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快穿之我是小配角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综影视  快穿     

71 突厥佗钵可汗传

快穿之我是小配角

“但,即便父皇清楚绍义堂兄更有才华,但他却不能比那位更加重用绍义堂兄。”

“如此,绍义堂兄若想出头的话……便只能等待有朝一日太子登基时。然,太子为何会不用父皇一直偏爱的那位却用“名不见经传”的绍义堂兄呢。”琅琊王高俨揭开了血淋淋的事实。

这让范阳王高绍义的心都冷了。

说实话,陛下对他范阳王高绍义已经很不错了,不是哪位皇帝都会对曾经的“皇子”没有防备警惕的,反而还尽可能的任用每一位“皇子”。

但人就怕有对比。

相比文武双全,除了出身有些瑕疵,他高绍义哪方面不比那位曾经劣迹斑斑的太原王高绍德优秀?

但可惜了,若是他是文宣皇帝除了济南王高殷之外最年长的儿子,指不定当今陛下会拎出谁来担当文宣皇帝的代言人呢!

也正因为高绍德是当时已经年龄上最大的那个了,有十五岁的高绍德能替陛下展示一下“他没有要杀皇子的意思”,为什么要让十三岁的高绍义现于人前呢。

世间最无奈的事便是,自己以为只要熬过眼前这个坎,接下来便会是通天大道,但实际上却还有一道也许比之前更高的坎等着的事实!

想到太子高绰……高绍义感觉自己前途无望。

应该说高氏的“太子们”真的很相似吗?文襄皇帝的太子高殷与陛下的太子高绰,两人对外的形象,真的太像了!

都是那种和大臣们相处的很好,大臣们最是满意的“君主”的那种类型。

而这样的太子,固然很有可能会是一位能在史书上也中规中矩的守成之明君,但也代表着他大多会“延续”前一任皇帝的用人政策。

也就意味着,他,范阳王高绍义会在新帝下依旧被高绍德压着一头!

砰!

他看向当今陛下的二皇子,与太子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忽然笑了,有趣儿!有趣儿啊!

他居然从这位琅琊王的眼里看到了他的不甘与野心!

是了,有时候“嫡长子与嫡次子”的争斗一点不输于“嫡子与庶子之间”呢!

高俨仿佛根本不在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暴露给他人,高氏的男儿有几个明明有条件争一争却还当什么咸鱼的?

他不想当什么闲散王爷,哪怕未来的太子大哥多么重用他,即便是曾经孝昭帝做的尚书令、还是父皇曾经做的太傅,都交给他坐,他也不甘呐!

若是甘心的话,文宣皇帝便不会在文襄皇帝被刺杀后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想要坐一坐那至尊之位!若是甘心的话,孝昭帝便不会带着父皇造反,抢了亲侄子的皇位!若是父皇当初甘心的话,也不会在得知孝昭帝出尔反尔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后心生不满!

他正是不甘心呐!

从前,他或许明知道即便太子登基后,他怕是也要在高绍德的光芒下衬托的黯淡无光后也不会有什么反应。

但今日见了这位宫里的二皇子后,遇到了与他情况如此相似的琅琊王高俨后……同样被上面的哥哥抢得了众人所有的关注,同样被上面的哥哥衬托得一个“庸人”,二皇子竟选择暗中发育,未来尽力搏一搏!

原来,他高绍义还有别的选择。

那便是,站到二皇子身后,助这位堂弟夺得太子之位!成为新帝!

二皇子给这位堂兄灌鸡汤,虽然是第一次,但业务蛮熟练的,“绍义堂兄若想改变这一现状,只有从现在便开始改变。”

“比如……”他仿佛蛊惑一般,幽幽的吐出四个字,“为君分忧。”

一时间,范阳王一怔,“为君分忧?”

