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本书标签: 校园 

于归者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董于归,一个生于九零开头的小女子,生于云南大山深处,宁静而神秘的大山,在那个年代却并不是幸福的代名词。那个年代的老人讲究的是传宗接代,于归还有两个姐姐,所以当时未出生的于归是不是儿子关乎爸妈在家族里的地位。可惜命运就是不会让人轻易心想事成,刚出生的于归却是奶奶的眼中钉,肉中刺,奶奶极尽所能的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对象是于归的妈妈。

于归的父亲是一个有主见、有担当的男人,最主要是他不愚孝,很疼媳妇,眼见着妻子受到母亲的各种挑剔,甚至侮辱,果断带着妻子和三个女孩儿分了家。这事要搁现在,发在网上估计都是一片叫好声,但是那个年代啊,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离了家,能分到的就是十几亩贫瘠的土地,种玉米都出不了苞米的土地,没有牲口,勉强能遮风挡雨的茅草屋,这个男人的担当,到现在都是于归的榜样,虽然当时的于归只是个嗷嗷待哺的小不点儿。

于归的父亲在那个年代算是半个知识分子了,勉强读过初中。本来成绩很好的,但是于归的奶奶觉得家里没有劳动力,因为于归的大伯当兵去了,所以强硬的要求于归的父亲回家挣工分,毕竟还有更小的弟弟妹妹要养活。在那个年代,哪家都是六七个子女,像于归的父亲这样不上不下的,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还有弟弟妹妹,被忽略基本是正常操作。尽管这样,于归的父亲从来没有抱怨过奶奶,他一直教育孩子,不是奶奶的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于归不喜欢奶奶,不只是因为奶奶对自己不好,有记忆以来,于归从来没被奶奶抱过,爷爷也是,更是因为奶奶对父亲母亲不好。于归的出生,卡在一个尴尬的时候,大伯家生了个儿子,还有个女儿,三叔家有两儿子,就于归家没有。在于归的印象里,奶奶经常在于归面前抱着大伯家三叔家的孩子,尽管于归是家族里最小的孩子,堂哥堂姐都有吃的时候,于归只能看着。孩子的记忆有时真的出奇的好,很多年后,在看见重病的奶奶,于归的脑子里还是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所以在于归初二的时候,奶奶重病,拉着母亲的手一遍一遍的道歉,说着对不起母亲的时候,一遍一遍说着想见外出打工的大姐二姐的时候,于归没什么悲痛的感觉,只是感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

再说于归的父亲,在那个年代真是难得“前卫”,跟母亲的婚姻算是自由恋爱。于归常常想,是不是这个儿媳妇不是自己选的,所以奶奶对母亲尤其刻薄,自己估计拾点燃战火的导火索,虽然风风火火的母亲每次吵架都不占下风。于归出生的时候,奶奶越过父亲母亲就要把于归送人,要带走于归的人在于归还没满月就大摇大摆的进到于归家抱孩子,刚生产不久的母亲哭着求着,奶奶愣是一句话没说,木着脸冷漠的看着母亲的无助。最后从田间干活回来的父亲生气的赶走说是来领养更像是来抢人的人,连同他的母亲。

现在的人经常说月子之仇,不共戴天。于归的母亲和奶奶何止是月子之仇啊!差点就成为杀子之仇了,因为后面听人说那家要来领养于归的人家后面又领养了另一个小女孩,女孩成年没多久就被嫁给一个外省的老头,说是嫁,倒更像是卖了,而且不能回家,因为养父母拿了很多“聘礼”。

那个年代的男人,多少因为妻子没生下儿子动手打媳妇,怪媳妇生不了儿子,但于归的父亲从来不因为妻子生了三个女儿对母亲发过火,也从来都对三个女儿一视同仁。于归出生后,父亲很开心,翻开那本只有在取名的时候才有存在感的辞典,翻了无数次最终敲定——于归,取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父亲希望于归温婉居家,幸福安康。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最新章节 下一章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