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寒雪的诗文社
本书标签: 短篇  玥柒紫荆城  诗文集 

寒雪的诗文社

寒雪今日主题:春

寒雪开社啦

…………………………………………………………

寒雪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一切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报春的大雁又飞过了江南,山青了,树绿了,花开了,江水哗哗的响声也变得格外清脆。那荡漾在杨柳枝头的绿雾,那阵阵飞来的莺声无不在提醒人们,已经走进春天了! 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我来到了市郊的田野,这里和煦的阳光如同幼儿的微笑,洒满在乡村里。那田野上仿佛铺上了一层绣满花儿的绒毯,让人直想在上面打个滚儿。河堤边的小道上空飞舞着软绵绵的柳絮,着实令人神往,叫你欲舍不能。田间则是一派风风火火的景象,农民正忙着插种秧苗,一边劳作还一边说笑,那酥酥的乡间俚语不时在耳边飘荡。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进了村庄,在村民敞开的屋舍前徘徊,那是什么?白白的一大片?我好奇地伸长脖子,在一户农家的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这当儿,一位村姑来到我的身边,笑着问我:“小姑娘,是来乡下玩的吗?你看什么?进来看好了!”我指了指院内的那片白色。她爽气地说:“那是我家的凤尾菇。”“凤尾菇?”我不由跟着她走进了院内,近了,好一片又肥又厚的风尾菇啊!那样的密密匝匝,那么白,我喜爱地伸手摸了摸,“真肥厚!好柔软!”我感叹着。“可不是吗?一笔可观的收入呢!”村姑自豪地说。我问村姑:“你们在发展第三产业吧?”村姑朴实地笑答:“什么第三产业?我不懂,我只知道党的富民政策……对!就是那个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村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竟向我这个陌生人娓娓道开了,从她的话里,我知道了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号召下,村里人学会了人工培植蘑菇的技术,并在全推广,头年就大见成效,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500元,使城郊的农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富足了! 归来的路上,我仍在思索:是哪一阵春风把村民带入了春天。回到都市,那整齐高耸的一幢幢楼房同样挡不住春天的到来。大道两旁的树木重又披上了绿色,花圃里一团团鲜花,芳草如茵。公园里好像被打扮过似的,闪烁着各种美丽而新鲜的色彩。马路上样式繁多的汽车穿梭不停,形如一条沸腾的“车河”。大路两旁人流如潮,在这春日的阳光下,人们仿佛也更加心情舒畅,人人带着笑容在畅谈着;那告别严冬的喜悦,显然是压抑不住的。 在证券交易所里,人们已没有了对严寒的畏惧,似乎都挺直了腰板,期待着“牛市”的到来。再看那手持大哥大的“老总”们,他们也比冬日里更加快了步伐,像害怕不能第一个走进春天似的。工厂是一片沸腾之声,火红的钢花飞舞着,欢跳着,像在热烈地欢迎春天的到来。整个城市已沉浸在一片春的海洋中,人们更加积极,也更加欢快了。 是哪一阵春风使人们这么快走进大好春天的呢?我一边走着一边思索。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和我一样,找到相同的答案。

