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太阳旗战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三菱一式陆攻

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太阳旗战鹰

一式轰炸机(英文:Type 1 Bomber[1],生产编号:G4M[2],盟军代号:Betty[3],译文:贝蒂)是日本三菱公司制造的G4M一式海军攻击机,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富盛名的日本轰炸机。一式陆攻为双发的中型水平/鱼雷两用轰炸机,盟军代号“贝蒂(Betty)”粗而圆的机身象极一根大雪茄,早期的型号无装甲保护其脆弱的油箱,因此很容易被美军击落,被戏称为“飞行的打火机(Flying Lighter)”。但是,一式攻击机凭借大航程和高速度成为开战初期盟军的噩梦,在整个大战中一直服役于日本海陆军。

中文名

一式轰炸机

外文名

Type 1 Bomber[1]

国家

日本

飞机类型

轰炸机

研制公司

三菱重工公司[1]

快速

导航

研发历程性能参数主要型号使用情况

简介

一式陆上攻击机是太平洋战争之中,旧日本海军拥有的双引擎攻击机。与前作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同为三菱内燃机株式会社设计及制造,而其后继的陆上轰炸机(日文为爆击机)“银河”因战力问题而延迟推出,因而一式陆攻在终战是仍是当作主力攻击机使用。在盟军方面,称呼一式陆攻为“Betty”,不过其引擎一旦起火便很难熄灭,因此美国海军陆战队便戏称一式陆攻为“一式打火机”。[4]

研发历程

1930年代,由于日本海军在华盛顿裁军条约及伦敦裁军条约后希望弥补对美国的战舰,巡洋舰,航空母舰上的劣势,开始认真思考研发由陆上基地出发,可对远洋海上敌舰进行攻击的长距离攻击机。

这种远程打击想法的第一项成品为1935年由三菱引擎公司名古屋飞机制作所的本庄季郎开发团队所制作出的96式陆上攻击机,并于1937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实施越洋打击,此种长距离攻击的想法得以实证,不过在此种作战模式得到实证之后的日本军方于昭和12年(1937)9月决定开发96式之后继机,以"十二试陆上攻击机"的计划向三菱单独一家公司下达开发命令。[5]

1937年9月,日本海军向三菱公司直接下达了要求苛刻的设计任务书。作为96式陆攻的换代机种,“一式陆上攻击机”问世了。这种新型双发远程轰炸机与96式相比,将在速度、火力、特别是航程上有长足的改进。1938年8月开始木模审查,1939年9月原型机“12试陆攻”研制成功,10月23日在各务原机场首飞成功。经小改,1940年1月移交海军继续试飞改进,并取得满意结果。由于96式陆攻在中国大陆上空不断被击落,海军决定不顾一切地先发展所谓的“翼端护航机”,实际上就是像YB-40那样的轰炸编队全程火力护卫机。[6]

性能参数

技术数据

乘员:7人

机长:19.97米

翼展:24.89米

机高:4.9米

空重:6,471千克

发动机:2× 三菱MK4A-11 “化成”14缸星形发动机 ,1,141千瓦(1,530马力)

最大起飞重量:12,860千克[4][3][2]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428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852千米

武器装备

1、炮:1×20毫米型99炮(尾炮塔),4×7.7毫米92式机枪(前炮塔×1,束腰位置×2,炮塔顶部×1);

2、炸弹:1×858千克(1,892磅)类型91开3(改进的模型3)空投鱼雷或1×800公斤(1,764磅)炸弹或4×250千克(551磅)炸弹。[4]

主要型号

11型(G4M1):初期生产型。一部分安装 [ 火星 ] 15型发动机

12型(G4M2):公司内部对22型试制计划机的呼称

13型(G4M1):安装 [ 火星 ] 15型发动机的11型机在公司内部的称呼

22型(G4M2):安装 [ 火星 ] 21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使用4叶螺旋桨,载弹量增加

22甲型(G4M2):安装了雷达的22型,机身侧面机枪用20mm机炮取代

22乙型(G4M2):22甲型机身上部换装长身管机枪,相应改变了机身枪塔设计

24型(G4M2A):安装 [ 火星 ] 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型相同

24甲型(G4M2A):安装 [ 火星 ] 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甲型相同

24乙型(G4M2A):安装 [ 火星 ] 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乙型相同

24丙型(G4M2A):前方旋回机枪改为13mm口径机枪

24丁型(G4M2E):樱花弹母机,改造了炸弹舱,防弹装甲增强

25型(G4M2B):安装 [ 火星 ] 27型发动机的试验型

26型(G4M2C):安装 [ 火星 ] 25乙型(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试验机

27型(G4M2D):安装 [ 火星 ] 25乙型(附带推力排气装置)发动机的试验机

34型(G4M3):24型的防御装甲加强型,续航距离缩小

34甲型(G4M3):22甲型,24甲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

34乙型(G4M3A):22乙型,24乙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

34丙型(G4M3A):24丙型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

36型(G4M3C):安装 [ 火星 ] 25乙型(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型号,与26型相同

36丁型(G4M3E):36型改装的樱花弹母机

37型(G4M3D):安装 [ 火星 ] 25乙型(附带推力排气装置)发动机的型号,与27型相同[7]

使用情况

战争期间一共建造了大约2500架一式陆攻,其中一半为G4M1型,另一半包括60架G4M3型,剩余为G4M2型。根据战争中暴露的缺点,一式的两种改进型相应增加了装甲,并可挂装自杀飞机。

一式的行踪遍布太平洋各地,1941年12月,从西贡机场起飞的一式和九六式攻击机击沉了英国远东舰队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1942年,作为拉包尔基地的主力轰炸机多次对瓜岛机场进行空袭;1943年4月18日,搭乘一式轰炸机前往前线视察的山本大将被美军击落丧命[8];1945年以后一式已显得非常过时,成为美军飞行员非常容易射杀的猎物;1945年8月19日,两架涂装成全白色的一式陆攻运载着日本投降谈判团前往硫磺岛美军基地。

上一章 二战日本陆军攻击机合集 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太阳旗战鹰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菱A6M“零”式舰载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