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随手散记
本书标签: 短篇  各种类型语录  摘选 

哑舍

随手散记

这是他的光,那他就做他的影子好了。阳光也不能照耀大地之上的所有角落,他的光不能做的事情,那么就让身为影子的他来替他完成吧。

——《哑舍》 ​

其实并不是正义能战胜邪恶,而是历史只有胜利的一方才能书写。这世间,胜的一方才永远是正义。

——《哑舍》 ​

回忆都是珍贵的,就是因为太过于珍视,才不舍得拿出来回忆,就像阳光下漂亮脆弱的肥皂泡一般,不堪触碰便会破碎的烟消云散。

—— 玄色《哑舍》

烛问,人生到底有多长? 小和尚答,几十年之间。 烛问,人生到底有多长? 小和尚答,饮食之间。 小和尚自问,人生到底有多长? 小和尚自答,你我之间。

——玄色 《哑舍 ​》

因为我明白了, 失去的东西, 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属于我, 我不会追悔, 也不必惋惜。

——玄色《哑舍》 ​

他永远只是个替身,永远是个人偶,永远是个戏子,演一场只有一个人所能看到的戏。

-- 玄色 《哑舍》

毕之,汝会一直站在吾身后的吧

会的,臣一直都在

1、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

每一件,都凝聚这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

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

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

谁还能说,古董都是器物。都是没有生命的死物?

2、可那个年轻人却相貌俊秀,身材挺拔,穿着一件引人注目的黑色唐装。右手的袖筒处绣着一条暗红色的龙,蜿蜒地顺着他的袖子盘旋而上,张牙舞爪的龙口正对着领口,乍看上去,这条龙就像是活物一般,似乎马上就要咬断他的脖子。

3、夕阳透过仿古的雕花窗棂落在老板那隽秀的侧脸上。

4、一双深幽暗黑的眼瞳就那样直直地看过来,让他心底生出丝丝寒意。

5、惊鸿一瞥的帅哥老板。

6、灯下不观色

7、那古色古香的房檐,精细雅致的门扉,那雕花,那实木的香气.................

8、当年每天来拜会的人络绎不绝,灯火彻夜不眠,真可谓是歌舞升平。

前几天把《哑舍》读完了,觉得写得真好。

玄色,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哑舍》,一本“厚重”的作品。“厚重”当然指的是其满满的文化内涵。两相对比,着实让人感慨:妙笔生花。在文学领域拥有着令人艳羡的才华,恐怕文青们所推崇的林徽因,杨绛也不过如此吧。

每本书开头有着这样的一句话:“这是一本讲述古董故事的书,既然它们都不会说话,那就让我用文字忠实地记录下来。”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而哑舍内那些度过千百年时光的古董们更是有着自己的生命与灵魂。而玄色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行云流水的文笔,以古董代言人的身份将他们的故事细细讲来。玄色就好像她笔下的陆子冈一般,将满溢的个人才华与极高的文学功底当作手中的锟刀与铻刀,对史实文物这块璞玉进行耐心的雕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子冈玉”。

中国的历史很长,中国的文物很多,《哑舍》的话也很多。

《哑舍》是一本故事书

《哑舍》的话很多,因为它讲了很多故事。

玄色说她“脑子里的故事就像是水底的气泡一样不停地往外冒”,而她讲的故事确实如“气泡”那般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言情、玄幻、奇幻、推理、恐怖、历史、盗墓”题材广泛,无所不包。

比如,鱼纹镜的跨越千余年时光的爱情,獬豸冠的至善之人才可见的玄幻,蘅芜香的抹去人们记忆的奇幻,水苍玉的寄宿人们灵魂的推理,六博棋的棋死人亡的恐怖,五明扇的明太祖屠戮功臣的历史,赤龙服的进入秦始皇陵的盗墓。

与玄色相比,现在的大多数青年作家的作品将校园或社会的男女爱情故事讲了又讲,真是无聊、无趣、可笑。

每一个故事语言流畅生动,娓娓道来,节奏把握得很好。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意境,比如我很喜欢的她写扶苏将死的一句话:人之将死,七魄先散,三魂再离。就有种坐在菩提树下冥想的禅宗韵味。