紫依那是颗颗沾染热泪的春露,旭日初开,羽化成圣洁的光璨。 校道,暖雨朦胧。滴穿了叶子,擦净了浮华的双眼,知道责任的沉重,踏每一层台阶,迈,每一次步伐。喘每一口气,都要用力的,尽力的,没有鸟儿的召唤,毋须清风的等待,只有挚诚的心在顾盼。大爱无域,大爱无声。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只有爱,才能统一全校。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国着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所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 在爱与关怀间一路跋涉,每一小的停步,都给我有力的震撼。伊始至今,东莞理工学院这片热土为天使的诚挚提供了爱心传唱的舞台。感动,无处而不在。 爱心及奉献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谓青年人,是依凭爱心和奉献,肩托国家的希望。否,内心的冷漠与自私,则是社会不和谐的音律必然广谱而浊重。思维,情操和社会潮流是一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经邦济世,匡负正义,或者兼修的博爱仁举,还看校园内,春始至中回校复学,我校湛江吴川的学生包车返校,难料半途而遭受的车祸之厄。消息胫走,举校皆惊,随后则纷起募捐。校内校外,热情高涨,纷纷献出一份爱心,大有发扬“一方有难,百方支援”的臆想。此次共筹得17万的募款,可谓沉甸甸的赠与。 社会需要安心,人类需要帮助。也许只是一根木桩,就可救活一个溺水的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方毛毯,却能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召唤失望及绝望人的希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做呢?学校授以仁理的普及,将带领我们一道奉献自己的爱心。扶弱济贫,且应当仁不让。顾及旁人的跌倒,伸出扶持的双手;感同弱势的忧伤,送上一缕安慰。学校,总在我们触受孤立无援之时,捎来的一瓣花香。 座中泣下谁最多,掬手祈告双眸湿。援持受困,排解厄难。中华之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孜孜奋发的莘莘学子,但求的悯惜善恶的意气,植成的脉脉赤藤,团团绕梁。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收归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荣誉从集体来。 大弦嘈嘈若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默默含辛茹苦,只待花蕾开放异彩。理工学院里先进的领导班团体,时刻规划着未来宏伟的蓝图。到如今,学校统筹的人性化管理,尤觉温暖学子的整个寒冬。校长首先要以亲情、温情、真情、激励教师团队创业,把教师团队的每个老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工作中的伙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从而增强广大教师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教师职工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一贯砺行的“五少五多”原则: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严厉,多一点关爱;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与学习空间,真正做到和谐出成绩,和谐出质量。洒得一片润泽,收获硕果累累坠满枝。这正体现我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打造奉献团体,努力营造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把学校建成全体师生发展的沃土,建成我们愉快工作学习的乐园,让我们工作得顺心,生活得安心,学习得开心。 学校之教育基业好比人生之事业。人生,是我们或快乐或忧伤或美好或苍凉或感动或惨美的回眸,要一遍遍地读懂那一一所赋予的理想校园中,那一番番震人心魄的言语后留下的串串掌声将校魂颂扬。学院刚竣工完新建的图书馆,那一本本的厚德刊物,感谢学校,让我们依然驾驶梦想,在心灵的麦田里一路狂奔。 人言,生活不是源于源源不断的流水,心处处会存在的驿站遍布。这些驿站将会是我们上一个目标的终点,同时也会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端。学校的教育事业,以始为端,以终为终,终究是一个不倒的信念,她使我们不断前进,有多少终点就有多少开始,时间的飞逝不容我们停止,夜幕降临晨曦初露是一天的结束也是一天的开始。开始一段美好的生活,开始一段崭新的旅程,开始一段事业的创新,并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需要我们的行动,以爱与赞打开开始之门,从容对待路上的挫折与冷漠,走到终点,又是起点。如滴水般,泽润三春。

