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喜欢像奶茶味甜
本书标签: 校园  甜宠文  邀请驻站 

半路出家

喜欢像奶茶味甜

初恋(二十七)

  -

  天蒙蒙亮,双桥门立交桥下面就人来人往,我们俩赶紧起来收拾一下,害怕被熟人看到。

  这时,一位中年男子骑着三轮车上是修自行车的些零配件和工具箱。

  他见到我们俩就好奇地停下来问我:“刚来南京?年轻人,还没租到房子吧?”

  我望着这位中年人,一米八的个儿,黑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在太阳下修车晒的原因,一见就有山东汉子的那种气质。

  我们互相间问了一下对方的家乡,姓氏。

  他说是徐州铜山人,姓“李”,木子李的李。我说我们是宿迁人。也姓“李”

  这位中年人笑着说:“原来还是老本家,徐州和宿迁都是邻居,也不远,还是半个老乡呢!”

  我点点头“嗯!”了一声。

  他问我:“,你们是不是想找房子?”

  我说:“是啊!”

  这个好心的老本家说:“我就住在离这不远的前江岩110号,房东家还有一间房子要出租。”

  我望着他的微笑着点点头:“谢谢老本家,谢谢老乡!”

  这个李师傅非常热情地对我说:“老本家,你可以去看一下,合适你就租,我不跟你聊了,我还要去夫子庙做生意呢!

  我们在前江沿又租了一间房子。在离这儿不远的秦虹小区秦虹农贸市场租了个摊位。好的摊位租不到的,这个势口不好的摊位被我租下来,没有办法的办法。

  冬天,生意本来就淡,我们又是生来乍到的,根本就没什么生意。什么蔬菜都不好卖。

  就这样在附近的九龙批发市场简单的进一点蔬菜混日子。

  天天早出晚归,这么辛苦,也赚不到钱。

  我们每天晚上卖菜回来,阿梅就把卖剩下来卖不掉的菜送给隔壁修车的老本家李师傅。

  有一天晚上,李师傅对我说:“老本家,今晚我收摊早,想请你喝两杯,没有好菜,不嫌孬就过来好吧!”

  “老本家讲这话就见外了。”我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再好的亲戚,也不如一个好邻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酒席间,老本家说:“经常吃你家的菜,我实在过意不去,今晚特意早点收摊回来请你喝两杯。”

  “别见怪,都是好邻居,又是老本家,不要这么客气。”  “你们俩在外也不容易。来南京还习惯吗?”

  “唉!出来大半年了,带两千块钱本钱,亏了,还欠老表两千多块钱,不然早就回老家种地了,种地我又没力气,做生意,又做不出来,老是亏。”

  这时,老本家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两个人喝了一瓶多了。

  他那黝黑的肤色上透出红润的光泽,显出北方人那种刚直、豪爽的性格。

  一双红红的眼睛里布满血丝,讲起话来有点语无伦次。

  我知道他已经喝多了,可是他还滔滔不绝地讲着酒话。

  酒后吐真言。

  老本家李师傅,他是铜山人。

  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几年前,他的小儿子,犯了法,被判了无期徒刑。

  在老家呆不下去了,老夫老妻俩就带着大女儿一家三口,和儿子一家三口来到南京城南求生。

  刚来到南京时,可怜的一家大大小小八口人窝在一间出租屋里。

  他被生活逼的走投无路,一家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想在南京立足求生是多么的艰难啊!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他有一天在马路边转悠,心里就想着一家人怎样才能找到谋生的路子。

  当他走在江宁路剪子巷口时,有一个老年人在路边摆了一个修理自行车的摊子,生意特好好,忙不过来。

  他就主动上前打招呼,想办法靠近他。

  这个修车的师傅是连云港人,姓张。

  从这以后。

  老李就经常来到老张的修车摊位前玩。

  一个老张一个老李俩人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交起了好朋友。

  通过半个月的接触。一个有心、一个无意。老李从老张这儿也多多少少学了一点!

  老李每天回来都在想,原来修车这么简单,我要找个地方摆个修车摊,混口饭吃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南京是自行车的王国,每天上下班时路上看到的全是骑自行车的人。

  老李想,学手艺这一行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学无止境,经验是靠长期实践才能摸索出来。

  一个月以后,李师傅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认识一个城管老乡帮他在夫子庙找了一个修车摊位。生意相当好。

  半年以后。

  他把儿子、女婿一起教会了修理自行车技术。

  这一家八口人在南京就靠修理自行车维持生活。

  

  一个礼拜以后。

  阿梅对我说:“你不如认你老本家做个师傅,学修理自行车。”

  我有点不情愿的说:“还学修理自行车呢?家里那两辆破旧自行车你忘了。车胎坏了,朝边上一扔,父亲补好了才拿过来骑。

  现成工具,都补不好。补上了就通了。尤其是二八车软边胎,最难上最难下,稍不注意就把胎戳通了。硬边还好些。”

  提起补胎我头就疼。

  我一听阿梅劝我改行学手艺,这卖蔬菜没什么技术含量,都没钱赚,都亏哭了。

  更何况再学手艺,不学三年出不了师,学上三年,这房租吃喝平时日用开支从哪来的收入啊?

  入行又要穷三年,再学三年那不到大街上要饭吃。

  难怪她每天晩上那么勤快,回来就把剩菜送到李师傅家里。

  原来,阿梅是别有用心,心里早就有这个想法。

  反正,我对这学手艺,有点反感,刚毕业时,父亲就叫我学裁缝,我就没同意,不感兴趣。

  现在,半夜哭老太,想起学手艺。想起在家里时,车胎爆胎了,我总是补不好,这边补好,那边就通了。最后等父亲补好了我才推出来骑。

  我越想越生气。

  就这阿梅经常动员说服我。其实,她早已和李师傅商量好了,就等我做决定。

  我经不住阿梅的再三劝说,心里这道防线终于被她攻破了。

  阿梅说:“蔬菜生意我们还正常做,你晚上去进货,我一个人卖,你白天可以跟李师傅学修车。等你学成了,修车赚到钱了。我也像李大妈一样在家里专门做饭给你吃。”

  这时候。

  李师傅也走了进来,对我说:“我看你们夫妻俩卖蔬菜挺辛苦的,又赚不到钱,其实,这修车,不算体力活也算,但,这比在农田干活,在工地上干泥瓦匠又强多了。

  干我们这一行,不亏本,你买配件在家,一年二年不出手,自行车的配件,它不会烂,不会坏。

  不像你卖蔬菜,早上拿,晚上卖不掉不新鲜,第二天就会坏掉,修车换下来的废铁都卖钱,一块多一斤呢!如果你要想学,明天就跟我到夫子庙摊位上学。”

  李师傅这番话讲得我心服口服。我决定认李师傅做师傅,好好学手艺,赚钱。

  第二天晚上。

  李师傅收摊回来,我请李师傅喝顿酒,就算认师傅了。

  我请来了老表和老表的同学大强来一起陪李师傅喝几杯。

  到大酒店我请不起,就简单在出租屋里自己卖菜,炒几个蔬菜,我买了两瓶沱牌大曲,买了一只盐水鸭、烤鸭还有几个冷菜。

  这天晚上,我们四个人在一起,喝了两瓶大曲,八瓶啤酒。

  每个人都喝得醉醺醺的,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认师傳学手艺。而且,不是在家里,而是在远离家乡一千多里外的省城南京。拜的却是外地一个师傅。

  这真是三生有幸!

上一章 南京的中秋之夜 喜欢像奶茶味甜最新章节 下一章 掉包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