“父皇正在被突厥佗钵可汗所提的事而烦躁。”

“大齐已经拒绝过突厥一次了,谁能想到佗钵可汗还能如此锲而不舍?”说这话时,高俨神情满是嘲讽。

“如此……父皇在烦躁如何解决此事。”

“其实,这次大齐选出一位王爷前去突厥也好。毕竟……突厥早已不是当年的突厥了。即便在佗钵可汗的带领下好似恢复了一些元气又如何呢?他们的心气已经变了,突厥人早已经视大齐为能灭亡北周的强国!”

“绍义堂兄,本王有七成的把握,此次,父皇心里其实是打算选一位高氏子弟前往突厥的。而人选,也就那几个。就看绍义堂兄会不会把握了。”

是了。人选不就那几个么。

首先第一个便是看似很有可能的二皇子琅琊王高俨,而陛下其余诸子,除了太子,都太小了。

其次,便看文襄皇帝一脉的:

老四兰陵王第一个排除;老五安德王高延宗不好说,但应该也不可能;老三河间王高孝琬是文襄皇帝唯一的嫡子,也得排除;

老二广宁王高孝珩涉猎经史,爱好文学。北齐建立后,封为广宁王,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迁司徒、录尚书事,拜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嘿!感觉是个全才!如今还出任沧州刺史,去地方当最高长官了。

年龄上也不是那些不知分寸的小年轻,是一个好人选。

*

再一个则是老六渔阳王高绍信。他和老二好似差不多,官位也是一直在往上升。

不过相比他二哥,他有种平平淡淡混日子的感觉。大概也就能与普通人一比,人生履历显得没他二哥亮丽。北齐建立后,受封渔阳王。历任特进、开府、中领军、护军、青州刺史。

大概,以高绍信的平平无奇,或许会被一些人想起来将他丢去突厥当“质子”去。

【但是,千万别看这个小子好似文襄皇帝诸子里的一个小透明,他可是干过一件“黑吃黑”的好笑事儿!

高绍信被二叔文宣皇帝封为渔阳王。但渔阳王这王号听着就不出名的样子,可想而知,这个小倒霉蛋的封地富裕不到哪儿去!

曾经最没有什么名气的高孝瓘因为好运,年幼时遇到了长广王也就是当今,如今谁不知道陛下最看重的侄子便是兰陵王,自从长广王成为皇帝后,兰陵王什么时候担心过钱?权?

而他高绍信身为高澄最小的儿子,出生的最晚,怕是父王死的时候,他还不太能记事儿,也因为不如五哥安德王好运,得了高洋的眼缘,被接进了宫里抚养。

他好像一直是个平平无奇的小透明。在文襄帝六王中最寂寂无闻。而且,似乎还和五个哥哥们感情疏远,也没有兄弟帮扶,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是以,身为郡王之尊,大概平时今儿个哪个高氏堂兄或堂弟要结婚了,得送礼;明儿个,哪个堂兄要生孩子了,洗三,满月,也都要送礼……还有一堆高氏的叔伯们,过生日啦,做侄儿的得孝顺孝顺。

于是即便是郡王,也快揭不开锅啦!

但他也没法子,他的工作俸禄勉强能养活他和王妃,但再多的,就得需要精打细算,甚至,他得需要想法子搞钱!

这一日,他和王妃前去封地视察视察,别不是有什么官员偷偷拿了他的钱吧?

高绍信经过渔阳,他先是让手下打听清楚渔阳这里有没有欺男霸女的人,或者什么敢贿赂官员的商人等。

这一打听还真的打听出来了!太好打听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直接将大富人钟长命汇报到高绍信这儿来了!

渔阳王当即眼睛一亮!他太激动了!

