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水浒传人物介绍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智多星吴用

水浒传人物介绍

吴用,表字学究,绰号智多星,道号“加亮先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

吴用原本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私塾先生,但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与晁盖自幼结交,帮他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因此上梁山。后凭借其才华,激林冲火并王伦,又帮助梁山破祝家庄。晁盖死后帮助宋江坐上梁山寨主并攻破曾头市、大名府。在梁山处在上升期,收服许多头领。梁山大聚义后,两败童贯、三胜高俅,并推动招安进程。接受招安后,随梁山军队南征北战。平灭了几方势力后,被封武胜军承宣使。得知宋江被害死后,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1]。

中文名

吴用

别名

吴学究、智多星、吴加亮、赛诸葛、加亮先生等

饰演

宁晓志(1998版电视剧)

李宗翰(2011版电视剧)

性别

登场作品

《水浒传

搜词条

人称智多星的吴用00:37

吴用一生害人无数,为何能在梁山排名第三,深得领导信任03:38

晁盖旧部吴用,为何背叛晁盖,成宋江心腹#星知计划#03:42

水浒传解说:晁盖旧部吴用,为何背叛晁盖,投靠宋江#星知计划#03:42

宋江最佩服的人是谁,不是吴用和花荣03:09

查看更多视频

吴用

《水浒传》中角色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保尔海泽

吴用,表字学究,[15]绰号智多星,道号“加亮先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

吴用原本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私塾先生,但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与晁盖自幼结交,帮他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因此上梁山。后凭借其才华,激林冲火并王伦,又帮助梁山破祝家庄。晁盖死后帮助宋江坐上梁山寨主并攻破曾头市、大名府。在梁山处在上升期,收服许多头领。梁山大聚义后,两败童贯、三胜高俅,并推动招安进程。接受招安后,随梁山军队南征北战。平灭了几方势力后,被封武胜军承宣使。得知宋江被害死后,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1]。

中文名

吴用

别名

吴学究、智多星、吴加亮、赛诸葛、加亮先生等

饰演

宁晓志(1998版电视剧)

李宗翰(2011版电视剧)

性别

登场作品

《水浒传》

人物关系

共2个词条

秦明

好友

宋江

好友

水浒一百单八将

更多

共108个词条

宋江

诨名:及时雨、呼保义

卢俊义

诨名:玉麒麟

吴用

诨名:智多星

公孙胜

诨名:入云龙

中国神话三十六天罡—水浒传

更多

共36个词条

宋江

星号:天魁星

卢俊义

星号:天罡星

吴用

星号:天机星

公孙胜

星号:天闲星

快速

导航

人物性格人物经历人物来源衍生形象人物评价

人物外貌

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出自《水浒传》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2]

人物性格

《水浒传》中,吴用的整体形象是智慧的化身,作者把吴用的英雄才略写得栩栩如生。作者将这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置身于宋末的农民起义风云中,展示其性格的复合性

吴用的性格具有现实性。虽然《水浒传》强化了“智多星”吴用智慧性格,但并没有把他照写成一具简单的智慧之王。他虽有济世之才却缺乏济世之志。吴用乃“一村中学究”,虽无封建知识分子的消和多元性,使之现实化。不甘于现状,但其替天行道的志向也只能依靠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大军才得以实现。否则,吴用再“智多”,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乡村教师[3]。

吴用的性格智慧也有两面性。如战乌龙岭时,用计失误,使梁山人马折损;作为军师,没能阻止晁盖负气攻打曾头市等。这些情节并非作者有意破坏吴用的“智多星”形象,实际上喻示人的智慧即使“超凡”也有不能脱俗之时,也不一定能拯救人类以摆脱困境,从而深化了吴用形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3]。

