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透明的忧伤
本书标签: 短篇  散文随笔  时事新闻评论   

读万历十五年小记

透明的忧伤

万历十五年:

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但是这一年的微小事情却造成了明朝的败亡,这是作者观点。明朝,特别是万历在位期间,文官的地位达到高峰,而武将却是边缘化的存在,张居正是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生前就是皇帝的皇帝,他在位时期,看似一切都好像处理得很好,可是整个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是失衡的,文官牵制皇帝,皇帝又被礼法限制,而礼法又是文官打击皇帝的最有力工具。在整个权力里,皇帝是最大boos,但是没有实际权力,他同时被礼法(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和文官集团压在权力之下。而且明朝的伦理道德即人治比法制还要大,从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却遭到所有大臣反对,以祖宗之法不可改,礼法不仅是他逾越不过的障碍,同时也是文官们越不过的坎,张居正看到这个问题,他也试着去改,但是被程朱理学化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他撼不动。皇帝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套在礼法里,所谓合礼。超出这个礼,那就是对祖宗之法的背叛,即没了现行的运作模式。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代的男子都是长发及腰,这也是礼法所致。小问题,积累多了,就是大问题,量变引起质变,而量变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眼就望到结果。当时机成熟,一切又是这么的理所当然。就拿改革开放来说,只抓经济,确实让国家发展开高速,但是改革40年后的今天,中国出现很多问题,就道德来说,人们总是把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某某老人倒在地上,究竟是扶还是不扶,,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在外犯事被判刑,中国的家族式巨贪,这些都是道德上的问题。“江哥案”,她妈妈就是试图通过道德来惩罚犯罪者,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依然存在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但是忘了还有法律存在。而现在,国家重理轻文和万历时代的重文轻武又是如此相似。你不觉得主流价值观抬得太高了吗?每天都是歌舞升平,而实际呢,确不是这样的。

万历年,现实和礼法制度是矛盾的,在为官上要学圣人的廉洁,为民服务,但是现实中这样做还不如去做生意,赚钱更快,所以有了上级对下级的压榨,下级对下下级的再压榨,以至于摊派到老百姓的手中。这是一套矛盾的现实体制,但又没有办法逾越。看看海瑞的下场就知道。皇帝他也知道。

形势造就结果,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作者说的一切早已注定,应该是现实与礼法制度(祖宗之法)不可协调的矛盾,这一矛盾持续到清朝灭亡。***时代以及现在,讲究实事求是,讲究根据国情来做事,法度是可以改革的,而帝制时期改革的人基本上没一个有好下场,除了留侯张良。归根结底,明朝灭亡是制度问题。如果张居正再活十年,明朝依然只是他的天下,皇帝不过是他的工具和牺牲品。张居正时代又与现在的养官很像。对我来说,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我蛮认同的,很多事件的爆发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用一个故事来结尾:

丢了一颗铁钉,失了一个马蹄掌;失了一个马蹄掌,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个将军;

损了一个将军,败了一场战争;败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灭亡了,究其原因,竟然是由于。

细节琐事小事都是在孕育一场很大的风暴。

上一章 政治家的衰弱 透明的忧伤最新章节 下一章 爸爸,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