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在这个路口等你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杜鹃花:为了我保重你自己,温暖的,脆的,强烈的感情

在这个路口等你

一。杜鹃啼血的传说杜鹃鸟俗称布谷,也叫子归、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象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二。传说很早以前,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里有座小村庄,庄前有条美丽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长江。村子里的人都靠种田打猎过活。

靠河边住着两家人,东边住着一个姓刘的年轻人叫刘鹄,每次出门都随身带着一样特别的东西,那是一支排萧。他一吹呀,就会引来许多五颜六色的美丽小鸟,在他头顶上盘旋。他经常捉一些虫子喂小鸟,小鸟也常衔来一些奇花异草给刘鹄,他们成了好朋友。这些奇花异草都是些名贵的草药,刘鹄经常把这些草药送给村里的穷人治病。

再说河的西边住着一家姓王的,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儿鹃子纺纱、织布、卖布来赚钱养家。鹃子聪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织出来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鹃子心地善良,经常接济一些比自己还穷的人家。鹃子还会唱歌,歌声就像百灵鸟一样婉转。只要鹃子一唱歌,那黄鹤山下的一片片杜鹃花就会展苞开放,而且朵朵饱满,朵朵艳丽。刘鹄和鹃子共饮一河水,同住河岸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经常一个吹萧一个唱歌,引来百鸟飞舞,引得杜鹃花开。

 

皇帝听说鹃子既会唱歌,又会织布,而且长得又漂亮,就迫不及待地下了道圣旨,指名要选鹃子进宫。于是,县大爷带了一大帮衙役直奔黄鹤山。一到黄鹤山,到处乌语花香,原来刘鹄和鹃子正在一唱一和。县大爷说明了来意,娟子不从,于是喝令几个衙役去撞开门,刘鹄急得从吹萧的地方跳下来要去保护鹃子。这时又有几个衙役冲上去,他们抓手的抓手,抓脚的抓脚,把刘鹄抱了个紧,刘鹄只能干着急。可怜体弱力小的鹃子,被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三下两下就抓走了。她一路走一路叫:“刘鹄救我!救我!……”刘鹄在一旁心急如焚,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鹃子被抓走了。

 

自从鹃子被抓走后,刘鹄天天愁,夜夜愁,鹃子妈天天哭,夜夜哭,眼睛就更瞎了。刘鹄心里想: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要把鹃子找回来,于是他帮鹃子妈安顿好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他心爱的排萧出发了。他翻过了九九八十一座山,淌过了九九八十一条河,绕过了九九八十一个湾,终于到了皇城。

 

再说,鹃子被抓到皇宫后,皇帝就死皮赖脸,胡搅蛮缠,动手动脚,鹃子恨死了这个皇帝老儿,不管皇帝说什么,鹃子都不理不睬。是他派人闯进了自己的家,是他拆散了自己和刘鹄,想到这她操起凳子就往皇帝头上砸去。皇帝一点便宜没沾上,反倒被砸了个头破血流,吓得抱头就逃。鹃子从此不吃不喝,渐渐地瘦得不成人形,容貌也枯槁憔悴了。这时,皇帝连看也不看她,更不管她的死活。鹃子就这样躺在床上等死了。

 

刘鹄来到了皇宫前,他不知鹃子在哪里,更不知鹃子病得快不行了。而且到处都是卫土,到处都是高墙,没有一点机会可以让他进去找鹃子。正着急间,他突然右手无意间摸到了排萧,这下他有主意了。他赶紧扎了个风筝,把排萧绑在风筝后面,接着他把风筝放上了天。随着风筝在天上飞起来,他把线放得越来越长,凤筝就在皇宫的上空飞舞,这排萧的声音一直传到了鹃子那里。鹃子正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听到熟悉的萧声,知道刘鹄来找她了,便挣扎着坐起来,唱起了家乡的歌,那是刘鹄熟悉的歌。刘鹄听到这凄楚动人的歌声后,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鹃子知道他来找她了,难过的是他和鹃子被重重宫墙所阻隔。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折磨而不能救鹃子脱离苦海,刘鹄的心像刀铰一样难过。