若梦读孟浩然的《春情》,有两句极清新的句子:“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只觉仿佛有春风飒飒吹过面颊。一冬的沉寂之后,女孩子终于从厚重的冬装中解脱出来,换上轻俏柔美的春衫,心里也轻松了许多。她们悄然坐下时,衣带落在了纤纤的青草上。她们蹀躞而行时,裙裾轻轻拂过一地的落梅。 落梅坠地,轻软无声。宽大裙装下微露绣花鞋,踏在落花之畔轻软无声。那是极微妙的美,仿佛风过琴弦一般,要静静去听,才能感受得到。 曾经看到一幅古意美人图,线条如春蚕吐丝,缠绕成翩翩的裙裾,那女子眉目婉娈,举止娴静。看这幅图时,心里浮现的便是这两句诗。那宽衣缓带的美人,就应该是行走在芳草落花之上。衣带萦在草上,裙裾拂过花间,轻轻簌簌,人在花草间。 在长沙橘子洲头有大片梅林,早春二月,我的老师曾踏青于此,亲身感受了一下“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的诗意。料峭春风之中,落梅如雪,拂了一身还满。在梅下徜徉一阵,隐隐约约闻得到轻盈馥香,用心去闻,却又闻不见了。待到归去,才觉暗香已经盈了满袖,再回首看那梅花,如少女甜笑满颊,柔情绰态,不由得痴了。“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宛妙灵动之词,登时浮上心头。 二十四番花信风习习吹拂,渐渐地,春意愈来愈浓。梅花开后,山茶、水仙等也次第开放,瑞香、兰花、迎春、杏花、李花、桃花、樱花……每天都有新的色彩在呈现,有人在网上调侃,春天在大地上打翻了调色盘。渐渐的,姹紫嫣红,那么多宝石般璀璨的花儿,闪闪烁烁地亮在绿茵茵的大地上,像是谁打翻了五颜六色的颜料盒一般,让人的视线温暖而又明亮。花儿的香气像是一条绚烂的河,将各种缤纷的色彩糅杂得柔和而又清新。随便在哪株花旁弯下腰,深深吸上一口,花香都是芬芳馥郁得仿佛可饮可嚼。 想在某一年早春,和好友到武汉大学赏樱花。我们坐在校园的长椅上看书,等风吹来,粉白的樱花轻舞飞扬,犹如漫天大雪。低头一看,还有几枚落花飘到了书上,小小粉粉的花朵,静美无尘,像是绘在书页上一样。 我们足边也是点点花瓣,地上生了青苔,透着隐隐的绿,粉白的花瓣点缀其间,而草地上新生的嫩草尖也是顶着一星芬芳的花瓣,说不出的好看。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落花芳草,一时间竟不知身处何地,此刻又是何年何月,只是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这缤纷芳香的世界里。 记得王安石有句“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联想此情此景,忽然领悟了这诗的妙处。阳光芳草,落花缤纷,自然可以慰藉人的心,让之忘记时间,也忘记烦恼与忧愁。 细品诗中意趣,再看眼前春景,刹那间,只觉整个早春的清新芬芳之气,悄悄弥满了心间。

岚惜春来草自青?,这是佛家的一句禅语。春天自然会来,草儿自然会青,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那么豁达。 古语说,“女思春,士悲秋”。倘若如杜甫陆游心念社稷,忧国忧民倒还罢了,可现实中却有许多人,并没有忧愁事,却生了忧人忧己的毛病。他们的忧是为功名、为利禄、为香车、为娇娃。心绪混沌繁杂,难得片刻宁静。他们不明白?春来草自青?,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关键的是要有那一份豁达。 有这种豁达不易,这要有一种胸怀。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许将整个世界都装进胸膛,把心当天地,一切欲望对你而言都渺如蝼蚁;而待在墙角里孤芳自赏,一切欲望对你而言都硕大如天。 就如同那个?奋厉有当世志?的苏东坡;他科场得意,天子赏识,一时间几乎仕途似锦;可在历经官场磨难之后,为什么没有被摧毁得轰然到地,烟消云散?正是有一种博大的胸襟,也正因为这种胸襟,让他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和个人的悲愁,从个人的情感上升到了理性的旷达, 在苏轼的思想里,有儒、有道,有禅。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欲仕则仕,不以仕为高;欲隐则隐,不以隐为高。这是苏轼评价陶公时说的。做官时,陶公没有把自己当成是稀世的珍珠,归隐时,自然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我喜欢陶公的泰然、坦然、陶然、怡然。他就像南山脚下的泥土,为自己创造出一份宁静。他把自己当成泥土,但这泥土却盛开出菊花,散发出几千年不断的幽香…… 封建时代的文人,几人能如陶翁?他们或如孟浩然郁郁寡欢,抱憾终身;或如阮籍、嵇康,终日?嗜酒?,佯狂煎熬。都不像陶渊明的归隐,保持着平和的心态,执着于田园生活,平静地拒绝着朝廷对他的再次起用。 又如周国平先生,他在文革期间被?囚禁?在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县接受改造,这意味着其才华有被埋没的危险。然而他抛弃身边?积极分子?的冷嘲热讽,用那颗放大了的心去思索生命并努力学习和写作,最后以?哲学家?著称于世。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人们应该学会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如意产生一点儿超越,因为也许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一粒土,一粒沙。一粒土的命运既然不能落到工匠的手中变成一件坚硬的陶器,那么就平静地钻进蚌壳,等待它发出耀出夺目的光华。 美国戴尔卡耐基曾对人生做过这样的评说:?只要不把自己看得太重,一个人就会很快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你可以活成珍珠一样的人,但你不能把自己看得跟珍珠一样。把自己看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泥土何不清香,道路才是永久。

