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古诗文故事记录(不完结)
本书标签: 短篇  古诗文 

第二十七天

古诗文故事记录(不完结)

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1),北海之帝为忽(2),中央之帝为浑沌(3)。倏与忽时(4)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5)。倏与忽谋(6)报浑沌之德(7),曰:“人皆有七窍(8)以视听食息(9),此(10)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注释:

(1)、(2)倏、忽:传说中人名,都有轻浮的意思

(3)浑沌:传说中人名,有浑然一体的意思

(4)时:时常

(5)善:友好,亲善

(6)谋:商量

(7)德:恩惠

(8)七窍:窍,孔穴;七窍指两眼,两耳,口,鼻孔共七个

(9)息:气息

(10)此:这,指浑沌

译文:

(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与忽时常一同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浑沌对待他们十分友善。(于是)倏与忽想着要报答浑沌对他们的恩情,商量道:“人都有七窍来饮食呼吸,而浑沌却没有,我们试着来为他开凿出七窍吧。”

(二人)每天(为浑沌)开凿一个孔窍,七日之后(七窍完备),但混沌却因此而死。

寓意:

抛开此文中哲学含义不论,仅作寓言来看。倏、忽本是出于好意为浑沌开凿七窍,却导致混沌因此而死。典型的“好心办坏事”。

生活中不乏此类“心迹不一”之事,那么,面对这种事时,其中的善恶该如何衡量呢?

世上之事,缘心而言还是缘迹而观,这一标准自古以来便颇难衡定。所幸古人倒给了我们一些教诲。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缘心不缘迹,缘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缘迹不缘心,缘心世上无好人。

古人所言,一个“不”字恐怕过于绝对。行善岂可只重心不重行,作恶岂可只重行不重心。不妨改成“后”字来看。

面对别人所行善事时,不妨先缘心后缘迹。譬如就汶川地震捐款而言,前后四次捐出全部身家合计不过一百多元的龚忠诚,相比某片酬几千万一线女星捐出的二十万,其善莫大焉。

面对别人所行恶事时,不妨先缘迹后缘心。譬如从伤害他人而言,蓄意伤害的恶远大于过失伤害。

缘心缘迹其实也是千百年来德治好还是法治好的问题。就笔者浅见,德与法互有侧重,缺一不可。重德不重法,必致小人欺君子;重法不重德,必将天下利蒙心。

值得注意的是,缘心缘迹就事论事,不可单凭一心一行断人善恶。

上一章 第二十六天 古诗文故事记录(不完结)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关于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