 

于是,刘鹄便倚在宫墙上哭,他不吃不喝只是痴痴地望着天,渐渐地支持不住了,后来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小乌。小鸟振翅飞起跃过高高的宫墙,一直飞到鹃子身边,对鹃子“吱吱喳喳”地叫,鹃子伸出手来抚摸小鸟,说:“乌儿,鸟儿,你要能带我飞出去该有多好啊!”说完就吐血了,吐出来的血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鹃子的身体也慢慢地变成了一朵杜鹃花,小鸟衔着这朵杜鹃花,飞出了宫,一直飞到了黄鹤山下,把这朵杜鹃花栽在了鹃子家门口。从那以后,那里就开出了一片美丽的杜鹃花,但最美的一株还是鹃子变成的那株,这株花有五个瓣,花心有一颗碧绿的珠子,叫“五宝绿珠”,它是杜鹃花中的珍贵品种。

 

过了许多年后,这里造了一座庙宇,叫做鹤林寺,庙里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鹃台,杜鹃台上种了许多杜鹃花,各式各样,那株“五宝绿珠”也被移植到这杜鹃台上了,它在那花丛中,花开得更加娇艳动人。每当清晨和黄昏时,总有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鸟在花台上空飞舞,其中有一只总喜欢绕着那株“五宝绿珠”转,而且这只乌的叫声特别凄楚,就像排萧吹出来的一样,据说那就是刘鹄变成的。 文学 [来源] 南京中山植物

三。闽东山区杜家村里有一户穷人家,家中三口人,母亲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年30余未婚,村里大都叫他杜大,弟弟叫杜二,年方十八九,兄弟以贩卖私盐为生,养活老母。杜大力大,一次可挑盐300斤,杜二力小,一担不过100斤,自己可勉强糊口。

有一天,杜大经过一处街坊歇肩的时候,由于担子太重,盐担滑下来,把一个小孩压死了。人命关天,杜大被官府抓去,关在监牢里,待判死刑。杜二一个人卖盐,奉养老母,十分困难。一次,杜大对来探监的弟弟说:“再过两天,找要被执行死刑了。”兄弟相抱痛哭。弟弟说:“我去替死。我死只死一个,你死便死三个。因为我力气小,挣的钱,不能养活母亲,二人都会饿死。”说着弟弟把哥哥推出门外,自已进了牢房。过了两天,杜二作了替死鬼。可是杜大怕事,出来后并没有回家事母,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杜二灵魂化作杜鹃鸟,到处飞叫:“哥哥回来!哥哥回来!”一边叫,一边口中滴出鲜血。鲜血滴处,长出了红杜鹃。此后,每年春天满山一片红杜鹃花,人们都说,这是杜二的红心与孝心。就在杜二到处找哥哥的时候,有人发现,距杜家村数十里的九峰山后,常有许多山羊,仰天嚷着:“妈!妈!妈!”好奇的人进山去看,在羊群叫嚷处,有一具腐尸,从衣服看出这就是杜大,尸旁长出一株有毒杜鹃,开着黄色的花。消息传到杜家村,大家都说仕大贪生怕死,害了一家。死后变成毒草大家叫它闹羊花(即羊踯躅)。后来村里流传着几首山歌:

(一) 满山杜鹃一片红,怨鸟滴血花成丛。

杜二孝母甘替死,杜大怕死躲九峰。

(二) 弟弟魂化子规鸟,苦唤哥哥快回家。

千呼万唤哥不应,鲜血开出满山花。

(三) 哥哥死在山沟里,善良山羊喊妈妈。

原是杜大化毒草,大家骂他闹羊花。

四。杜鹃为常绿灌木植物,每当农历三月,杜鹃鸣叫不止之时,其花盛开,所以取名杜鹃花。

相传在周朝末年,杜宇在蜀国做皇帝。由于洪水泛滥,千里浮尸,惨不忍睹。他心急如焚,四处访贤,终于寻找到一位名叫鳖令的治水能人,消除了水患。杜宇感于鳖令的大功,便将帝位转让给他,自己就隐入山林,潜心修行。