社长·爱霖娜你是这片白茫茫的雪地,我是雪地中央点起来的一堆火。 ――题记 她没有犹豫地奔向了这片土地。 染寒烟衰草凄迷。 同去的,还有她年仅3岁的小女儿。小孩子很听话,不哭也不闹。她是来山里支教的老师,放弃了原本高薪的工作,只为找寻心中那抹清净,那束光影。陶渊明如此淡泊名利,苏轼如此亲近山水,她非看破红尘,只是已厌倦城市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山中无烟雨,空翠湿人衣。 沿着山路慢慢地走着,好似有大片竹林的清雅迎面扑来,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大声说:“妈妈,妈妈,你看那些竹子,好像流泪的小姐姐。”她走上前,果真如此,大片大片的那是竹林,竹身上的点点似是离人泪。她醉了,沉浸在这绿意浓浓的山水画中,忽地忆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别号不就是潇湘妃子吗?从此,不想再追忆过往,要把满园春色装进心中,要让碧草常青。 山里的孩子很纯朴,他们的笑容温暖了她的心。她从不严厉批评孩子们,只是微笑地看着他们,熟睡中的小孩好似瓷娃娃,让心忍不住柔软成一个慈母。 要说服家长们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们认为小孩子要帮家里做家务,打下手,读不读书无所谓。她有些生气,不想让孩子们漂亮的眼睛透露出的只有呆滞和无知,更不想让他们一辈子呆在大山里,想要他们走出大山,看看繁华的大城市,感受别样的风景。 她极辛苦地一家一家找上门去,家长们最终同意了让孩子们上学,但说到食宿问题,又犹豫了。她鼓励家长们,说:“没关系,我们没有吃的蔬菜,可以自己种。”她叫来自己的小女儿,和孩子们一起在泥土上种上了青菜、茄子、番薯还有土豆。她想:来年春天,绿色的、紫色的、黄澄澄的聚在一起,是一幅怎样春意盎然的景色啊。她觉得还要种上一些小草小花,小草终会碧草常青,花儿终会绽放得花香满径。 想到这儿,她突然想通了。为何要选择逃避呢?隐居山林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办法,远离世俗难道就可以真正心无牵挂吗?城市中有年迈的父母,有亲人,有朋友,有无止境的漫漫长夜。但是想要心静想要自由,让我如何抉择? 这时,孩子们跑了过来,手中拿着绿油油的小草,还有姹紫嫣红的山茶花、油菜花,一大束一大捧叫不出名但清香扑鼻的野花。野芳花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孩子们争着说:“老师,你看春天来了,你喜欢这些花吗?”“老师,你看着这些花,心中就乐开了花,对吗?”“老师,这虽然是一株小草,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会一直这样绿下去的。” 一直这样绿下去的。 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 好的,原来只要一株小草,便会在心中一直绿下去的,只要一直绿下去,便会吸引别的花儿们,一起绽放成满园春色,花香满径。“孩子们,我懂了,这个暑假我会回城市看望父母看看朋友们,和他们一起谈谈。城市纵使毫无春意,但我已在心中种上了满园春色。这是你们送我的。”

