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且问山水几时归
本书标签: 古代  双向奔赴  唯美虐心治愈     

(最后一次)

且问山水几时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体会作者凝练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探究,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找出富含哲理的诗句并结合个人想法做出表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体会诗歌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第四学段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还要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教学当中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据此做出知识与能力目标。

2、本诗是七年级下册课文,学生已具有基础诗歌阅读方法,能够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据此做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点

明确思乡情感,学习借景抒情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意境,尝试归纳整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鉴赏法

五、教学时数

六、教学工具

七、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提问导入法、背景导入法

如果有朝一日,同学们不得不离开一直生活的地方,并且迫于一定压力,许多年都不能回到那里,而且也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手机,你是不是也会行也思乡坐也思乡?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表达乡愁的诗。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归于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大部分原因就是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是“人以诗传”的典例。

(三)新授内容:

1、作者生平: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 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

(2)播放范读;

(3)抽取同学复述诗歌内容。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次朗读课文,结合所学,分享表达思乡的诗;

(2)找出诗中抒情与写景的句子,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分析四联的含义,明确本诗因何而作在哪作,把握颈联哲理。

(四)课堂巩固:1、自主探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情景,表达自己的看法;2、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3、尝试赏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五)小结作业:背诵本诗,完成课后练习。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上一章 准备 且问山水几时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