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仍念念不忘民众的水患之苦。为了呼唤美好的明天,他日夜啼唱,一直唱到口中鲜血长流,洒满青山,于是满山遍野都开出红花。这杜鹃啼血而化成红花的传说,当然谁也不会相信,但杜鹃花色泽鲜红如血,确是十分生动的写照

五。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云游和尚来峨眉山拜佛。他进寺庙后,只是叩拜,连香也不烧一柱,更不用说捐功德钱了。他上山以后,每座寺庙都要住上一两天,临走连感谢也不说一句。

一天,他走到雷洞坪,见这里山林幽静,便穿得很整齐,用的钵盂也是银质的,象个有钱的和尚,但在菩萨面前连香也不烧一柱,有一位和尚觉得他太吝啬了,便对他说:“大师,据老衲所知,凡来朝山拜佛的和尚,都要进香,有的还捐功德钱,不知大师有何捐助?”

云游和尚回答说:“我看这殿堂里面,什么也不缺,如果有一束束鲜花,供于佛前就好了。”

“大师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这峨眉山上,到处是林木,特别是半山以上,天气寒冷,有花木也种不活啊。”和尚回答。

云游和尚说:“这好办,明天早斋后,我们一道到林里去采。”

这时正是暮春三月,春寒料峭,有的峡谷里还积雪覆盖。那位云游和尚来到寺外,口中念动真言,不一会儿,林子里便长出一种树木来,枝头上挂满了花朵,有白的,红的,黄的,紫的,如一片云彩,把山林装点得美丽而清雅。

第二天,庙里的和尚见云游和尚不见了,也没有去找他。一个和尚出庙去挑水,忽地看到林子里有许多花树,他惊喜极了,水也不挑了,连忙摘了一大把,拿去供在佛像面前。同云游和尚交谈过的那个和尚,这才明白,原来那位云游和尚是位罗汉所化。花朵供在佛堂里,气氛肃穆庄重,和尚们就从此叫它桫椤花

六。从前,韶山冲有个采药的独身老人,名叫刘义,他乐善好施,经常周济穷人。

有一天,刘义上韶峰山采药,发现一棵杜鹃,有大篮盘那么大,花开得特别鲜艳。刘义听前辈讲过,韶峰山上有个生长千年的杜鹃花王,有缘的人才能见到。见到的人只要在周围撒尿,即可把它圈住。刘义立即依法将花王圈住。就在这时候,只见大杜鹃花叶一晃,变成一个漂亮的姑娘,站在刘义面前。刘义又惊又喜:“哎呀!果真是杜鹃花王!”

杜鹃花王躬身施礼道:“老人家,念我千年修行,求您放了我吧!”刘义心善,弯腰拍拍姑娘的头:“姑娘,你走吧!”杜鹃花王说:“老人家,您把我圈住了,我出不去啊!”刘义想到自己用尿圈住花王,使她走不出去,心里很是羞愧,不由得落下泪来。泪水洒在杜鹃花王的身上,这时花王说:“好了,您这泪水一洒,把尿给解了,我就能出去了。”杜鹃花王见刘义人好心善,手往空中一伸,取来一朵杜鹃花递给刘义,“这串花您收下吧,今后有什么难处,你就登上山头,把这花向前一伸,连叫三声,‘杜鹃花王,有事快帮忙’,我就会来。”杜鹃花王说后,施了一礼,就飘然而去了。