内容丰富,每个故事都有着“稀奇古怪但引人入胜”的情节,比如谁能想到将《山海经》的竹简折断就能够放出其中封印的上古神兽呢?谁能想到夜晚出现黎明消失的天光墟可以将各朝各代的的人聚集在一处呢?谁能想到会有守护文物的金刚菩提子呢?真是让人无比羡慕上天赋予她的无穷的想象力。

伴随着不着边际的想象的是敢于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勇气,将周瑜设定为女性,将《红楼梦》的作者设定为洪昇而不是曹雪芹。尽管这两章最后都有:“此章文字纯属虚构,无历史依据,纯属娱乐。”,但是敢这么写就注定要受到那些接受不了的人的批评,或许“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还算是程度较轻的呢。所幸就是因为有这些勇敢的作者我们才能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历史故事画上新妆不是很有趣吗?

除此之外,玄色善于捕捉身边的精彩故事,将其加工转化为文字,转化为《哑舍》中的某一章节。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这方面玄色做的极好。

比如根据自己的梦境所写的黄粱枕与海蜃贝,根据一则新闻所写的青石碣,根据自己爱丢东西所写的香妃链。这种独属于优秀作家的灵敏嗅觉我们可望而不可即。就像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时,文人墨客往往吟诗作对,而我们只会说一句:“卧槽雪好大。”

玄色的大多数故事满足了中国读者对于美好结局的渴望。

比如《鱼纹镜》最后何亦瑶与霍去病的转世相遇于大学的校园,《虞美人》最后虞翠与项羽的转世相见于花店之中,《水苍玉》最后萧寂与宁琪琪在死亡后再度重逢。

读者读书时会将整个人和主人公融为一体,想要的自然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毕竟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寻求心理的慰藉,让自己快乐起来。否则压抑的气氛,悲惨的结局对读者和作者都不好。

什么样的故事叫做好故事?人民大众认可的才叫做好故事 ,否则就算再符合文学评论的标准,也只是少数人的自嗨罢了。

从简单的图书销售量上看,《哑舍》2011年4月出版实体图书,已出版6册,单册销量在200万册以上,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每部图书一经上市,不仅稳居当当、京东及开卷等权威文学畅销书榜前列,更是在新华书店的月销榜中,包揽TOP11中的四个席位。

从玄色知名度上看,在2012年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评选中,玄色排名23,成为年纪最小的上榜作家,被称为“新小说人气王”。在2014年作家富豪榜上,玄色凭借700万元的年版税收入排名第11,获“年度新锐作家”,是最年轻的上榜作家及排名、收入最高的女性作家。2015年,玄色凭借《哑舍》以1100万版税收入跻身TOP10。

从《哑舍》的读者人群上来看,当今中国的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

从我个人的直观感受上来看,读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知不觉间几个小时已经过去了,着实是一种享受。从以上四点来看,我们可以大声地说:“《哑舍》是极其成功的,因为它讲了很多很好的故事。”

总之,作为一本故事书,《哑舍》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哑舍》是一本教科书

《哑舍》话很多,因为它介绍了很多存在于实际或神话中的文物,以及全书无所不在的先秦诸子或其它典籍的言论。考虑到《哑舍》的读者以学生为主,这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将《哑舍》称作一本教科书极其合适的,不过采用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新奇有趣。

《哑舍》迄今出版了六本书,每一本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以一件古物为题。

鱼纹镜、香妃链、人鱼烛、黄粱枕、越王剑、山海经、水苍玉 、巫蛊偶、虞美人、白蛇伞、长命锁、赤龙服、四季图、锟铻刀、无字碑、黄金面、九龙杯、六博棋、廷圭墨、亡灵书、留青梳、铜权衡、白泽笔、和氏璧、天钺斧、独玉佛、龙纹铎、玉带钩、定盘珠、虎骨韘、象牙骰、震仰盂、五明扇、免死牌、青镇圭、乌金鼎、织成裙、玉翁仲、天如意、无背钱、菩提子、司南杓、犀角印、獬豸冠、屈卢矛、双跳脱、蘅芜香、涅罗盘、银鱼符、影青俑、天光墟、子辰佩、唐三彩、苍玉藻、点翠簪、海蜃贝、青石碣、烛龙目、走马灯、博压镇、吞脊兽、金干戈、玄玉帛、方天觚、紫蚌笄、绫锦囊、常胜戟、锡当卢、阴阳燧、骨鸣镝、织女针、玉璇玑。