寒雪也许是把自己尘封在文字里太久了,依稀还想着几周前柳树才抽一点新芽,像老嬷嬷枯黄的头发,干瘪,布满了分叉。柳枝虽然还是硬硬的,却有了韧性,要想折断还得费点力气。我也曾折了几段插在水瓶里,应许是终日不见阳光的缘故,竟一点点的枯萎,令人心酸。今日,偶然间窥见一大片新绿柔柔浅浅,像少女飘逸的长发,细腻光滑,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摸上一把。疑心仅仅一周功夫,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鲍尔古说过春是一位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改革家,不错的。或许是郊田外未使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罢了。 一路小跑才到湖边。嚯,一排排的柳树被整亲的修建,拭目远眺,像是梳洗整齐的刘海。浅浅的鹅黄犹如豆蔻少女诱人的脸蛋,在微风下活泼的一跳一跳的,快活的与你打着招呼,想必这张脸下一定还隐藏着一张灿烂盛开的嘴巴吧。 拾步向里,满眼的珠光宝气流入心底。残枝头上密密麻麻的花絮像是母亲纳的鞋垫上群蚁排衙的针眼。花灼灼,草茸茸,浪蝶与狂蜂;柳暗花明,莺声燕语混是笑;菡萏芙蓉,金玉相拥迎客来。清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过,星如雨。红的灿烂,白的圣洁,粉的妩媚。像是蝶衣少女在空中相逐,你追我赶,打一个弯儿,盘一个旋儿,我仿佛已经望见了他们脸上盛放的笑靥,听见了那动人的歌声。莫说我痴,只因那繁花灿烂迷煞人眼;莫叹我迷,只怪春意盎然深醉我心。 走累了,找一处躺椅坐了下来,拗过头,本想要小憩一下,却无意窥见大自然与生命正在盛演的歌剧。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好家伙,几十只蜜蜂代替了春风的角色抚摸的花儿翻来覆去,肚子上填满了饱满黑黄相间的细线,也许是被春天新生的琼浆玉露填满了肚子吧,。这些采集者们贪婪又极其的花心,却不肯在一朵花上停留太长的时间,只是短短的一瞬。身子微微地抖动着,把最鲜美的一部分花蜜慌忙装进自己的口袋就逃之夭夭。倘若路上遇见同伙,两对触角轻易的一碰,又迅速的分离,像是特工们传达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样,谨慎的改变原来的路线,画一个大圆圈,遁入花丛中去了。我瞪大了眼睛想要观察清楚这些潜伏者的行动路线,无奈我每有一双可以足够看清须弥纳入芥子的双眼,只看得眼花缭乱,不明所以然,只好作罢。 把目光从树冠移到苍遒有力的树干,又伸向远方。一条鹅卵石小路向林中延伸着。两畔的常绿灌木护卫一样守护着入口,墨绿的叶片上刚抽出几点怜人的新芽。他们的后面是一株不知名的乔木,有着像玉兰一样的高挺重叠的花瓣却是玫瑰一样热烈奔放的酒红。再向后看曲折的小路消失在了大片大片的雪白后面。梨树下,一小丛可爱的迎春正嘟着嘴踮着脚尖使劲的往上挺,可能是在抱怨梨树抢走了人们本应给他的宠爱吧。小路消失的尽头,还有几丝若隐若现的红色在挑逗着人们的眼球,究竟海棠还是郁金香呢? 我起身踏入这条幽径,走入更深的丛林,更灿的春。