刘义一路下山,浑身添了精神。从此,刘义头上白发变黑,脸上皱纹平展,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返老还童,俨然变成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山下常和他打交道的药店掌柜很惊奇,问他吃了啥灵丹妙药,刘义不会说谎话,漏出了花王的事。药店掌柜心想,早听说韶峰山上有杜鹃花王,果然如此,刘义日后定有大福大贵。药店掌柜便托人说媒,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义。

刘义成亲后,小两口十分恩爱。可是不久刘义妻子生了一场大病,吃药无效。刘义猛想起了杜鹃花王,便登上山头,求杜鹃花王给他草药。果然,妻子吃了杜鹃花王给的药,病全好了。妻子好奇,一再追问刘义是怎样见到杜鹃花王的,刘义便把前前后后的事儿都讲了。谁料妻子嘴快,把这事漏了出去。于是,山上山下,冲里冲外,到处都传开了。

消息传到潭州,被武则天派来的钦差知道了。钦差心理打起了鬼主意:“我若把韶峰山的杜鹃花王弄到手,献给女皇,定会得到她的欢心。到时候,定然高官得做,骏马能骑。”于是,钦差大臣带上人马来到了韶山冲。两名公差把刘义带下山,要刘义献出杜鹃花王,答应赏给刘义黄金千两。刘义不愿做这没良心的事,无论如何不肯答应。钦差很狡猾,一面把刘义关起来,一面派人把刘义妻子叫了来。刘义妻子一听只要献出杜鹃花王,不仅可以救出丈夫,还可以升官发财,满口答应钦差的要求。

刘义妻子跑到山上按照丈夫说的,手持杜鹃花连呼三声:“杜鹃花王,有事帮忙!”花王现身对刘妻说:“恩人受难,理应帮忙。”她从头上摘下一朵杜鹃花交与刘妻说:“你把这花献去,这够钦差大臣一辈子花销。”说完,眨眼便不见了。

刘义妻子跑下山,把杜鹃花献给钦差。钦差一听这只是花王头上的小花,又逼刘妻再次上山,一定要抱回花王。到那时,答许他们夫妻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刘妻一听,感到很为难。她忽然想起刘义用尿圈住花王的事,回家舀了一罐子尿,再次登上山头,连呼三声:“杜鹃花王,有事请帮忙!”喊声一停,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来到了她的跟前:“你是我恩人的妻子,又有什么事要帮忙?”刘妻默不作声,冷不防从怀里掏出一罐尿,“哗”地泼了姑娘满身。那姑娘身子一下缩到土里,立刻变成一株又红又大的杜鹃花王,刘妻忙用衣服包了抱下山来。

刘妻抱住杜鹃花王,送到关押刘义的地方,刘义隔窗望见妻子,忙问:“你抱的是什么?”“我抱的是杜鹃花王,只要把她献给钦差,你就可以出牢,并可进京受赏。”刘义听了大吃一惊,他发疯似的一下就把一根窗棂打断,伸出手来:“快!快给我看看。”这一看,可把刘义心疼坏了。他再也忍不住,哭着对花王道:“杜鹃花王,是我害了你。”滚滚热泪落在杜鹃花王身上,一会儿,一个漂亮的姑娘又回到面前:“恩人,谢谢你再次救了我。”说完,对刘义身上吹了一口气,便不见了。

就在这时,两名差人打开牢门,发现里面关的不是刘义,而是一个白发老人,不知怎么回事。刘义知道是杜鹃花王使他又返童回老,马上见机地说:“刚才有两个公差押走了一个年轻人,把我拖进来关了。”两名差人一听,眼睛一瞪,马上出门紧追,刘义趁机出了牢门。

钦差闻听刘义跑了,连忙派人把关守卡,四处追查。忙了很久,各路人马都是空手而归。钦差大臣气得咬牙切齿,命人把刘义妻子推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好心的刘义再也没有上山采药了,有人看见,刘义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后生,他与杜鹃花王在山里云游,到处散播花种。从此,刘义与杜鹃花王所到之处,山里开满了鲜红的杜鹃花。

