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道风传
本书标签: 幻想  道士  道德经   

圣人之至,无为而治(这期有点长)

道风传

作者(阿佳)欢迎今天这一期的嘉宾

王弼大家好,我叫王弼,字辅嗣。三国时期曹魏的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王弼我明察聪慧,通辩能言,偶像是老子。我曾任尚书郎,文名盖世。我的大作主要有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 《周易略例》是我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

王弼主要是太激动了,能见到我的偶像(两只眼睛撇上了李小耳)

老子算有崇拜我的资格了

作者(阿佳)傲娇狂又开始了(白眼)🙄

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作者(阿佳)辅嗣兄你怎么看

王弼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之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

作者(阿佳)好!不愧是辅嗣兄

读者阿佳,老子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者(阿佳)无为而治的"无为",应该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从这去理解可能会好些,读的时候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去分析,毕竟道德经是古代人的一种哲学观,价值观,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用今人的思想去思考有时候是想不通的,还是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古为今用不能照搬,只能启发,所以读书为人处事,不在于读多少,听多少,而在于能悟多少,行多少,知行合一,易说难做

读者“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阿佳)先说第一句,“不尚贤,使民不争。”老子本意并不排斥“贤者”,他反对的是作为统治者刻意地去推崇所谓的“贤者”。你一推崇,社会上的民众便有了一个所谓“贤者”的概念,继而有了“贤者”的标准,那些被推崇的“贤者”也便有了“贤者”的名声,借着“贤者”的名号也因此有了作为“贤者”带来的种种好处。这样的导向必然使得民众们见利而有所争,最后实际的结果往往是民众不是纷纷要争当“贤者”,他们看重的是成为“贤者”之后的种种好处。就像以前学校里评“三好学生”,因“三好学生”的名号与种种升学“加分”、“免推”挂钩,直闹到众多家长纷纷给学校班主任、教务长、校长行贿了。你人为地、刻意地这么一推崇,矫揉造作的,来了;沽名钓誉的,来了;欺世盗名的,来了。明朝人郑瑄《昨非庵日纂》中称“真廉无廉名”,便是这个理。 再说第二句,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难得之货,往往属世上稀有之物。在老子看来,这世上有的东西多一点,有的东西少一点,本是正常的事,自然而然的事。他反对统治者人为地以“难得之货”为贵,刻意地去炒作“难得之货”的价格。因为你这么一炒作,那些没权没势的民众禁不住诱惑,为了占有这“难得之货”,保不住就要挺身涉险,去偷、去抢了。举个例子来说,某一农户家为看家护院,祖祖辈辈养狗,给狗喂食的盆子是个元朝景德镇的青花瓷碗,他们丝毫没在意。有一天社会上推崇青花瓷,有人声称这样一口碗价值连城,从此以后,这户人家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直到有一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此人家满门被杀。 最后说第三句,“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们经常说,在某个遥远的山里,那里的老百姓生活简单,人心平和,民风淳朴。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此山里几无“可欲”之物。在老子看来,作为统治者,你不要动不动去呈现、去展出、去陈列可能引起民众私欲的东西,你这么一撩拨,一刺激,民心就乱了。所谓眼不见,心净也。你今天声称那个山里有金矿,组织开采;明天声称那个山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批游客进山了。原本安逸生活的山民,或许永远无法回到原本平静的生活中了

读者那王弼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阿佳)哎,这个我是没翻译出来的,我没读懂他说是什么意思,主要是这是王弼对《老子》这本书里面的这一章的总结

作者(阿佳)那这一章就先这样结束吧,如果有读懂王弼说的这句话的话,给我发一下私信,多谢了

作者(阿佳)对了,你们看完记得打卡啊

作者(阿佳)我写这个真的很认真,我不求你打赏东西,拜托评论一下。每次写正文的时候,我都会去网上查很多资料啊浏览器啊什么什么的。就算我求求你们评论吧🥺

上一章 美与丑 道风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