉丝,有一位诗人是陶渊明的忠实粉丝,这位诗人就是宋朝的苏轼。在苏轼的作品集中有一百多篇都是写关于陶渊明的。

苏轼特别喜欢陶渊明,有一次苏轼被贬到海南身上带了一本陶渊明的集子。陶渊明的作品很少只有一百二十多首,苏轼贬到海南给他弟弟写信。

苏轼在信里说;“我每天强迫自己只能读一首陶渊明的诗,如果我都读完了接下来的生活我该怎么过呢。”可见苏轼有多爱陶渊明。

陶渊明的一生多次做官,又多次辞职。他辞职要干嘛呢?回家种田,在现代如果谁让你回家种地,多半是老师、老板或者上司说的。

可陶渊明放着好好的官不当偏要回家种地,关键是他种的好也行。可是他种田也种的不好。

他有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三》一起笔就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豆南山下。”如果单看这一句大家可能会以为他种的很好,但是他突然来了句“草盛豆苗稀。”

田里的草已经非常高了,可豆子还是那么一丢丢。我如果种成这种水平,老子绝不写诗!

不仅如此他还有五个儿子,他这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笨。

陶渊明一生结过三次婚,前两任妻子都没能陪他白头偕老。 而三夫人翟氏,虽然比陶渊明小了一轮,却陪着陶渊明走完了一生。

陶渊明的婚姻是坎坷的,是不幸的,人到中年,却经历了两次丧妻之痛。公元376年,陶渊明25岁时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

他们结了婚,婚后离开了农村,搬到了浔阳县城生活。陶渊明先是当了一名教师,然后陶渊明在江州太守王凝之的门下工作。 陶渊明的妻子怀孕了,但陶渊明不知道,妻子怕陶渊明在官场分心,没有告诉他。

在当时那些人的眼里,有三种不孝,没有后人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陶渊明已经到了而立之年。陶渊明得知自己即将成为父亲后很高兴。

可生产的那一天不像预期的那样,妻子正面临分娩,肚子里的孩子只伸了一条腿,根据当时的医疗情况,不能及时做好工作,助产的人束手无策。

所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人和孩子因此而死。然后陶渊明为妻子完成了葬礼。 到目前为止,第一任妻子消失在了陶渊明的生活中。

公元385年,陶渊明在世界上生活了34年,但也是在第34年,陶渊明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婚后夫妇非常相爱。

在结婚的第二年,他们有了长子阿舒。新生儿的诞生给陶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也扫除了以前的阴霾。

美好的事物总是在一根弦中来到陶渊明身边。 在他们结婚的第四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阿宣也出生了。阿宣刚能跑的时候,妻子怀了双胞胎。

双胞胎出生以后陶渊明很高兴,陶渊明把这两个孩子命名为阿雍和阿端。陶渊明深爱他的宝贝儿子,尤其是这对双胞胎。

每当陶渊明晚上读书时,他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陶渊明爬到床上,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着婴儿的小脸。

公元392年,陶渊明的第二任妻子得了肺结核,离开了这个世界。 陶渊明知道他的妻子是因为家庭工作过度劳累而死去的,陶渊明感到非常难过。 六年来,有四个孩子出生,妻子要忙活一家七口的生计。

妻子去世后,家庭的负担落在陶渊明母亲身上。 每天当陶渊明教书回来的时候,看到四个无知的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陶渊明感到很无奈。

妻子走了这四个孩子还得需要照顾,家里里里外外谁来做家务呢? 不能没有家庭主妇。 所以要娶第三任妻子,第三任妻子姓翟,翟氏比陶渊明小一轮,就是小12岁。

翟氏虽年轻,但贤能。 陶渊明前妻留下的四个孩子,翟氏也是尽心抚养,家里在她的尽心尽力下,恢复了以前的秩序。

婆婆对翟氏很满意,婆媳关系很融洽。结婚两年,翟氏也为陶渊明生了一个小儿子,名叫阿通。

翟氏不仅贤惠,而且非常擅长干农活。 每次陶渊明忙着种秧或收割,她都跟着陶渊明,做得比陶渊明还要好。

陶渊明喜欢喝酒,这也是翟氏纵容的结果。 翟氏的聪明能干,在她的努力下,家里一天天好起来。

陶渊明有一段时间过的比较艰难,艰难到去别人家乞食,他有一首诗《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节选)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陶渊明被饥饿赶出了家门,出门走着走着不知道要往哪里去。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走到一户人家上前敲门,那家人把门开开一看是陶渊明。因为陶渊明当过县令那家人都认识他,那家人一看到陶渊明就问;“陶先生,有什么事吗?” “拙言辞”就是说不出来,陶渊明的嘴一直发抖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那家人看到陶渊明这种状态,就明白了随后把陶渊明请进来给了陶渊明一顿饭吃。

陶渊明与第三任妻子婚后的生活也算是自自在在、平平淡淡。但是老天不会永远眷顾一个人的一生,他的五个儿子却像比赛一样一个比一个笨。

他大概在中年的时候写了一首《责子诗》“责”就是指责。此诗当作于陶渊明四十多岁时。

陶渊明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流露出他对儿子的骨肉深情,反映了陶渊明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全诗感情深厚率真,语言风趣幽默。

《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

这个时候他已经老了两鬓都是白发,皮肤都松弛了。这两句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他自己已经不能再生育了。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这两句他用了转折连词,“总”、“而”是转折连词陶渊明在诗歌中总是用大量的转折连词,比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

转折连词一般在散文中很常见,而陶渊明在诗歌中间大量的使用转折连词,就是完全口语化。

这两句是说;“我有五个儿子,个个都不爱读书。”

接下来他开始说这五个宝贝儿子如何笨了……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他的大儿子叫舒,“二八”是指16岁。他大儿子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做懒起来天下无敌。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他二儿子叫宣,“行志学”是说孔子。孔子说“十五志于学”十五岁就开始立志要读书学习,而他的二儿子也不爱读书。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雍和端是两个人,就是他的双胞胎儿子,已经十三岁了。六加七等于多少?等于十三,他这两个儿子不仅不知道六加七等于几,甚至连六和七都不认识。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他最小的儿子叫通,“垂”就是快要九岁了。可他这小儿子每天就知道吃梨和板栗,到处找梨和板栗吃。

最后他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他说;“既然命运如此对我,我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喝酒吧。”

陶渊明这首《责子诗》与其说指责还不如说他是在调侃,陶渊明其实是非常爱这五个宝贝儿子的。

诗的最后两句更体现出诗人宽阔的胸襟和乐观的心态,古代有很多诗人都有这种精神确实很让人感到佩服!

至于他这五个儿子为什么这么笨,有人说是由于陶渊明饮酒过度所造成的。所以喝酒小酌怡情,多则伤身。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

上一章 陶渊明辞官狂魔 子渊读诗词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春风十里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