七。传说在闵、浙一带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杜鹃和谢豹为结拜兄弟,谢豹因无意中伤了人被判死罪,关进死牢,杜鹃带了酒菜去看他,谢豹诡称要理发,让杜鹃代他坐一会牢,杜鹃欣然同意,哪知谢豹一去不回。杜鹃伤心地哭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就被推出去斩首。杜鹃死后变成一只冤鸟,从这山哭到那山,想找谢豹,却徒劳无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啼出的血泪洒在山间,滴到之处便长出小树,春天一到,更开出了血红色的花,这就是杜鹃花的由来。

另有一则故事则是这样说的:古时蜀帝杜宇,死后仍舍不得离开他的子民,其灵魂便化作一种鸟,名叫“杜鹃鸟”,常叫着“不如归!不如归!”直叫得口吐鲜血,血滴在一种树上,便开出血红色的花,后人为纪念杜宇便称此花为“杜鹃花”。

八。山上,有个凄美的杜鹃花传说。据说,那儿的杜鹃花的色彩是一种鸟儿给染上的。在以前,这里有美丽的杜鹃,但绝没有红得这么美丽这么鲜艳的。那时候,山上有片林子,林子里居住着许多鸟儿,有一对鸟儿从小青梅竹马相亲相爱。有一天,这个地区来了一场暴风雨,当时毫无准备的两只鸟儿在风雨中失去了联络。

在风暴过后,雄鸟每天在它们林子里,他们曾经停驻过,飞翔过的地方呼唤她,想寻找她的消息。可是直到他啼叫得嗓子都咳了血,雌鸟都没有听到,没有回应他。终于,有一天,哀伤虚弱过度的雄鸟倒在了一株杜鹃花下,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到了第二年,雄鸟倒下的那片杜鹃花都变成了血的颜色。血红的杜鹃。。

九。吴国华

杜鹃花,大家叫映山红花,也叫兆吉花。每年一到清明时季,大江南北都是一簇簇的杜鹃花开满山野。花红叶绿,相当好看。鲜艳的花色,直映得人们心花怒放,心情激荡。游人们总喜欢攀上几枝带回家,供奉在花瓶中。

可有谁知道,美丽的杜鹃花还有一段辛酸悲哀的故事呢!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浙西大明山上住着一对姐妹,姐姐叫杜姐,妹妹叫鹃花。她们俩长得非常漂亮,真比图画里的仙女还标致。当鹃花长到十多岁时,父母不幸去世了,给她俩留下了一大笔欠债。自此以后,姐妹俩既要还债,又要生活,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为了早日还清欠债,姐妹俩没日没夜地纺纱织布。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姐妹俩手上的老茧也一天天增多,眼睛也布满了血丝。可辛苦一年,不但老债未还清,利加利,息滚息,新债又加了上去。这样一年又一年,欠债越来越多。

又一个年关到了,财主老爷带着一班狗腿子上山来向她姐妹俩逼债。姐妹俩向财主老爷苦苦哀求,乞求财主老爷开开恩,放宽期限。这时,财主老爷看到姐妹俩像仙人一样标致的容颜貌,眼珠一阵转动,就起了歹心,厚着脸皮嘻嘻一笑说:“我看你们俩个实在也拿不出钱还债,不过……办法倒也有一个,只要杜姐肯嫁给我,你们俩的欠债就一笔勾销。怎么样?”姐妹俩受到这样的耻辱,气得浑身发抖,嘴里不断地骂:“不要脸,不要脸!”财主老爷哼了一声说:“要么还钱,要么嫁人。你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说完,带着一班狗腿子下山去了。