标题皆为三字,工整,古朴,典雅,大气。

即便是小说,对于实际存在的古物进行介绍也一定要准确严谨,这是原则性的问题。而《哑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从大量详细的文字介绍可以看出来,玄色查阅了很多详细的资料,而不是自己杜撰。

《哑舍·零》中的《吞脊兽》一章讲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脊兽就是房檐上的那些兽件,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工匠在两坡屋脊瓦垄交汇点,以吞脊兽严密防固,防止雨水渗漏,既保护了屋脊,又起到了美观装饰的效果。一般庑殿顶都是五条屋脊,放有六只脊兽,俗称‘五脊六兽’。”但又不仅仅只局限于吞脊兽,她还对重檐庑殿顶进行了说明。“重檐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尊贵的形式,通常只有在皇宫的主殿或者佛寺才能用这样的架构。庑殿顶是房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段,上一层就有五个脊梁。而重檐就是在这之下又有短檐,死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哑舍·壹》中的《山海经》一章讲了中国的神话文化。

玄色简单介绍了三青鸟、吉量马、穷奇、环狗这四个传说中的生物。“环狗,兽首人身。一曰猬状如狗,黄色。”

《哑舍·贰》中的《六博棋》一章讲了中国的棋类文化。

玄色借他人之口将六博棋的历史,玩法详细说明。如“六博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西汉,形制都没有什么区别。但在东汉时期曾经有过一次革新,革新之后的六博棋就叫做小博,革新之前的六博棋称为大博。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箸的数量。大博有六箸,小博有而茕。茕和箸的作用一样,是掷采用具。茕的形状大概和现在的骰子差不多,只不过不是六面体,而是多面体的球形。”而大多数读者和我一样也是在这时才知道原来“博弈”二字中的“博”指的就是六博棋。

《哑舍·叁》中的《玉带钩》一章讲了中国的服饰文化。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带钩的质地、造型、大小和纹饰,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人身份的体现。”

《哑舍·肆》中的《无背钱》一章讲了中国的钱币文化。

“皇宋九叠篆是宋仁宗皇佑年间发行的皇宋通宝中最珍贵的一种铜钱。所谓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繁复折叠,盘旋屈曲。每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之所以称之为九叠,并不是因为只叠了九次,而是以九为数之终,形容折叠笔画之多。”

《哑舍·伍》中的《点翠簪》一章讲了中国的头饰文化。

“点翠这个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被称为昱珀,是把昆虫的翅膀镶嵌到金银之上的工艺。之后昱珀工艺发展到具体分门别类,便专门把镶嵌翠鸟羽毛的工艺称之为点翠。现在存世的点翠饰品,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也是因为更早的点翠饰品基本都保存不下来。而且这些存世的点翠,展览出来也是经过后期修缮的,重新上色或者重新镶嵌翠羽。”中国贵族的奢华美丽之后带着多少血腥的残忍。

《哑舍》全书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我上边提到的这些,此外还包括玉雕文化、陶瓷文化、青铜文化、焚香文化等等。所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种类如此之多,实在令人赞叹。

但《哑舍》终究不是一本只讲文物的书,玄色自己不仅脑洞大开地虚构出了几件文物,比如天光墟,还为那些失传的国宝设定了美好的未来,比如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并没有失传,而是由老板保留了下来,这不也是每个中国人所期望的吗?

玄色用她的文笔为普通大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文物的一扇窗户,虽然不大,但景色已足够惊艳。而随着《哑舍》继续的更新,我们所看到的也会更多。而玄色也可以被称为“国宝守护人。”

除了这些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物外,也应该看到那些以文字语句存在的文化典籍。

对这方面进行最详尽展示的是《哑舍·零》。它主要讲述老板和扶苏在秦朝时的生活,对于大秦帝国最上层这些人物来说,渊博的学识是必须的,而玄色通过自己的知识很好地为他们配上了这一特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人物们旁征博引,将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典籍和以《周易》为代表的更古老的典籍运用得得心应手,丝毫没有难度。

《吞脊兽》一章中的《中庸》与《礼记》:年轻道人用《中庸》中的一句话问甘罗:“尔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是安而行之?还是勉强而行之?”而甘罗用《礼记·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不仅在形式上提高了整本书的格调,而且在实质上让读者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更多地熏陶,而这些句子是读者在普通的阅读过程中所遇不到的。

《金干戈》一章中的《国语》:“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

《方天觚》一章中的《论语》:“觚不觚,觚哉!觚哉!”

