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世界大战史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德军横扫西欧(2)

世界大战史

然而,战争的经过却大出比军所料。10日凌晨,由一名上士指挥的、经过模拟训练的75名德国空降兵分乘9架滑翔机悄悄降落在要塞顶部,仅以死6人、伤19人的代价,就轻而易举地攻克了这个号称欧洲最难攻克的工事。埃本—埃马尔要塞的失陷,预示着阿尔贝特运河—马斯河的防线全面瓦解。5月12日,比军不得不退守科林斯霍特—瓦夫尔防线。德军第6集团军第16装甲军在马斯河以北向日昂布鲁方向猛攻。英法联军误以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安特卫普至那慕尔的迪尔河防线上,按预定的“D”计划向迪尔河防御阵地机动,协同从第一道防线撤下来的比军坚守科林斯霍特—瓦夫尔防线。5月13日,法军第1集团军的先头装甲部队同德军第16装甲军在日昂布鲁遭遇,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大规模坦克战。法军不畏强敌,以己方损失105辆坦克的代价击毁德军坦克164辆。

5月15日,联军后续部队进占日昂布鲁和瓦夫尔之间的防御阵地,将德军阻在勒芬及日昂布鲁两地。

在比利时东南方向的阿登山区,担任主攻任务的德军A集团军群在德比边界粉碎了比利时边防部队的抵抗,迅速向前推进,击退了掩护法军第2、第9集团军主力的法军骑兵师,于5月12日前出至马斯河。英法联军这才意识到,德军主力集中在比利时的那慕尔至法国的色当一线,主攻方向在色当。强渡马斯河后,德军向索姆河口迅速推进,位于比利时的英法联军随时可能被德军从南面包围。

5月15日上午,荷军投降的消息传到比利时。下午5时,联军总司令甘末林命令英法联军从比利时迅速后撤。5月16日,英法联军开始撤离比利时。在此情况下,比军只好放弃安特卫普—那慕尔—线既设阵地,仓促退守到后方没有准备好的阵地上。不久,比军的新防线被德军突破。5月17日,德军占领布鲁塞尔。

但是,比军没有放下武器,而是且战且退,企图通过梯次防御,为英法联军新任总司令的马克西姆·魏刚将军实施其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南部南北夹击的反攻计划创造条件。然而,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下,魏刚的计划难以实现,比军陷入困境。5月26日,比利时国王要求英军反击德军侧翼,以减轻比军的压力。而此时,戈特勋爵正准备向敦刻尔克撤退,无法满足这种要求。

5月27日,比军的抵抗开始全面瓦解,国王利奥波德三世接受德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于次日凌晨4时命令比军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

比利时的失败并非偶然。从1936年起该国就奉行中立政策,幻想德国会恪守条约和尊重“中立”,而没有进行积极的反侵略战争准备。当德军准备大举侵犯时,比利时政府仍然拒绝同英法进行军事合作。直到德军向比利时发动进攻后,比利时政府才匆忙向英法求援,同意英法联军开进比利时。而且,比军同英法联军未能协同作战。

3.德军对法国发动“闪电战”

1940年5月10日凌晨5时35分,德军在进攻荷、比、的同时,对法国也发起进攻。德军飞机袭击法国的加来、敦刻尔克、贝尔克、阿尔卑来赫、梅斯、埃塞—莱—南锡、布龙、沙托鲁机场和瓦尔达翁军营。德国A集团军群的精锐部队穿越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阿登山区,向法国东北部发起进攻。

德军为最大限度地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在卢、法、比交界的阿登山区当面集结了3个装甲军(辖7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军(辖3个摩托化师)。前卫是德军为最大限度地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在卢、法、比交界的阿登山区当面集结了3个装甲军(辖7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军(辖3个摩托化师)。前卫是古德里安率领的第19装甲军(辖第1、第2、第10装甲师),其任务是在进攻的当天中午,穿过卢森堡前出至比利时边境,直扑法国的色当。在第19装甲军的北面,是赖因哈特率领的第41装甲军(辖第6、第8装甲师),因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占去了阿登山区的几条主要通道,所以该军的出发时间迟一些,但也很快穿过这一地区,直扑色当以西的梅济耶尔地区。在第41装甲军的北面,是施密特率领的第39装甲军,该军以隆美尔将军的第7装甲师为先导、以第5装甲师殿后,待突破比利时边防线后向迪南地区推进。继3个装甲军之后跟进的是3个摩托化师。德军日夜兼程,不间断地进攻,力求出奇制胜。第5装甲师殿后,待突破比利时边防线后向迪南地区推进。继3个装甲军之后跟进的是3个摩托化师。德军日夜兼程,不间断地进攻,力求出奇制胜。

