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北宋佳人
本书标签: 古代 

北宋佳人

楼廊怒射一缕霞 杨柳荫栖鸦

淡笑粉脂归妓院 垂帘护窗纱

1105年,15岁的李师师离开了师傅哥赋家,回到了李姥姥处,李姥姥在后院给她盖了一座大院,有六个护院保护,黄建冲为护院头目,大院门的牌匾二排题字,上一排东坡学生 哥赋弟子,下一排李师师。

李姥姥的歌妓院次日开张,张灯结彩,朋客满堂。许多达官贵族

为了目睹李师师的歌舞技能,都慕名而来,护院的六名护卫明显不够,当日开张,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几场打架斗殴,虽不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

第二天,护卫直接增加到80名,并且保重每个台面都有护卫,这一天,场面虽然热闹,但场景控制住了,有说唱,说书,棋牌,骰子等等,师师的台面在下围棋,与师师对弈的是青年刘骊释,刘骊释是有背景的,父亲刘仲甫为当朝围棋国手,十几年前,刘仲甫一个人来到骊山。他似乎有些心事,沿着山间小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山的深处。在一处空地上,有一木屋。他想讨口水喝,敲门,没人,稍一推,发现门是虚掩的,好奇便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屋子不大,陈设也很简陋,一桌、一椅、一床而已。四壁清爽,只挂着一张木棋盘。棋手的本能,驱使他凑了上去。看起来,那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棋盘,但木纹的线条生动跌宕,流水般一浪一浪地起伏着,弥漫开来,仿佛一直要漫到棋盘外去。棋盘一下子就显得丰盈充实起来,有了鲜活的生命感。他忍不住伸手摸了一把,然而不知道是自己的手,还是棋签署,竟颤了一下,赶紧缩回手来。 许多年后,刘仲甫都还记得手触棋盘时那凉凉中又带着些温润的感觉,并且时间越久,记忆越发清晰,再也挥之不去。当时,他只是觉得奇怪,谁住在这里呢?并且,只见棋盘,棋子又在哪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刘仲甫不便久留,赶紧回到山外投宿的那座庙里。晚上,他却再也无法安然入睡。心中的疑团成了一个巨大的诱惑,促使他天蒙蒙亮就爬了起来,急冲冲上路,周围的风景浑然不觉,径直往那座神秘木屋赶去。到了那里,已是日上三午。正准备上前敲门,门突然吱呀一声开了。一位女子站在门边,村姑模样打扮,看起来并无任何娇媚之处,但素朴中自有一种清雅脱俗之气。刘仲甫一下子呆了,所来何为,他也一下子不知该怎么说。那女子仿佛看透了他的心事,微微一笑,说:公子请进!

刘仲甫进门,第一眼就往那墙上望去,奇怪的是,棋盘不在了。女子见他神情,问:公子可是下棋之人?刘仲甫平时颇有些以棋待诏身份自得,今日在这女子面前,却不想与官方扯上什么瓜葛,仿佛一说就俗。于是,他只说:小生确实好棋!刘仲甫心里琢磨着这女子的身份。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奇遇,“去年今日此园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便不禁有些走神!再想这木屋所处的地方,荒无人烟,这屋里的陈设,无任何生产工具,甚至灶台都没有一个。庄子《逍遥游》写那仙人居藐姑射之山,“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飞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女子难道是仙女不成?何况还是棋山?想起唐代翰林棋待诏王积薪的奇遇,也是溪边小屋,也是平平常常的村姑,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不可错过了。刘仲甫也确实好奇,都把仙女的棋吹得如何如何,积薪得仙人简略地指点了一些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就已经无敌于人间了,今日可得好好见识见识!他说:小姐也定是此中高手吧!不知可否请教一盘?

女子沉吟不语,仿佛有什么为难之处,过了好一会,才说:明天你到山顶来吧!