《绫锦囊》一章中的《黄帝内经》:“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

《长胜戟》一章中的《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阴阳燧》一章中的《周礼》:“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

《骨鸣镝》一张中的《楚辞》:“此孰吉孰凶,此何去何从。”

《哑舍》书中玄色对于古文典籍的使用仿佛信手拈来,同时每一句古文都极其切合语境,流畅自然,而不是单纯地想要显得有文化而强行引用。

据不完全统计《哑舍》文章内容中提到的古籍有:

《世说新语》《晋书》《天工开物》《金刚经》《庄子》《韩非子》《史记》《国语》《中庸》《礼记》《诗经》《国语》《释名》《论语》《黄帝内经》《广雅》《尔雅》《孙子兵法》《吴越春秋》《周礼》《楚辞》《说文解字》《六韬》《尚书》《墨子》《吕氏春秋》《会稽先贤传》《孟子》《说文》《资治通鉴》《荀子》《周易》《步天歌》

而查阅的每个朝代的史料更是数不胜数。

如此多的文化典籍,实在是令人佩服。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一个小的方面:玄色对于人物装扮的描写。

比如写赵高时:“此人身穿一袭五彩鱼鳞绢深衣,胸前系着金襟钩,腰间配着绶带和玉佩,头上戴着武冠。那武冠为青丝系”。

写赵姬时:“赵姬穿着一件浅黄色的聚罗衫,肩上披着缃色印泥飞云帔,下身穿着五色花罗群,脚下踏着凤头履,头上梳着凌云髻,戴着一顶金芙蓉冠子。”

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装扮进行极其华丽的描写,我只在明清小说上见过,比如四大名著。比起那些历史上的大咖,玄色略显逊色,但相比现在的年轻作家来说实在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哑舍》这本书帮助我们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留下浮光掠影般的记忆,但总会激起某些人深入探索这些知识的兴趣,这就够了。

总之,作为一本教科书,《哑舍》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哑舍》是一本思考书

《哑舍》话很多,因为它讲了很多玄色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深度有内涵。而这也是一本书能够成为经典的必须所在。

《人鱼烛》中探讨人生有多长。

“人生究竟有多长?”“大概,在几十年之间。”

“人生究竟有多长?”“大概,在饮食之间。”

“人生究竟有多长?”“人生就在呼吸之间。”

“人生究竟有多长?”“人生,就在你我之间。”

生命的长短永远是人类探讨的一个话题。

从表面的时间上来看,短的有夭折的婴儿,长的有上百岁的老人,普通人也就数十年的时光,人生确实在几十年之间。多少帝王求仙问道,想要长生不老,最终也都是身死人亡。人会正常地死去,会因饮食不足而死,会在呼吸之间因突然的意外而死。无论贫穷富有,地位高低,知识多寡均不能挣脱这一自然法则的约束。

但“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人生是有意义的,简单地用时间来衡量是不妥当的,因为“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虽然死了,但他依旧活着。”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边这样定义死亡:“人的一生会死3次,第一次,当一个人心脏停止呼吸停止时,这宣告了他肉体死亡;第二次,亲友前来参加葬礼与逝者告别,这宣告了他的社会人格死亡,第三次,当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人记得一个人曾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这宣告了他真正的死亡。”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人生如何结束。

当有人记得你的时候,你是一直存在着的,尽管不是以肉体的形式。就像孔子伴随了中国人两千余年的时光,他从未死去,他的人生从未结束。

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人生不就是在你我之间吗?

这一章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追随着小和尚的经历,作者的思路去深思,喧嚣中的片刻宁静。我很喜欢这部分,而从后记中来看,作者本人也是对这一章很满意的:

“为了在行文中带着佛法的味道,我在图书馆一连翻了几十本佛经。人生究竟有多长?这句富有哲理意味的问句贯穿了全文,小和尚几次不同的回答也代表着他心境的变化。”

人生究竟有多长?没有答案!

