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平平无奇的高一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校园生活  真情实感 

序(简单的背景介绍)

平平无奇的高一

2020年,似乎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四月份,学校才通知开学,那是我第一次放了三个月的寒假。

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开学后,我们就已经站在了中考的战场上,不容退却。

因为上一学期的期末考成绩是年级的前三十六名,我拿到了去参加宣城中学的提前招生考试名额,班级里同样拿到名额的还有温榆河、华嘉钦。

对了,宣城中学是我们宣城最好的高中,也是整个省最好的高中之一。有多好?

这么说,宣城是一个小地方,小到开车一小时就能把整座城绕一圈,公交车半小时就能从最东边开到客运中心。小到市里的其他县都成了市级县或者区,宣城还是一个县城。

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在2004年,考出了省文科状元和省理科状元,而且是两个女孩子。没错,就是一场高考包揽两个省状元。后来在2014年左右的某一年,宣城中学的文科创新班一个班里进入省文科前二十名的有四人。

大家都说,宣城中学是小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事实好像确实如此。外面大城市的名声鼎鼎的高中也一直将宣城中学作为对手。

说实话,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宣城中学,毕竟在那里,本科率接近百分之一百。

考试在五月份的一模之后,宣城中学要在宣城所有前去考试的约270人里招入100人,分两个班。宣城所有的初中都将学校里要去参加考试的尖子生们抓起来另外集训,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就连考试的前一个晚上也仍然扣着我们做数学题。

这招入的一百人我们称为创新班,通常,他们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常人难以触及的毅力与野心。

在难度极其变态的试题的打压下,果然,我没有考进创新班,温榆河和华嘉钦也没有。但是温榆河只差了一分。

考试考四门,成绩出来的时候,前三门温榆河的成绩在270人里是领先地位。可是最后一门,他的分数惨不忍睹。

我记得,那天考试的最后一门考试开始之前,温榆河说,他想进宣城中学,但不想提前进,所以最后一门考试,试卷他只做半张,哪怕会也假装不会。

当亲耳听到温榆河讲这番话的时候,我多少是震惊的。他的一模成绩在整个宣城的第五十名,妥妥的是创新班的料。

因为期末考试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考试,所以大家都是正常在考。名额分给了他一个,他不得不来参加。毕竟“弃考”和“考不上”是两码事情。

老师都鼓励我们,说没关系,中考还有机会,还有两个创新班是通过中考考上的。

知道自己大概率考不上,但成绩出来的时候还是有点难过的。后来不知怎么的,越临近中考,我的心就越浮躁,沉不下心来写作业,幸好之前基础打得扎实,作业考试也都能应付过去,可是中考的时候我还是慌了。

惴惴不安是形容中考那两天我的心情的最恰当的词。两天考试,明明每一餐饭在父母的注视下都吃得相当之饱,可还是掉了了整整两斤肉。

这种惴惴不安的感觉一直持续到中考成绩出分的那个晚上。七点出分,八点半才查到成绩:658分。满分720分。宣城中学录取分数线三四天后公布,644分。华嘉钦645分堪堪过线,但温榆河643分,又差了一分。

温榆河自己也没有想到。

后来,我和华嘉钦进了宣城中学的普通班。创新班的录取分数为664分,这或许是对我在最后阶段的复习没有上心而作出的报复。八月中旬的分班考我们也再次错失进入重点班的机会。

温榆河呢,他有一个好但是费钱的选择,读桐木中学——一所私立高中,但属于宣城中学教育集团,与宣中共享教师资源,住的是一样的宿舍,吃的是一样的食堂,只不过校区不同。学费是宣城中学的五倍,奖学金是宣中的八到十倍不等。

他是一个有志向的男孩子,我认为,因为他最后还是进了桐木中学。

我们一样成了大家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对了,我叫叶景蔚,宣城中学学生。

我喜欢温榆河。这个秘密,除了我,没有人知道。可是我也分不清我对温榆河的喜欢是什么样的喜欢。

这里,我只是想把我的高一生活分享给大家,虽然看起来确实平平无奇,但这也将会成为我青春的回忆。或许在这里,你也会看到你自己的影子。

平平无奇的高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