吴用的性格还有忠君、宽仁、重义气、轻原则等。如他对宋江的计划有时虽不赞同,却“说归说,做归做”;在重大的招安问题上,不与宋江争执,处处附从;与众英雄好汉和睦相处,其顾全大局;梦系宋江并不辞遥远径往探看,知其死后,不惜以身相随,这些事例显示其重义如山的性格。但同时,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吴用始终摆脱不了封建忠义意识的束缚[3]。

人物经历

吴用原本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私塾先生,自幼结识了晁盖。得到了刘唐的报信,就说服了三阮,应了七星聚会,协助晁盖等人智取了梁中书给太师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躲避官府追缉而上梁山泊。到梁山以后,他智激林冲火并王伦,扶持晁盖作头领,开始了自己的“军师”的生涯

宋江因题反诗被判死刑时,他让戴宗传假信,不成后参与了谋划劫法场,救出宋江后来投奔梁山。宋江入伙后,又扶持宋江,使宋江坐稳梁山二把手地位,并逐渐架空晁盖的权力

梁山三打祝家庄时曾多次失败,吴用双掌连环计,让孙立等人深入祝家庄,里应外合攻破庄院。宋江闹华州时,他又出计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史进和鲁智深。呼延灼用连环马攻打梁山时,又派时迁等人计诱徐宁上山,打败呼延灼[1][4]。

晁盖征曾头市被毒箭射中身亡后,帮助宋江成为山寨之主,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后扮算卦道人,计诱卢俊义上山,同时散布卢俊义已经投降梁山的虚假消息,卢俊义被抓后,攻打大名府。期间又收服关胜。最后,吴用在元宵节令时迁等进入大名府放火,攻取大名府,收服卢俊义[1][4]。

吴用与宋江合梁山兵马攻打曾头市,收服郁保四,用反间计诱史文恭偷袭,攻破曾头市。大聚义排列位次时,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机密军师。后多次协助宋江争取招安时机,也指挥了战胜高俅、童贯的战役[1][4]。

梁山起义军受朝廷招安后,吴用又佐宋江、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后因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并忠于宋江,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人物来源

吴用,在《宣和遗事》作“吴加亮”,此处“加亮”的“亮”,即与传统文化圈里的诸葛亮的“亮”是灵犀相通的,即此“亮"就是彼“亮”。在龚圣的《宋江三十六赞》中,吴用作“智多星吴学究”,并有赞:古人用智,义国安民。惜哉所予,酒色粗人。但作品中还没有提到“吴用”这个名字。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明史·杨维桢传》提到杨维桢、陆居仁、钱惟善逝世后相邻而葬,墓葬合称“三高士墓”,与小说结尾吴用、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葬于蓼儿洼的情节相似,《水浒传》可能借鉴了这一事件,而陆居仁就是小说中的吴用

人物外貌

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出自《水浒传》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2]

人物性格

《水浒传》中,吴用的整体形象是智慧的化身,作者把吴用的英雄才略写得栩栩如生。作者将这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置身于宋末的农民起义风云中,展示其性格的复合性[3]。

连环画中的吴用

吴用的性格具有现实性。虽然《水浒传》强化了“智多星”吴用智慧性格,但并没有把他照写成一具简单的智慧之王。他虽有济世之才却缺乏济世之志。吴用乃“一村中学究”,虽无封建知识分子的消和多元性,使之现实化。不甘于现状,但其替天行道的志向也只能依靠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大军才得以实现。否则,吴用再“智多”,也只能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乡村教师[3]。

吴用的性格智慧也有两面性。如战乌龙岭时,用计失误,使梁山人马折损;作为军师,没能阻止晁盖负气攻打曾头市等。这些情节并非作者有意破坏吴用的“智多星”形象,实际上喻示人的智慧即使“超凡”也有不能脱俗之时,也不一定能拯救人类以摆脱困境,从而深化了吴用形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3]。

吴用的性格还有忠君、宽仁、重义气、轻原则等。如他对宋江的计划有时虽不赞同,却“说归说,做归做”;在重大的招安问题上,不与宋江争执,处处附从;与众英雄好汉和睦相处,其顾全大局;梦系宋江并不辞遥远径往探看,知其死后,不惜以身相随,这些事例显示其重义如山的性格。但同时,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吴用始终摆脱不了封建忠义意识的束缚[3]。