紫依太阳从云层里笑盈盈地探出头来,风从黄河故道的的南边吹来,牵来了一丝儿暖意,气温升高只一周的时间,桃花坞的三万多株桃树,就全部换上了轻俏的华衣,像光彩照人的美人,妩媚地走进了春天的盛宴。水仙花临波远逝,梅花也在映春的催促下闭门谢客,偌大的春天的舞台,尽归桃花所有。 一棵桃树该有上百个枝丫吧,每一个枝丫至少有七八朵花儿,一棵树上到底有多少花?没法数得清。她们是春风吹来的仙子,飘落到了枝头。这粉红娇艳的一朵朵,傍依着褐色的枝,像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驻足一旁,仿佛能听到她们的娇语俏音。她们或俏立枝头眺望,或藏身枝丫休憩,或肩并肩私语,或背对背遐思,一对对似双生的姐妹,一簇簇如亲热的家人。每一个枝条的尽头,都有初生的桃叶的燕尾,像儿童的剪贴画,小心地点缀上了桃树的枝尖。一株花树,就是一朵红云,抬头远看,目光所及,绯红一片,似华丽无比的织锦,芬芳四溢的飞毯。 在这个沿黄河故道铺展开的园子里,你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欣赏桃花,仅垂直的高度,就有四个层次,最底下是叫不出名字的野草和各色的野花,星星点点的白紫黄蓝,浮起清晰又模糊的香味,低下头去,却寻不到这气息的根源,只有一种舒畅的甜丝丝的感觉在你的心头迷漫。第二个层次就是桃花了,差不多和你一样高,它风光地抢你的眼。需稍稍仰视才能看到第三个层次,那是河边的柳树洋槐,柳树已经有堆烟的效果,而洋槐还没有准备好洁白的花,连叶也看不清DD也许是隔得较远吧。树梢上盘旋着一群喜鹊,闪动着黑白相间的华衣。在树梢和蓝天之间,还有几只彩色的风筝,在蓝天的背景里,曼妙地摆动着身躯。水平的宽度,也有若干的层次,黄河故道的清波是飘动的丝巾,远处的麦田像曳地是裙裾,至于那更远处的农舍和农舍的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则让你忍不住联想,她或许是武林人误入的避秦的桃源呢。 赏花的人,兴趣也不全在花上,尤其是孩子,那一带儿的清流,那清流中黛绿的水草,那水草丛里黢黑的蝌蚪,似乎更具吸引力。脱掉鞋袜,绾起裤腿,捕捉溪流里蝌蚪的身影,看它如何在透明的水里游动,看它如何灵巧地从指缝里逃脱。“妈妈,我为什么看不到蝌蚪的眼睛?”一个孩子的问话引来了一片笑声,是啊,没有柔软的爱心,哪里能发现这样可爱的疑问?坐在水边光滑的石头上,看孩子桃花一样的脸颊,嫩藕一般的小腿,被春水冰得红通通的小手,和蓝天一样纯净无暇的表情,怎能不油然而生一种感动! 一百多公顷的园子里,到处是赏花的人,如果不是桃花的开放,我简直不能和这么多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的人们一一照面,眼光从他们的脸上滑过,我看到的是怡然,是快乐,是满足。“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今天若是有诗人,也要感叹处处都是赏花人了。赏花的人里头,除了健康的年轻人和活泼的孩子,尚有很多步履蹒跚的老人,他们眼里的春光和我们眼里的春光该没有什么分别吧?一个形容枯槁鸡皮鹤发的老人,坐在轮椅上,一个儿子模样的中年人推着他,不时和他低语些什么,老人的眼光停留在满枝的繁花上,他在想些什么呢?是感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是感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我无从得知。但我想,他一定满意于有人陪伴着,在春光中倘佯,这总比蜗居在房间里或病床上好得多。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比如疾病和衰老是躲也躲不掉的,甚至死亡也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明白了这些,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生活,才是需要留意的。 正当观望神思的时候,溪水里的孩子欢呼起来,原来是一个淘气的男孩搜罗了一大把花瓣,从溪水的源头撒下,花瓣随着流水飘飘悠悠地来到了孩子们的眼前,于是,捉花瓣的游戏开始了,笑语喧哗声引来了天上的流云,它覆盖上了头顶,给太阳镶了一道亮丽的金边,那优美的弧线,很像嘴角的一抹微笑。 这落花流水的情形,若是给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看到,她会怎样呢?“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这样的《桃花行》岂不扫兴得很!群芳有明媚鲜艳的盛时,也有憔悴凋零的晚景,这是自然的规律,若是在枝头的花儿身上看不到丰收的硕果和来年的蓓蕾,仅仅看到风刀霜剑的逼迫,那么凋零的不是花儿,当是这做诗的人了。 我想起另一个写桃花诗的人DD唐代的白居易,他登庐山时,山下桃花已落红无踪,而山上的桃花却正怒放,他因此诗兴大发,写下了着名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人生的境遇和诗人觅春的过程有很多的相近之处,一朵心情的花儿凋谢了,另一朵心情的花儿正在开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强求一年四季都鲜花着锦,只要心田里有信念的种子,就能战胜料峭的风瘦弱的雪而迎来一个破壳而出的春天。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重要的是心田不能荒芜,心田有生长的力量和开花的营养,就会时时刻刻让你嗅到生命的芳香。 夕阳西下,踏着赏花人背影前行,穿过一树树桃花,就像翻阅着春天的书本,一行一行,一页一页,行走在花海人群里,我感到了岁月的流逝,初春过去了,晚春消逝了,初夏紧跟着就来了……然后呢,是酷热难熬的夏,是宁静高远的秋,是寒冷漫长的冬,而尾随冬天光临的,必然是今天这样的春,今天这样满树的鲜花,和鲜花一般的心情。