在邺城好多高氏子弟都在偷偷发展兼职,他一直心痒痒来着,但是就怕有什么官员弹劾他,于是只能默默地给自己洗脑“别不小心被陛下杀鸡儆猴了”。

渔阳王爷和王妃对视一眼,两人同时露出一笑,夫妻二人心有灵犀。

高绍信与大富人钟长命同床而坐,太守郑道盖来拜谒,钟长命想起来,绍信不听:“此何物小人,主人公为起!”他还与钟长命结为义兄弟,王妃与长命之妻结为姊妹,责其阖家老幼,都有馈赠,钟氏因此遂贫困。

渔阳王爷黑心呐!竟然将本就不是多富裕的不知道废了多少心里才在渔阳成为大富人的钟长命拿光了家财。

不给?嘿嘿,那就掉脑袋呗。

渔阳王爷才不会承认自己只是看中了这个富人的钱啦!他这明明是劫富济贫,为民除害!反正他拿走那些钱一点也不亏心。

若是有人要弹劾他,渔阳王爷会面部红心不跳的道,“这明明是本王的义兄弟和王妃的姊妹拿钱来换我这个王爷当靠山的!”“哦不,本王的意思是,这是本王的义兄弟和王妃的姊妹特意来贴补王府家用的。毕竟,本王穷呐!”

如此一个看着好似“平平无奇”的渔阳王,真的人不可貌相!人家并非真的想要“平平无奇”哒!只是不想接触肮脏的政治与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的军事罢了!

再者,子非鱼焉知鱼非乐?

也许,高绍信作为一个宗室王爷,并非普通人那般没有太多选择,人生短暂,还是吃喝玩乐吧。反正高氏的江山自有高氏的大高个顶着。】

*

然后便就是文宣皇帝一脉的:

济南王英年早逝……太原王高绍德那个家伙是他此生必要压下去的,否则就要没他三兄弟的出头之日了。

至于孝昭皇帝那脉的,大概和文宣五王差不多,都是嫡长子成为陛下仁德表示的吉祥物。

——

最后,陛下还是选择了文宣五王里的老三 范阳王高绍义作为北齐与突厥联盟交流的友好使者。

后来,高湛听说,负责两国友好交流的外交大臣不知道怎么动的嘴皮子,居然让佗钵可汗将早年的“信仰方面的梦想”彻底实现,真诚友好的向北齐进献良马财宝等,以向北齐表示求取《净名》、《涅槃》、《华严》等佛经和《十诵律》的真心!

据说,佗钵可汗还在草原建立一座佛塔,请北齐圣僧惠琳去草原广传佛法,他本人更是亲自吃斋受戒,行路绕着佛塔,自恨没有生在内地。

佗钵可汗特别诚心,不诚心多亏啊,他可是进献不少良马财宝的,才斥巨资,又是建佛塔,又是请圣僧,又是请“北齐大国”使者(范阳王高绍义)来让他们草原莽汉见识见识大国风范的。

为了表示他要与北齐联盟的诚心,他拼了!

佗钵可汗咬了咬牙,这一次,说什么都要把北周给灭了,否则都对不起他的付出!

同时,被迫在草原战战兢兢但面上只能淡定如斯的高绍义心里也在流泪祈祷,神武皇帝,文襄皇帝,文宣皇帝的,孝昭皇帝……你们都是北齐一等一的武帝,你们若在天有灵,一定要带动起咱北齐的国运呐!

誓必灭周啊!

高湛真的没想这么多,他只是隐隐记得,北齐灭亡后,这小子一直举起“反周复齐”的大旗,并一直为“反周”事业奋斗终生!

只可惜,最后到底被突厥佗钵可汗令人将其擒获,将之囚送长安,后被流放于蜀地而死。

也是经过如此一件小事,高湛再一次深深地了解到高氏还是有很多优秀子弟的。

大概是因为他的穿越,历史上神武皇帝的子嗣并没有太多被各种早死的。高澄,高洋,高演三帝的儿子们也没有被英年早逝/早夭的。

想要完成统一大业,只依靠高湛一个皇帝是不可能的。哪位完成大业的不得需要一堆合作伙伴呢?

只有家族子弟都有能力都能保全,才能让北齐真正的变成大齐!

上一章 70 突厥佗钵可汗传 快穿之我是小配角最新章节 下一章 72 一统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