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随手散记
本书标签: 短篇  各种类型语录  摘选 

阿娇

随手散记

陈阿娇被废完全是政治原因。至于什么陈阿娇妒忌、巫蛊之类的原因,用《剑桥中国秦汉史》的话说,纯粹瞎说八道,完全政治上的原因却从私人问题上来解释。两汉废黜皇后的理由都是这个路子,西汉玩过了东汉接着玩,花样都不带更新的,可能是汉朝特色吧。

如果说两晋南北朝隋唐的特色是皇帝、太子动辄被废、被杀、被赶下台。那两汉的特色就是皇后、太子动辄被废。当然了,两晋南北朝隋唐的相当多的皇后也没能善终。

在陈阿娇之前被废黜的皇后有,汉景帝薄后(薄太后娘家人),形同被废的有汉惠帝张后。在陈阿娇之后被废的皇后有汉成帝许后(汉宣帝许后娘家人)。

陈阿娇被废的原因大约有两点:一、她是窦太后势力集团的一员。二、她是功臣家族的后代。

谈到陈阿娇被废的原因,就不得不提汉高祖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事情。现在的主流研究一致都认为,汉初这场废立太子的大戏源于汉高祖害怕吕氏外戚对刘家天下的威胁。有闲工夫的可以自己找这方面的研究文章看,这里就不多阐述了。

汉初废立太子的行为未能成功,从那时起奠定了汉朝的政治格局,中央上:外戚-功臣集团互相制衡,地方上:庞大的刘氏诸王拱卫中央刘氏政权。

汉高祖担心的事在去世后终于发生了。最后博弈出的新的格局就是,吕氏外戚被族灭,同时连累的汉惠帝的儿子被杀,汉文帝上台。

汉文帝上台后吸取了一家外戚独大的危险性,开始扶植自己的母亲薄太后的家族和皇后窦氏的家族。中央上的格局就变成了:两大外戚-功臣集团三足鼎立,地方上:庞大的刘氏诸王拱卫中央刘氏政权。

汉文帝为太子刘启(景帝)娶了薄太后娘家人为太子妃。汉景帝登基后没多久,当时已是太皇太后的薄氏去世,过了几年,汉景帝就废黜了薄皇后。随后在栗氏-刘荣这对母子和王氏-刘彻这对母子之间选择了后者,先立了王氏为新的皇后,随后立了刘彻(武帝)为新的太子。

汉武帝和陈阿娇的婚姻差不多就是汉景帝和薄皇后婚姻的翻版,后面的汉成帝和许皇后婚姻差不多也是这个翻版,最后都是同样的结局。

汉武帝之所以废黜陈阿娇,主要因为,皇后、太后的家族(外戚)是两汉皇权最重要的嫡系力量之一,陈阿娇身后的势力,无论是窦太后家族(外戚)还是本身出身的陈氏家族(功臣家族)都不是汉武帝继续愿意扶植的家族。

汉武帝需要扶植独立于功臣后裔和旧外戚家族之外的新的外戚家族,也就是扶植新的利益集团。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府的歌女。平阳公主嫁的也是功臣后代。立卫子夫为皇后,得到了平阳公主身后相关势力的支持,同时卫子夫又是独立于平阳公主的势力。就这样新的外戚产生了。

我们今天看历史,只知道卫子夫,实际上,当时汉武帝心中肯定反复考虑了很多人选,最终选中了卫子夫。因为汉朝离我们实在太远,史料非常少,汉朝很多诸侯王的母亲都没有记载。跟卫子夫类似的人选因为最终没有被汉武帝选中,所以我们看不到她们的信息。当史书上说陈阿娇和卫子夫争风吃醋开始冲突的时候,那就是这是这场政冶博弈正式开始了。

随着当代秦汉时期地下竹简的不断土,会发现很多内容跟《史记》、《汉书》的记载根本不一样,甚至是南辕北辙。

两汉时期,这样的剧目反复上演,旧的外戚不断退出,新的外戚不断登场,汉帝并不愿意任何一个外戚家族连续经营两代(这里的两代指连续两代皇后)。不同之处只是西汉的外戚通常出身一般,东汉从大贵族中选外戚。

东汉吸取了西汉两大外戚互相制衡也不安全,设计了外戚—宦官互相制衡。

上一章 山河令 随手散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