若梦长江之水悠悠去,到海散作一片春. 常闻江南美女如云,心羡江南才子们.身在北中国的我,常常梦想移居江南Someday,去过如春的人间生活.巧的是,曾有幸在江南小住一番.对江南的感觉是真真切切,至心至腑.偶感而发,欲详言之. 第一次走进梦中的江南,四月的春雨打湿我轻盈的梦,那样丝丝入扣,萦紧心扉.一路艰辛颠簸,终于踏上了江南的桥,江南的烟雨迷蒙了我的双眼.立在桥上,眼前是无数故事尽染水中,水中涤荡…… "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河水氤氲了整个江南. 打马过街,江南是梦中的一片灰白. 曾记得有人说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到过江南的人对江南的风景印象颇深.而我偏偏爱上了江南那一抹灰白里的人文气息——江南的人从骨子里透出一份文雅.南方的故事总是缠绵悱恻,暧昧柔情,充满了一丝丝文意.对于一个先前没有到过江南的人,于我,可谓北国风光一片苍茫辽阔,土地是宽广的,人心是豁达的.而江南,以小见典雅之致.江南的小桥,路亭,清凌凌的流水,无不让人心悦异常.这就是一个以细微处见长的凭证. 江南的装扮如若没有那一川烟雨是缺乏整体美的,同样,江南的春如若没有江南无数才子佳人的点缀亦会大打折扣. 第二次走进江南是一个冬末,在那不暖不冷的气温中让我颇为头疼.我想江南的冬天很快就会过去了吧.一遍又一遍的安慰自己,也许冬天来了,春天真的就不远了. 后来证明雪莱的这句话是正确的,不同的是春天已经扑面而来数日,我才缓缓地感觉到原来春天来了,对!春天真的来了.但却不打一声招呼,即使满眼绿色,充耳莺语,也不觉春日的气息.从冬到春,过渡显得那样多余抑或悄无声息.也许只有亲身体味江南春的气息,触摸江南最灵动的生命之源的时节,方才知道"一夜不知春,烟雨满江南"的真正觉解. 两入江南,让我迷上了江南的春.也许这是一种情节,一种恋春的情节——我会伤春悲秋,但不颓废.这像一种动力,不断地驱使我去寻觅江南的春,去感受那一份心羡之的气息.渐渐,我才明白这更像是一种瘾病.绝非王朔那种"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对于江南的春,我是认真的. 第一次,第二次……一发不可收拾的只要有机会便去体味我梦中的春天——空气是清新甜蜜的,河水是清澈映人的,小桥是灰阶厚重的,家是一幅灰底白饰的山水画.当细绵的春雨斜织进这幅画中,当青青的烟飘入这幅画中,当才子的诗和着佳人的词飞入这幅画中.我只能激动地抖出几个字——春天!江南的春天! 长江的水承载了五千年历史的厚重,一路上分支汇流孕育了无数江河.而这支支曲曲的小河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灵魂.这便是"江水悠悠去,散作一片春"的最好见证吧.江南的春,包裹着整个民族的灵魂,这种源泉般的民族魂在江南交织氤氲,化作一川烟雨,滋润着这一片土地.顿悟斯言:不到江南不知春! 也许前世的我诞生在江南的春天,不然,为何这般的让我迷恋.若非我曾是江南的那一朵小花,一次次入梦,在江南的春天里尽情绚烂,绽放.也难怪乎,我一直对江南的春天有这样的一种情节. 江南的春呵!我梦中的四月天.一朵花轻轻地飘落,寂寞地风中摇曳,孤寂地诉说着自己前世今生的春日乡愁……

…………………………………………………………

寒雪下章主题☞

寒雪886

(文有搬运,侵权删)

上一章 青春 寒雪的诗文社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