《青镇圭》中探讨规则是什么。

扶苏问甘罗:“何为法度?是君父所言?是智者所言?还是圣人所言?”

玄色站在扶苏封建王朝君主继承者的立场上给出了答案。

“规则,分天道规则和人道规则。清泉自高往低而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此乃天道规则,非人力所不能及也。吾辈亦不奢望。而佣兵几何,赋税几何,铸币几何,此乃人道规则。于是乎,规则,应是君父所言。”

在封建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主就是最高的权威,君主所言就是最高的规则。在它面前,所有的习俗常规都显得不堪一击。就像一位皇帝无论多么荒淫无道,愚蠢可笑,绝大多数臣民依旧会将其言论奉为金科玉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荣耀。

那么在当今社会,规则又是什么呢?或者说,人道规则是什么呢?玄色并没有说,但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回答。

规则,应是民众所言。

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顺民意者昌,逆民意者亡。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越发强调民主的时代,民众所言就是规则,民众普遍认可的就是规则。一方面它们成为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另一方面它们成为具有约束性的道德。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领导人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了,其权力受到各个方面的制约。这是人类社会的极大进步。

但是上边所言只是普适的规则,每个人心中还有独属于自己的规则,就像玄色所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青镇圭。”我们可以称它为价值观。它是人心中的一把尺子,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以及判断,比如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个规则受个人的性格和利益影响太大,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变化也会很大。

玄色说:“质疑这世间的所有规则,才能建立自己心中的规则,这是成长的一个过程。”

规则究竟是什么?没有答案!

《苍玉藻》与《獬豸冠》中探讨利、名的意义。

石熙问:“席位因什么而定?”

石崇说“无外乎名利二字。名乃是名声名气之名,利乃利禄利益之利。”

石崇追求的是:“利”。金谷园,珊瑚树,金银珠宝不计其数。但“利”给他带来了什么呢?玄色说:“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类才不会珍惜。”“利”带给了石崇奢侈浪费的生活,和随意打碎珊瑚树的暴殄天物。在财富的漩涡中,石崇从早期好学不倦的才子,变成了后期与人斗富的恶徒。

王莽追求的是:“名”。大司马,安汉公,新朝皇帝九五之尊。但“名”给他带来了什么呢?玄色说:“他醉心于赞誉,压抑自身的天性。”“名”带给了王莽掌控权利的生活,和狠心逼死二儿子的残酷冷漠。在名誉的漩涡中,王莽从早期清廉俭朴的孝子,变成了后期篡汉谋权的乱臣。

利是物质层面上的富足,名是精神层面上的富足。

名、利,是好是坏,从无定论,但人人求之,却为定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玄色对于“名、利”并没有作太多的讨论,毕竟这是谁也说不清的,并且也没有意义。点到为止,适可而止,玄色的做法实在是明智之举。

名利究竟有何意义?没有答案!

《哑舍》中玄色所探讨的话题除“人生”、“规则”、“名利”这三个话题之外,还包括“猜疑”、“本心”、“真假”等等。

定一个主题,讲一章故事,说一段思考。

总之,作为一本思考书,《哑舍》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哑舍》是一本玄色的书

一本书对于它的作者来说具有最大的意义。

玄色从喜欢古董出发,创作了《哑舍》。做自己喜欢的事,想必她在搜集资料,思路设计,文字写作时也乐在其中吧。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作品也带给了她巨大的成功,名利双收。

“多年前,陈忠实曾借着酒劲儿说,希望能够为自己写一本垫棺作枕的书。‘有一天我去世了,棺材里放这么一本书,也就够了,不管它是否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只要能让自己满意,能对得起自己喜爱文学这大半辈子。’”

《哑舍》对于玄色,就好像《白鹿原》对于陈忠实一般。当然,玄色还很年轻,也希望她能写出来更多更好的作品,就像曾经有记者问球王贝利,进的最精彩的球是哪一个时,他脱口而出:“下一个!”

结语

《哑舍》是一本故事书、教科书、思考书,一本属于玄色的书。而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也为有着这样的作品而感到开心愉悦。

那些古董是有生命的,而《哑舍》也是有生命的。

“欢迎来到哑舍,请噤声……

嘘——”

上一章 哑舍 随手散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哑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