当天夜里,大约三更时分,财主老爷的抢亲队伍上山来了。来到姐妹俩居住的地方,踢开了她们的家门,一班狗腿子一涌而上,不由分说就把杜姐拖进了花轿。

花轿抬到了半山腰,杜姐在花轿里拼命的叫:“停下,让我再看看我的家,看看我的妹妹!”狗腿子想想谅她也逃不上天,就停了轿。杜姐一下轿,就朝山上跑。一跑跑到山崖上,仰天长呼一声:“地主老财,你不得好死!”就纵身跳下了悬崖。

这下可吓坏了狗腿子们,回家怎么向主子交待呢?呆了好一会儿,一个狗腿子说:“我们去把她妹妹抬去,反正也长得很漂亮。”于是,一班人重新来到杜姐家,对她妹妹说:“我们老爷很想你,你到了老爷家,穿得是绫罗绸段,吃得是山珍海味,有享不尽得荣华富贵,怎么样?”鹃花止住了泪,细细一想,自己是个弱小孤女,硬来是不行的。她就装着笑脸说:“嫁给你家老爷倒是可以,不过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狗腿子一听,马上说:“好说,好说,只要你答应,什么条件都可以。”鹃花头一甩说:“让我去看一眼亲姐姐,给她叩个头。”“行,行!”说着,狗腿子跟着鹃花上山去了。

鹃花一步一步来到了姐姐跳崖的地方,看看狗腿子站在身边不便,就故作跪下叩头,一跪一叩头,就这样一个翻身纵入了悬崖中。倾刻,崖下飞上来一对相当美丽的小鸟,叫着“姐妹苦,姐妹苦……”向林中飞去,那叫声如哭如诉,听了叫人毛发直竖。叫啊叫,嘴唇叫破了,滴下了滴滴鲜血,撒遍了满山。可真奇怪,凡是沾上鲜血的树丛,立时开出了一朵朵鲜红的花,小鸟飞到哪里,那里便是红花一片。后来,人们怀念这俩个美丽又倔强的姐妹,就把这重鸟叫做“杜鹃鸟”,这种花叫做“杜鹃花”。

十。看到杜鹃花的人,大多会联想到杜鹃鸟,这大抵是无可置疑的了.关于这一花一鸟,多有传闻,颇具传奇色彩,而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也只剩下零零星星的一些残片了。据说周朝末年,杜宇在蜀国称帝为王,号“望帝”,他命一个叫做鳖冷的大臣到巫山治水。后来鳖冷治水有功,望帝便“自以徳薄”,禅位于鳖冷,号“开明”。而杜宇却“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晋·左太冲在<<蜀都赋>>中曾云:“鸟生杜宇之魂”,也间接地证实了这一点。这是<<十三洲志>>和<<太平御览>>上关于杜鹃鸟的记载,其真伪程度自然一目了然。然而,民间流传的故事则十分感人——蜀王杜宇爱上了宰相开明的妻子,两人私下定情相通而不为国人所知。后来开明发现了其不轨的“王道”和“妇道”,便以“王德”逼迫杜宇禅位于他,而后又杀害了不守妇道的妻子。这样一来,可怜的杜宇既抛却了江山,又舍弃了美女,忧愤而亡,其魂化为杜鹃,常于暮春在山间丛林飞往,泣血苦啼。有花莫名,受其精血,遂成杜鹃花。这个凄艳绝伦的传说,使得杜鹃花鸟声名大振,被唐代视为珍品。白居易在诗中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则花鸟俱诗:“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而李商隐更是直接传说点道:“望帝春心托杜鹃”。还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唐朝诗人成彦何咏道——“杜鹃花与鸟,怒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由此可见,关于杜鹃花鸟的传说,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颇有源渊的。中国的古人们向来喜欢一些逆背自然的“神迹”,借以夸张虚构的手法,来寄托他们忧喜悲愤的思想情感,这是时代的烙印,是令后人很喜爱且又很迷惘的。杜鹃花的传说也正是这样演变出来的罢了。无论怎样,在历经了千百年之后,拥有“花中西施”艳称的杜鹃花已名列现代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想到这里,再看我窗前这娇小的杜鹃花更能品味它那如西施一般的忧愤愁蹙之美了。杜鹃花色如朱如血,如鹤顶之末;花百如霜如雪,如美人之腮,也算得上是极浅深浓淡之至的一种超然意态了。然而,历史上多有怪人作惊人之举,明末清初的学者李笠翁在他所著的<<闲情偶寄>>中大贬杜鹃花,说它是“花之可有可无者也”,究其原因,是因为杜鹃花乃“在西蜀之异种,不在四方之恒种”。