人物经历

吴用原本是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私塾先生,自幼结识了晁盖。得到了刘唐的报信,就说服了三阮,应了七星聚会,协助晁盖等人智取了梁中书给太师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躲避官府追缉而上梁山泊。到梁山以后,他智激林冲火并王伦,扶持晁盖作头领,开始了自己的“军师”的生涯[1][4]。

吴用影视形象(山东版水浒传)

宋江因题反诗被判死刑时,他让戴宗传假信,不成后参与了谋划劫法场,救出宋江后来投奔梁山。宋江入伙后,又扶持宋江,使宋江坐稳梁山二把手地位,并逐渐架空晁盖的权力[1][4]。

吴用故事

梁山三打祝家庄时曾多次失败,吴用双掌连环计,让孙立等人深入祝家庄,里应外合攻破庄院。宋江闹华州时,他又出计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史进和鲁智深。呼延灼用连环马攻打梁山时,又派时迁等人计诱徐宁上山,打败呼延灼[1][4]。

晁盖征曾头市被毒箭射中身亡后,帮助宋江成为山寨之主,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后扮算卦道人,计诱卢俊义上山,同时散布卢俊义已经投降梁山的虚假消息,卢俊义被抓后,攻打大名府。期间又收服关胜。最后,吴用在元宵节令时迁等进入大名府放火,攻取大名府,收服卢俊义[1][4]。

吴用与宋江合梁山兵马攻打曾头市,收服郁保四,用反间计诱史文恭偷袭,攻破曾头市。大聚义排列位次时,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机密军师。后多次协助宋江争取招安时机,也指挥了战胜高俅、童贯的战役[1][4]。

梁山起义军受朝廷招安后,吴用又佐宋江、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被朝廷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后因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并忠于宋江,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1]。

梁山军师吴用应该是国家栋梁之臣,是昏君奸臣把他逼上梁山?

写乎

吴用如果真心保主,梁山历史可能会改写

《水浒传》吴用解梦时,隐瞒了晁盖的结局

阅读7092

《水浒传》吴用挖的最大的坑,宋江若上当,必然断头

为宋江殉葬的吴用、花荣、李逵与宋江是肝胆相照,还是另有所图?

人物来源

吴用,在《宣和遗事》作“吴加亮”,此处“加亮”的“亮”,即与传统文化圈里的诸葛亮的“亮”是灵犀相通的,即此“亮"就是彼“亮”。在龚圣的《宋江三十六赞》中,吴用作“智多星吴学究”,并有赞:古人用智,义国安民。惜哉所予,酒色粗人。但作品中还没有提到“吴用”这个名字。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明史·杨维桢传》提到杨维桢、陆居仁、钱惟善逝世后相邻而葬,墓葬合称“三高士墓”,与小说结尾吴用、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葬于蓼儿洼的情节相似,《水浒传》可能借鉴了这一事件,而陆居仁就是小说中的吴用[5][6]。

衍生形象

年份

名称

类别

饰演者

1983

《水浒传》(山东版)

电视剧

计镇华、王忠信、张明

1998

《水浒传》(央视版)

电视剧

宁晓志

2008

《小李广花荣》

电影

宁晓志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7][8][9][10][11])

人物评价

明朝文学家李卓吾:(吴用)一味权谋,全身奸诈,佛性到此,澌灭殆尽[12]。

明末清初评论家金圣叹:吴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吴用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吴用与宋江差处,只是吴用肯明白说自己是智多星;宋江定要说自己志诚质朴。宋江只道自家笼罩吴用,吴用却又实实笼罩宋江,两个人心里各个自知[13]。

作家张恨水:吴用奸滑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

上一章 玉麒麟卢骏义 水浒传人物介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