第二天下了那盘棋了。那真是一盘说不清的棋。刘仲甫也闭口不谈,同道在猜,谁黑谁白,谁胜谁负,便有不同说法。其次,骊山女子究竟何许人也,有说是仙子,那盘棋自然就没有了真实性,不过是队伪托仙子所为;有说是隐居在骊山的某女弈高手,如果那样的话,即使输了,能与棋待诏刘仲甫杀得如此难分难解,那中国女子围棋史,也该改写了。再看这局棋的命名。有说是《遇仙图》,附会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人仙之间的故事;有说是《呕血谱》,当然指的是战况之激烈,令人呕心沥血;还有一旬直白的名称:《刘仲甫遇骊山老媪弈棋局画图》。“崇巘之巅,顾盼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诱惑着世间男子。而下棋的仙女,倒正经多了。棋仙充当的是开解人的智慧的角色,她们在其他方面的魅力,大家反而不苛求了。不过,把楚楚动人的骊山女子说成老媪,毕竟有些煞风景。

于是,关于骊山女子,关于那盘棋,就可以有许多种猜想说法。如果是骊山女子杀败刘仲甫,事情倒简单了,无非是传说的又一版本,仙人的棋艺如何如何?假如刘仲甫是胜者呢?增加了这盘棋的一些真实性的同时,就更容易使人浮想联翩了。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在人的叙述中建构起来的。不同的人在阅读这一故事时,读出的东西也往往不一样,这正是阐释的魅力。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故事,在不断的讲述、阅读中,也就不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以至于后来刘仲甫得了儿子,也取名为骊释,骊是骊山,释是阐释。

刘骊释领悟围棋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刘仲甫教他四招,

一曰布置

盖布置棋之先务,如兵之先阵而待敌也。意在疏密得中, 形式不屈,远近足以相援,先后可以相符。若於他境, 或於六三、三六下子,及九三、十三之着,思不执一, 进退合宜。诀曰:“远不可太疏,疏则易断,近不可太 促,促则势赢。”正谓此也。善棋者不困在此,使困在 彼;壮在已势,赢在人势。此乃为格。

二曰侵凌

夫棋路无必成,子无必杀,乘机智变,不可预图。且布 置已定,则强弱未分,形势鼎峙,然后侵凌之法得以行 乎其间,必使应援相接,勾落相连,多方以拥逼,迤逦 而侵袭。侵袭若行,则彼路不得不促;拥逼渐急,彼势 不得不赢。矣乎忿而先动,则视敌而索其情,观动而制 乎变。此之谓善应者也。

三曰用战

用战之法,非棋要道也。不得已而用之,则务在廉慎以 守封疆,端重而全形势。封疆善授我者逸矣。夫以实击虚,以逸待劳,则攻必破,战必克矣。

四曰取舍

取舍者,棋之大计。转战之后,孤棋隔绝,取舍不明, 患将及矣。盖施行决胜谓之取,弃子取势谓之舍。若内 足以预奇谋,外足以隆形势,纵之则莫御,守之则莫攻, 如是之棋,虽少可取而保之;若内无所图,外无所援, 出之则愈穷,而徒益彼之势;守之则愈困,而徒壮彼之 威,如是之棋,虽多可舍而委之。

师师是苏轼的学生,苏轼是围棋玩家,而非国手,所以,师师不是刘骊释的对手,几盘下来皆输,师师红着脸说“妹妹水平不及哥哥,不是哥哥对手。”刘骊释冲着师师是棋道高手而来的,不料水平有落差,就把父亲教自己的四招告诉了她,并说,过几天再来,看看有否进步。

师师也是聪颖之人,和刘骊释下的三盘棋她能一子不差的谱出,对照刘骊释教的四招细细的品味,领悟。

连日来人数很多,门票收入不少,师师又是聚宝盆,李姥姥也高兴。把师师叫到自己办公室里,“师师,姥姥也养了你十几年了,你年纪也不小了,姥姥想叫你挂牌艺接。”艺接就是陪酒助兴,歌舞献技,师师也在想,李姥姥四岁起养到15岁,怎么说也是养育之恩啊,第二天,李师师就正现身歌舞技巧,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上一章 四 北宋佳人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