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知否:墨兰风华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洪荒  盛墨兰     

出谋划策二

知否:墨兰风华

盛墨兰“但如果是有罪而被充军的话,这样吧!你可以让官家通知户部的官员,让他们给大宋境内所有家庭办理家庭户籍和个人身份籍贯,不论妻妾,不论子女,一律需要登记,这样一来,不仅那家有几口人大家都可以知道了,而且有人如果犯了罪,你也可以把他的罪行标记在家庭户口和个人籍贯上,而这也会成为他永远的犯罪印记。”

盛墨兰“日后,凡宋朝子民出行,必须要有个人籍贯才行,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士兵可以把他抓起来。”

所谓的家庭籍贯和个人籍贯其实就是后世现代社会的户口本和身份证,这个就不细讲了。

盛墨兰“还有为了防止有人伪造这身份证明,包庇罪犯,你须得让官家下令,伪造身份证明者,当以死罪论处。”

至于训练这些士兵的人选从那里来,盛墨兰早就想好了,但不能明说,她只能给宋仁宗赵祯下个暗示了,让他发现狄青这个未来赫赫有名的北宋名将和范仲淹这个思想家,至于狄青现在不在京都的这个问题,她会给他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总之就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出机会来。

盛墨兰“至于朝廷历来的马匹损耗,我也已经想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我们人既然可以穿鞋,那为什么不能给马也穿上鞋子呢!”

说完盛墨兰掏出了一张图纸,上面有详细的马蹄铁设计步骤。

没错,就是马蹄铁,它在后世和马镫,马鞍并称为战马三件套。

盛墨兰

作者这是作者在网上找的图片,尽供参考哈,因为我也不知道宋代能不能够打出这样的马蹄铁。

看完这张设计图纸之后,赵祯的眼神彻底的亮了,同时他也为墨兰的才能而感到震惊。

盛墨兰“我跟你说这么多干嘛!你又不是当今的官家,要不然我早就把怎么训练这些军队的办法,设计图纸以及土豆怎么种植都教给你了。”

墨兰仿佛是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不由得有些尴尬道。

赵祯“实不相瞒,在下姓赵,身份正是赵氏宗亲,刚才听完了你的良策,我深感震撼,这样吧!你把如何训练这种军队的办法写下来,由我去献给官家。”

赵祯闻言,竟忍不住想要告诉她自己就是官家,但他还是忍住了,直说自己乃是赵氏宗亲,也可以面见到官家。

盛墨兰“这样一来,就名正言顺了,我也不用再苦恼了。”

墨兰闻言,先是给赵祯行了一礼,然后温柔的微笑道。

赵祯“在下赵英,该问小兄弟的姓名。”

盛墨兰“在下盛如玉,在家中排名第四,因此家里人都唤我四哥儿。”

墨兰考虑到清白名誉的问题,所以她并没有告诉赵祯自己的真实姓名。

就这样,年仅十岁因容色太美而女扮男装的墨兰因为一次巧合而结识了二十三岁的大宋官家赵祯,并与之成为了忘年之交。

作者其实我第一次听说马蹄铁,是在这部剧里,那时的我还在上小学呢!里面有这么一段剧情:狄公找来殿中省主管闲厩的飞龙使何云,何云的结论更是令狄公目瞪口呆。凶手坐骑所戴蹄铁乃是隋朝所制,是隋炀帝近卫军的专用蹄铁,在本朝是禁绝使用的,民间更不可能仿制。而那匹神秘的马,按蹄印和步伐判断,应该是一种曾经听说过的西域马种,西域大宛的汗血宝马。

作者

作者当时我爱的挺入迷的,可等我爱上了历史以及他的同人文以后,才发现电视剧都是瞎编的。

作者所以作者本人非常不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因为太容易被误导了。

作者至于战马三件套出现的时间,马镫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铁马镫的替代物——布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马鞍同样的是西汉时期发明的,至于马蹄铁,中国是在元代的时候才开始出现马蹄铁的,而在全世界范围内,马掌最早出现于古罗马,这种马掌或铜或铁,形状符合马蹄下部,但在固定时跟现在不一样,除了用短钉子外,还需要借助皮革来捆绑,有点类似古罗马士兵所穿的“罗马鞋”,因此也被称为“马凉鞋”。

作者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都知道北宋的衰落是从重文轻武开始的,但这不代表宋朝没有名将,在宋仁宗时期出生贫寒的狄青就是一位名臣勇将,狄青将军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中,常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一生历经二十五战,其中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作者狄青的确是宋仁宗时期的名臣,但他却是位武将,所以并不是很受重视,他的结局是被贬之后,生了毒疮因病去世。

作者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作者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作者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其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上一章 出谋划策一 知否:墨兰风华最新章节 下一章 出谋划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