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古诗文故事记录(不完结)
本书标签: 短篇  古诗文 

第二十二天

古诗文故事记录(不完结)

承蜩丈人

原文:

仲尼(1)适(2)楚,出于林中(3),见佝偻(4)者承蜩(5),犹掇(6)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7),累丸二(8)而不坠,则失者锱铢(9);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10);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11)也,若橛(12)株拘(13);吾执臂(14)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15)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16)不分,乃(17)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1)仲尼:孔子的字

(2)适:往,到

(3)出于林中:从林中经过

(4)佝偻:驼背

(5)承蜩:承,粘;蜩,音“条”,蝉;承蜩,(用竿)粘蝉。

(6)掇:音“夺”,拾取

(7)五六月:指夏季农历五六月,是捕蝉的季节

(8)累丸二:累,堆积;丸,圆形小弹丸;累丸二,在粘蝉的竿子上堆放两个弹丸

(9)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微小,极少

(10)十一:十分之一

(11)处身:站住身子

(12)橛:音“觉”,木桩,此处用为动词,指像木桩那样站着

(13)株拘:枯枝断木

(14)执臂:执竿的手臂

(15)易:转移,换取

(16)用志:犹用心,集中注意力

(17)乃:才

译文:

仲尼到楚国去,从树林中经过,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用长竿粘蝉,就好像伸手拾取东西那样容易。

孔子问道:“(老人家)您(的技艺)真巧妙啊,是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老人听了后)说道:“(是啊)我是有诀窍的。在捕蝉的季节(不断练习),(等到能)在竿头摞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时,那么跑掉的蝉就很少了;(等到能)摞上三枚圆丸而能不掉下来,那么十只也不过跑掉一只;(等到能)能摞上五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粘蝉就象伸手拾取东西一样(容易)了。我站立在那里,身体像一个木桩;我执竿的手臂,就像一节枯树的断枝。尽管天地那么大,万物那么多,但我只知道蝉的翅膀。我不转身不侧身,不因为万物而转移我对蝉的翅膀的注意,这怎能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完后)转过头对学生说道:“‘集中注意不分心,才(能够)凝聚精神’”,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啊。”

寓意:

丈人又年老又驼背,竟然可以粘蝉如此之巧。何能如此?无它,唯手熟尔。

这一道理太过平常,平常到为人所忽略。我们往往习惯于找各种所谓的技巧,然而,再高超的技巧不去勤加练习亦是无用。

常言道:勤飞笨鸟先入林,勤跑骏马齐飞腾。别人的精巧,背后往往是一次次反复枯燥笨拙的练习。

何以谓之巧?无它,唯手熟尔!

上一章 第二十一天 古诗文故事记录(不完结)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