十一。

相传杜鹃花原为皇宫御花园独有,且只有一种红花。因其喜爱彝山的“清凉世界”而飞来彝山,为躲避侍卫的追寻,摇枝一变成五彩缤纷的各色杜鹃花。从此长居彝山,为彝族所钟爱。

百里杜鹃的成因传说:相传在洪荒时代,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洪水退后,开始有人烟,但最严重的困难是缺乏燃料,这时候有一对心地善良的苗族夫妇四处奔走,想为大家寻找到一种燃料。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洞,岂料这对夫妇进洞之后再也没能出来,人们就去四处寻找,当找到这个洞时发现这里已经被填满了,他们用锄头挖就挖出了煤。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这对好心的夫妇变成了煤,这对夫妻的高尚行为不仅感动了人间,也感动了天上的看花仙女,她撒下杜鹃花来,以纪念和告慰这对夫妇,让杜鹃花陪他们长眠。

杜鹃鸟传说: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所以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代诗人李商隐诗里曾这样说,杜鹃啼声凄凉,嘴里呈鲜红色,被人们误认为“啼血”,而百里杜鹃花区的老人们认为:杜鹃花的美丽和百里杜鹃的磅礴气势,使百里杜鹃成了秀色可餐的绝代佳人,然而千百年来她却躲在深闺无人知,杜鹃鸟是在为百里杜鹃鸣不平。

从前在百里杜鹃花区,有两个特别喜爱杜鹃花的姊妹俩,由于劳累过度,她们很年青便死了。她们生前便象杜鹃花一样美丽,同时她们也跟杜鹃花一样眷恋着这片高山煤海,因此在她们死后灵魂也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于是便成了一对美丽、机灵的杜鹃鸟,在百里杜鹃花区飞来飞去,她们飞到那里就在那里苦苦鸣叫;她们一叫,杜鹃花也叫开了。但是鸟和人一样,也是要死的,她们化成杜鹃鸟以后同样因为整日呜叫、啼血过多而死,但是她们依然眷恋着这里,于是又化成形似杜鹃鸟的两块岩石,永远守护着这片她们热爱的土地,因为两只鸟的嘴是相对而立,所以便成了今天著名的“对咀岩”景点。

十二。井冈西麓杜鹃红

“一声杜宇啼春风,明朝绯挂千山丛”,春天,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西麓,杜鹃鸟啼声声,杜鹃花开艳红。鸟啼花盛,春意盎然。

传说杜鹃花是杜鹃鸟的鲜血染成的。民间有“杜鹃啼处血成花”的凄惨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一女子,其夫被迫应征,娘子空守阁房,日夜盼郎归来,愁断衷肠,终于积思成疾,溘然逝去。她死后化为杜鹃鸟四处寻夫,声声啼归,喊一声血一口,血落之处便变成一朵朵鲜红的杜鹃花。

十三。关于杜鹃花还有一个美丽而又凄惋的传说: 相传,古代的蜀国是一个和平富庶的国家。那里的人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使人们慢慢地懒惰起来。他们一天到晚,醉生梦死,纵情享乐,有时搞得连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蜀国的皇帝,名叫杜宇。他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勤勉的君王,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 可是,如此地年复一年,反而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杜宇不来就不播种了。 终于,杜宇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灵魂化为了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的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

