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德云社:浮生辞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前言

德云社:浮生辞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北平,所有传统曲艺都在这里融汇。

形成于咸丰、顺治年间的象声逐渐发展成熟,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多种形式。

这是千年梨园最辉煌的舞台,也是近代中国最艰难的时刻。

有一代名怜绝妙开嗓,有富商巨贾豪掷千金,有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也有饥寒交迫食不果腹。

有最后的贵族,有最乱的世道,最强势的土匪,也有最强势的军阀,人人自危,生怕哪一天便没了性命。

在这样的世道下,戏班子便成了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人们都喜欢去听戏,听听戏文里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以此来寻找最后的慰藉。

在众多的戏班子当中,有个班子尤为突出,老先生赐名——德云社。

德云班主郭德纲,十几岁孤身独闯北平,在这个吃人的年代奋力生存,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如今四十来岁,已经当的起人人称呼一声郭先生。

德云社与别的戏班子不一样,这个戏班子一开始不为了唱戏,只为了生存,所以说书唱戏说相声,几乎门门涉及。

郭先生自己吃够了苦,便嫉恶如仇,却也爱憎分明,心地善良。

自德云社成立以来,郭先生便将许多在这浮萍乱世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收养进社。

你若天资聪颖便可做他的徒弟,习得一门吃饭的本事,若是资质平平便在社里打打工,跑跑腿,也混得一口饭吃,有一瓦遮身,只不至于流落街头,也便罢了。

如今郭先生门下弟子四百余人,听老先生建议,排辈论资为,云鹤九霄龙腾四海。

德云社在北平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戏院,遍布各处,有戏班子的茶馆,有说书的书馆,也有说相声的小园子。

其德云社的本家大院玫瑰园,便在那最热闹的天桥。

那是老先生留下来的四合大院,在北平这地界儿,也算的上是一栋大宅子。

正房住着郭先生和他的夫人,其余厢房便都是那些个徒弟学员们住着,一家人住在一块儿,总是有吃的一块吃,没吃的便一块饿,公平,也薄待不了谁去。

要说这德云社里最大的角儿,那顶就是郭先生了,郭先生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可谓一身本事,文武双全,说书唱戏样样行。

早些年为了生存,郭先生也天天在别人茶馆里给人唱戏,养活一大家子人,看客们都夸他嗓子是祖师爷赏饭吃。

后来逐渐有了名气,徒弟们也都争气,培养出了像他的妻弟张云雷那样红遍半边天的角儿,也就有了钱建自己的戏院书馆。

有了自己的园子,德云社才算是真正在北平站稳脚跟,郭先生便开始说书,那也是顶好的,引人入胜,让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

除了说书,郭先生也常说对口相声,既是对口相声,那可不得有个搭档嘛,这郭先生的搭档,便是那位名扬北平的于大爷了。

要说这于大爷啊,那可是京城名家,祖上都是商人,他自己也有自己的马场,平时不愁吃不愁穿,偏偏就跟郭先生一见如故,成了搭档,这一搭啊,少说也有二十载了。

于大爷说相声啊,纯属个人爱好,所以说的也潇洒随性,全凭自家角儿和自己的心情。

这郭先生要是说相声啊,他就往郭先生旁边一站,三分逗七分捧,那也是京城里排的上名号的顶好捧哏。

这郭先生要是唱戏啊,永远给他留一个好座儿,他就坐在台下品一品茶,听一听戏。

这郭先生要是说书啊,他就上那马场去遛一遛,或者回家泡一壶茶,逗猫遛狗好不自在。

于大爷之所以出名啊,可不全凭他的捧哏功底,还有一个,自然是因为于大爷会玩儿。

京城名流,落寞贵族,他谁都能结交一下,就是因为他会玩儿。

而且那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人人都知道于大爷爱喝酒,都说一醉解千愁,要想贿赂于大爷可简单,一壶顶好的酒,什么样的忙,他都能费力帮上一帮。

那也是于大爷本就有那能力。

郭先生折扇不离手,于大爷便是焊烟枪不离手,除了上台,见人必见烟枪。

这最后一样,便是那洋人带来的玩意儿,街上开起了理发店,太太们赶时髦都来做个手推头,于大爷也爱赶这时髦。

烫了一脑袋花卷儿,被郭先生笑话了好些天,一上台必提那于大爷的头,久而久之,这名声也就靠郭先生给传出去了。

除了这些,便是那位与郭先生同甘苦共患难的夫人以及那些个徒弟们了。

郭夫人年轻的时候也是位名角儿,十六岁京韵大鼓时便已名动京津了,后来遇到郭先生一见倾心,便随着他一路打拼。

替他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们,也同他一道跑遍各家茶馆找戏台子。

如今郭先生的成就,郭夫人的功劳也绝对占了大半,是正经的患难夫妻,人人提起他们,都说二人像极了戏文里的神仙眷侣。

至于德云各位小角儿们的故事嘛,各位看官自然得听下回慢慢分解。

德云社:浮生辞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部分小小的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