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年代的深渊
本书标签: 现代  异国情缘  西方罗曼     

家信(2)

年代的深渊

尤利安站在广场上,拿着喇叭在那里喊:“前几天帝国军官遇刺的消息相信大家都知道,经查证,这是一次犹太人有预谋的刺杀案件,大家看看清楚,广场上站着的,是这次刺杀案件的全部凶手,这些犹太杂种今天将会为她们所做的事付出代价......”他的话被人们的呼喊声淹没了。

“杀了他们!”

“杀了他们!”有一些疯狂的人甚至跑到了这些人面前,对他们拳打脚踢。

好几个士兵上来维持秩序。

等那些人被士兵赶下去后,尤利安又说:“安静!安静!他们当然会死,他们会用鲜血来祭奠第三帝国的荣光,这是犹太杂种可以为帝国做的唯一一点贡献。最后,我想警告敌对分子一点,不要以为你们的行为我们并不知情,无论你们是谁,帝国都有办法找到你们,会让你们尝尽这世间最大的痛苦,哪怕你们逃到天涯海角!”

人群因为他这番话又沸腾起来。

尤利安放下喇叭,对着几个士兵一挥手,那几个士兵立刻站在这些人面前,枪口齐齐对着他们。

雷娜,利夫卡还有其他人,他们嘴角带着微笑,看着面前的枪口。

“砰!”枪声响起了。接着就是连续不断的枪声,枪声震得周忆楠耳朵疼。

他们纷纷倒在了地上,鲜血四溅,广场被染红了。

克里斯蒂娜哭着伏在在周忆楠的肩上。周忆楠愣在原地,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

昨天还活生生的人,今天就已经死掉了。

他们的尸体被阳光照耀着,尤利安还在讲话。

“走吧。”周忆楠拖着克里斯蒂娜,“我们回去吧。”周忆楠费了好大劲将已经哭到虚脱的克里斯蒂娜架到办公室。克里斯蒂娜眼睛红肿,还在不停的抽噎。周忆楠给她倒了杯热牛奶,递给她:“别哭了,喝了它。”

克里斯蒂娜接过牛奶:“谢...谢谢。”周忆楠看着克里斯蒂娜,她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越来越明显。

她提醒道:“快擦擦眼泪,别哭了,一会儿那些人上来看到你这幅样子,就不好了。”克里斯蒂娜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擦完后,她吸吸鼻子:“真不敢相信。”

周忆楠无言以对。

“我们伟大的帝国,原来视人命如草芥...”她看着杯中的牛奶,“也对...谁让他们刺杀帝国军官呢!...可这种反犹行为...真的正确吗?”

周忆楠拍拍她的肩:“不要想了,我们无法了解政府的意图,不是吗?”

经历了这次行刑,克里斯蒂娜情绪有些低沉,下午回家的时候,整个人依旧无精打采。

这种事情,宽慰是非常无力的,只能让她自己消化。

刚打开家门,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过来,他喊道:“忆楠·周的信件,过来领一下。”

周忆楠有些欣喜,她在德国没有什么朋友,这只能是家人寄来的了。她签字后,接过信件。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一串德文,只不过这封信来自于南京市长樂路的一个居民区。

怎么是南京?她心生疑惑,但还是快速的把信打开了,来这这么长时间,终于收到父母的信了。

信封里面叠着两张纸,她将它们展开,娟秀的字体映入她的眼睛:字谕筱宁:你离家已有几月,不知你近况如何?我与你父亲身体安康,在外无须挂念我们。现中国之危难,举国哀鸣。如此可见你父亲当初的决定的确对你有益,虽人在国外,可至少让我们心安。日寇横行,无恶不作。我中华大地,竟不足几月已被占去多半。8月13日,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将上海占领,军民死伤者无数。国家无能,未能抵挡日寇来犯。11月16日,日寇轰炸苏州,破坏街市、房舍、学校、医院、工厂无以计数。23日,苏州沦陷。你父亲日夜忧愁叹息,国家之现状,真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你父亲作为苏州商会会长,屡遭日寇刁难。其情形,非语言可以描述。你父亲无奈,只好散尽家财,举家迁往南京。南京,乃中国之首都。无数重兵把守,虽也面临战争,但你父亲在此,心境终于平和。现家中仆人早已遣散,虽生活比不上在苏州时期,但日子倒也平顺。你是家中的唯一,我与你父亲在世间的留恋也不过就是你一个人。你要记住,不论中国发生了什么,一定不要回国,即便要回来,也要战争过后。在外一定要安分守己,好好生活。但,不论何时,勿忘自己是个中国人。

母亲手示

民国二十六年12月1日

民国二十六年12月1日,那不是去年吗。她握着这封信,上面有的字迹已经很模糊了。

上海、苏州已经沦陷了,这短短几个月日军竟然强悍到了这种地步。父母绝对是被日本人逼到了绝境,不然绝不会做出远走他乡的举动。

“你父母说了什么?”克里斯蒂娜见她面色有异,上前询问我。

周忆楠收好信,握在手心。故作镇定的说:“没什么,只是嘱托我在外要安分守己。”

克里斯蒂娜见状,也没有多问。

她俩进屋。瓦格纳夫人正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婶婶。”

瓦格纳夫人挑了挑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无声的询问她。

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报纸和收音机,看报纸、听广播是瓦格纳夫人每天的习惯,这两个重磅消息,她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婶婶每天看报纸、听广播,有没有听到有关中国的消息?”

她皱了皱眉,但还是立即回答:“听到了,但有关中国的消息并不是很多。”

“都说了什么?”她抓着信,信封咯得她手疼。

“最近的消息都是几天前的了。”她放下了毛衣,摘下了眼镜,“前一段时间的消息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只说日本人和平进入了中国,并与当地人民相处愉快,看起来,中国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和平进入。又是这四个字,信他才怪。

“你也不要太担心,没事的。其实,日本人还算有素质。”瓦格纳夫人知道周忆楠担心父母,她安慰道。

“嗯。”周忆楠木然的点了点头。

吃过饭后,她感觉越来越不安。上海、苏州都沦陷了。南京距离它们如此的近,怕是也受到了战火的波及。

周忆楠觉得自己也应该给父母写封信。

她回到自己的卧室,拿起纸和笔,提笔写了起来: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女儿来德国已有几月,诸事顺利,父母亲不必为女儿担心。世事难料,短短几月功夫,没想到竟发生诸多事情。现如今日本人在中国耀武扬威,灭中华之士气。作为中华儿女,自然心神愤懑。在此情况之下,父母亲大人更要保重身体,现家财散尽,但能够在这乱世之下平静生活,也实属不易。

她搓搓手,继续写了下去:党国虽说有些迂腐,但毕竟是我们现今的主心骨。父母亲大人要相信国家,相信****。不论怎样,他们总不会置国民于不顾。女儿现今寄住在一个朋友家中,他们对女儿多般照顾,事事周到。女儿也没什么所担心的,只是在听说国内之事后,对父母亲大人担心至极。现只望父母亲大人一切安康,身体无虞。盼望能够早日与你们相见。

女儿筱宁敬上

民国二十七年1月7日

她将信装进自己早前买来的信封内,写上地址,出门去邮局。将信塞进邮局门口的邮筒里,她揉搓了一下耳朵,跑步回家。

上一章 家信(1) 年代的深渊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南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