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不渡蔷薇千劫泪
本书标签: 古代  人物复杂  门派 

【一】旧事重提云暗谋

不渡蔷薇千劫泪

乾元二十二年,闵关之战,惠国惨败,惠王一议再议,决定送绾心公主入朝国为质,附赠城池、珍宝无数以做赔偿。

惠国,承陵殿。

惠王手握玉笔,在案前作画,太子常澄跪在地上:“父王三思!绾心她一个女子,孤身入朝国,要么在他国终身为质了此残生,要么日后被朝王随意配一人婚嫁,何况,要送人为质,绾心并非唯一最适的人选!”

惠王神色如故,提笔在一朵云上又细描了几笔。常澄拿不准他的意思,言语不由得更加激烈:“父王!母后逝世不久,绾心再沦为质子远走他国,举国上下难免不会人心惶惶,猜测宫闱之事......”

“啪”,惠王手里的玉笔被摔到了地上。

“滚出去!孤的女儿孤自己做主,岂容你置喙!滚回你的东宫,小心孤明日便掀了它!”常澄眼中隐有不甘行礼退下。

殿外跟了惠王几十年的大监目送常澄远去,正欲转身时被人叫住。 

“大监,父王一个时辰前召过我。”

常汇突然出现在大监身后,惊得大监出了一身汗,他连忙收回视线躬身送常汇进殿。

殿门合上,年纪大了总是恍惚,大监忆起,乾元十四年芸妃仙逝,他异常忙碌连轴转了一月有余去彻查王后毒害芸妃的谣言。今年王后薨逝,王上示意大监厚葬,他又忙了月余。此次战败,王上已忙碌许久,宫中众说纷纭人心惶惶,有人甚至已经开始跑门路请求出宫了。大监不以为然,让那些有正当理由的宫女太监出走了一批,他跟随王上多年,知道王上胸怀大志,一仗未胜倒也算不得什么。

只是此次王上选择送长公主绾心去朝国倒让他有些茫然,长公主善解人意聪颖玲珑,素得人心,王上一向器重,王后三年前缠绵病榻,之后宫务都是由长公主代领。自己关节上的护膝也是前几日绾心谴人送来的。这样品性的公主被选去做质子,也许王上自有些别的考量......

殿门再次一开一合,一纸诏书传到相府。命丞相之子崔荇做使臣随公主一并入朝国,并领常使一职交涉两国事务。

城西相府。

“老爷,我只一子,荇儿自小懂事从不学那些纨绔做派作践门楣,为娘的何曾不想他有朝一日能安身立命有所作为,可如今朝国得胜,连长公主都不一定得到尊重,何况荇儿。再次,那些人未必敢不敬公主,却不会忌惮一个小小的五级常使......”

崔相抬手打断她的话,糟糠之妻怜子之心,他亦懂......可是王命不可违。“夫人爱护之心我知晓的,荇儿正是报效国家之时,咱们拘着他不一定是为他好,再说长公主去做质子,哪怕王上不下旨,他扮成贩夫走卒也是要设法跟去的。”

相爷夫人想到长公主的模样风度也是理解,“可是长公主是去做质子的,多半是不会回来了,荇儿怕不能如愿。”

相爷拍拍她的手宽慰到:“如愿也好,不如愿也好,好歹有个了断。总不能让我们留在这儿眼看着他心里放不下,这小子你还不清楚,倔脾气一上来说不好一辈子就不娶了,那时你我再后悔也是不及了。”

相爷夫人被说服了,她只是担心儿子的安全。

相爷明白她的顾虑,“你放心,你相爷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好歹有些薄面,七拐八弯在朝国也有三两故交,他们会帮荇儿的。”

同样是出国远行,长公主远比崔荇可怜得多,她没有娘亲这样替她考虑了。她这些天安安稳稳地交接宫务,收拾行装,好似只是出游一般。但明眼人都知道她的芥蒂,她再没踏足承陵殿,每日只到承陵门外交待一些事务时托大监去问好。

太子这日去看望绾心,去扶摇宫却没找到人。他叹气,转身去了凤昭宫。去时,果然看见绾心一个人在那儿。殿里程设着皇后的画像,她已经在这儿站了很久,听见脚步声绾心转身向他问好。

“哥,怎么找到这儿了,我只是想母后了,来看看。”

“哥放心,我会过得好的。”绾心笑着打趣他,“你那日的求情实在是画蛇添足,一点都不像你了。果然让二哥抓住了把柄,这些日子朝堂上不少人说你没有当太子的那些好品质,什么没有大义灭亲、深思熟虑、沉稳内敛。”

常澄也笑了。千言万语他倒不知从何说起,他们兄妹在正经事上一向如此,不用言语或者通消息就能心心相印。

绾心也没责问他来找人却一言不发:“哥,你也会过得好的。”

绾心看向画像,“该付出代价的人总躲不掉的。”

不渡蔷薇千劫泪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二】离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