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子渊读诗词
本书标签: 短篇 

困境中的诗篇

子渊读诗词

上一章我们讲了刘禹锡,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在上一章提到的诗词,我们先来讲第一首这第一首就是很有名的《秋词》。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可惜改革失败了刘禹锡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总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不得不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有两首,我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

他第一句就说了,自古以来每逢有人写秋就是孤独寂寞冷。

“我言秋日胜春朝。”

而刘禹锡却说秋天比春天还要好,要知道秋天这个季节已经是马上要进入冬季了,可在他的眼中秋天和春天是一样的生机勃勃,光彩照人!

在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的那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真的让人佩服,比如宋朝的苏轼有一首词其中的两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说;“是谁说人生此后就不能再少年啊?你看门前流水尚能西!”

“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一句有很多人质疑因为我国的河水大部分都是向东流的,为什么呢?河水向东流是由我国地势特点决定的,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并且差别很大。

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苏轼写这一句的原因是想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生态度呢?还是他真的看见河水向西流了?我们不得而知关于苏轼的这一句咱们先不提。

我们继续回到刘禹锡的这首诗,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此时天空中有一只仙鹤,正在用它的翅膀使劲地扇,把云都排开了。排云而上冲破了重重阻碍飞向了天空,破除万难直指碧霄!这也符合刘禹锡当时的心境。

“便引诗情到碧霄。”

“碧霄”是哪?碧霄是指天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也是指天上。

所以可以见得刘禹锡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是非常高兴的,高兴的都要上天了。

他说;“我现在要写诗了,此时我写诗的情怀已经要高涨到天上去了。”

所以你看别人提到秋都是孤独寂寞冷,而刘禹锡提到秋高兴的都要上天了。他就是想告诉你即便是穷途末路也要抓住希望,也要不抛弃不放弃,不能自甘堕落,不能自怨自艾。刘禹锡的这首诗写得真好……

现在我们再来讲上一章所提到的第二首诗,这第二首诗便是那一首传诵千古的《陋室铭》。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能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便有了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因为我的品德好所以就不觉得简陋了。接下来刘禹锡开始讲他居住的地方有多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路边的芳草青葱映入在帘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是指有文化的人,“白丁”是指没有文化的人。

刘禹锡说;“我这里虽然破但到这里来的人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士,到这里来的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而那些品德底下的人想进还进不来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我这里还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般若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你们就安心的在这里弹琴,安心的在这里诵经。这里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在整首诗中是画龙点睛,以画龙点睛总结和全文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刘禹锡在这里提到了两位古代的贤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扬雄(扬雄 字子云,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他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而他对于官职上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

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刘禹锡在官场上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最后一句出自《论语.子罕》“君子居上,何陋之有?”意思是说品行高尚的人居住的地方,怎么会是简陋的地方呢。

《陋室铭》是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首诗文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染、有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这一段是叙述描写也就是“染”。

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所以是“点”。画龙点睛,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对偶句、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炼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所以我认为这首诗也是大手笔,写得太好了……

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也是刘禹锡特别著名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我先说一下标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答谢。“乐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在古代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刘禹锡说;“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旧是在怀旧他的故人,我在上一章说了他的知交好友有的被贬荒地,有的被赐死,所以他一想起故人就开始吟唱。

“闻笛赋”是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刘禹锡引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晋人王质在上山砍柴的时候看见两个童子正在下棋,便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了一百年了,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刘禹锡以此典故来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刘禹锡说;“我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侧畔”是旁边的意思。

刘禹锡说;“那条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那棵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歌一曲”是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精神”是振作精神的意思。

刘禹锡说;“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这首诗想表达的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

上一章 困境中的诗人 子渊读诗词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千古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