传说给杜鹃花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而唐朝诗人自居易那两句:"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的诗句,更是对杜鹃花的高度赞美。如果说把杨贵妃喻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那杜鹃花就是人间的西施

十四。杜鵑原本是一種鳥的名字,本來叫做子鵑,因為當地百姓懷念古代帝王「望帝─杜宇」,乃將此鳥命名為杜鵑。這種鳥的舌頭很紅很大,鳥一叫起來,露出紅紅的舌頭,遠看就像流血一般。

或許是四川的杜鵑花顏色較為艷紅的關係,鳥活動旺盛的時期和杜鵑花開的時期都一樣在春天,當地百姓就將這兩種生物聯想在一起,再聯繫到望帝的故事,就變成一個極淒美的傳說,說愛民的望帝為了禪讓離開了蜀國,死後化為杜鵑鳥,不斷 啼叫著「不如歸!不如歸!」,而致啼出血來,血落在一種花上,把花染紅了,這種花就被叫做杜鵑花。

唐朝詩人李商隱曾作了錦瑟一詩來歌詠這段傳說,「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 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十五。。山上,有个凄美的杜鹃花传说。据说,那儿的杜鹃花的色彩是一种鸟儿给染上的。在以前,这里有美丽的杜鹃,但绝没有红得这么美丽这么鲜艳的。

那时候,山上有片林子,林子里居住着许多鸟儿,有一对鸟儿从小青梅竹马相亲相爱。有一天,这个地区来了一场暴风雨,当时毫无准备的两只鸟儿在风雨中失去了联络。在风暴过后,雄鸟每天在它们林子里,他们曾经停驻过,飞翔过的地方呼唤她,想寻找她的消息。可是直到他啼叫得嗓子都咳了血,雌鸟都没有听到,没有回应他。终于,有一天,哀伤虚弱过度的雄鸟倒在了一株杜鹃花下,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到了第二年,雄鸟倒下的那片杜鹃花都变成了血的颜色。血红的杜鹃。

十六。“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宋李重元《忆王孙》)。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里的子规,就是指的杜鹃鸟

相传周代末年蜀帝杜宇常关心庶民农事,死后灵魂化作杜鹃鸟,每逢霏霏细雨就不断啼鸣,以至“凝成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从此,流传了“杜鹃泣血”的故事

唐代诗人徐凝咏《杜鹃花》:“朱霞焰焰山枝动,绿野声声杜宇来。谁为蜀王身作鸟,自啼还自有花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酷爱杜鹃花,留有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一丛一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初干”,把杜鹃花的妖娆描绘得栩栩如生。

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

唐代另一诗人司空图则有“莫怪行人多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的佳句,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杜鹃花楚楚动人的姿色。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可见杜鹃花装饰的春天,是多么令人神望,李白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令人一唱三叹,不能自己。

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表达的是绮丽绚烂的浪漫情怀。

白居易的《琵琶行》写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笔墨极尽沧桑,凄惋。

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虽然直白,确也为性情之作。

杜鹃的悲啼也曾使范仲淹心酸难忍。他以为杜鹃是在叫“不如归去”:“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康伯可《满江红》则云:“镇日叮吁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韩偓《净兴寺杜鹃花》云:“蜀魄末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杨万里《杜鹃花》云:“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杨巽斋《杜鹃花》云:“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合情。”

戌戊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悲从中来,愤笔写下了“小臣东海泪,望帝杜鹃红”。将哀鸣的禽鸟比为忧心报国的志士。

借杜鹃抒怀,能够惊天地泣鬼神的当属那个命交华盖的南宋最末一个丞相文天祥了。公元1279年3月,文天祥兵败被俘,被解往燕京,途中题诗《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此别却江南路,化做啼鹃带血归。”每读此诗,总觉振聋发聩!种种情怀交织,难以名状。

上一章 雏菊花语:隐藏爱情 在这个路口等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忘忧草:放下他(她)放下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