德军装甲部队的突然出现,使得法军在色当至那慕尔之间的马斯河防线,特别是法国第2集团军防守的色当地区面临严重威胁。5月12日下午,德军轻取色当城,并在色当西北24公里长的马斯河北岸集结。

克莱斯特将军主张5月13日下午4时强渡马斯河,他给古德里安的命令说:“西线战役的决定性攻击由克莱斯特将军的装甲集群执行,它的任务是在蒙特梅和色当之间的马斯河段进行强渡,大部分德国空军将进行8小时的不间断空袭,以摧毁法国在马斯河上的防御设施,然后,在下午4时,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将渡过马斯河并建立桥头阵地。”

德军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山区已对法国构成重大威胁,“色当突破”更是将法军置入了危险的境地,巴黎随时可能沦落敌手,在比利时作战的英法联军将随时面临被包围的严重威胁。为此,英法联军决心向德军实施反攻,封闭马斯河防线的缺口。5月14日,联军出动近200架飞机,企图炸毁德军在马斯河上敷设的舟桥,但收效不大,一次次轰炸行动被德军密集的高射炮火击退,联军85架飞机被击落。

德军装甲部队在突破色当、强渡马斯河后,5月15日,古德里安挥师西进。当晚8时,德军装甲部队在突破色当、强渡马斯河后,5月15日,古德里安挥师西进。当晚8时,推进到色当以西约70公里的蒙科尔内,在法军第2集团军与第9集团军结合部,即从莫伯日到波尔西安堡之间,撕开了一条宽达70公里的突破口。16日晚,古德里安又指挥3个装甲师向英吉利海峡方向推进了80多公里,到达马尔勒附近,其中第1装甲师已推进到瓦兹河沿岸的里布蒙。古德里安的推进并不是一路顺风的,他除了遇到前几天法军的反突击外,5月17日又碰上戴高乐上校指挥的第4装甲师的阻击。戴高乐15日受领的作战任务是:在拉昂地区单独作战,要争取时间让最高统帅部在埃纳河与文莱特河之间构筑一道防线,封堵住德军通向巴黎的道路。5月16日,戴高乐亲临前线侦察敌情,发现“大量德军从阿登地区倾泻出来,通过罗科罗亚和梅济耶尔,不是向南进而是向西进,去夺取圣康坦。”

5月17日,戴高乐指挥部队往北推进19公里,前出至塞尔河沿岸的蒙科尔内,在那里顽强抗击敌人,迫使德军装甲部队放慢推进速度。黄昏时分,当发现左右两侧都受到威胁时,第4装甲师被迫撤到拉昂以北的集结地域。19日,戴高乐继续挥师西北,向塞尔河畔的克雷西出击,目的是切断敌人进犯拉费尔的去路。在那里,该师同敌人展开激战,击毁德军许多坦克,而自己几乎未受损失。当天下午,乔治将军命令该师撤到埃纳河以南地区,阻止德军向南进犯兰斯。

但是,古德里安并没有因为法军在翼侧的局部抵抗和上级指挥部的禁令而放慢进攻速度,他充分利用“战斗侦察”这一具有弹性的命令,继续以每昼夜20~40公里的速度日夜兼程地向西推进。5月18日,古德里安和赖因哈特的2个装甲军渡过瓦兹河,分别占领圣康坦和勒卡托,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一路经康布雷、阿拉斯向北推进。

19日,向西推进的古德里安装甲军抵达佩罗湘。次日,包围亚眠并前出至阿布维尔。21日,古德里安挥师北上,攻占蒙特勒伊。在阿布维尔西北部,德军第2装甲师的1个营首先推进到海峡沿岸,从而彻底切断了北方的英、法、比联军同南边法军的联系。此后德军各装甲部队继续北进,23日先后攻占了沿海重镇布洛涅和加来,24日,古德里安和赖因哈特所属各装甲师进抵格拉沃利讷和圣奥梅尔之间的阿河一线,和其他友邻部队一起将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地区。

德军装甲部队的高速度推进和大纵深穿插,令法国最高统帅部防不胜防。法国最高统帅部在做出判断和制定作战计划时,往往跟不上战局的发展变化。此外,部队中失败主义情绪弥漫,下级欺骗上级,军事指挥官瞒着政府官员甚至总理,结果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为改变这种混乱局面,雷诺总理决定改组内阁和更换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

5月19日,刚从叙利亚被召回国的魏刚将军接任法军总参谋长和陆、海、空三军总司5月19日,刚从叙利亚被召回国的魏刚将军接任法军总参谋长和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他对国内战局并不了解,需要重新了解情况,作出判断,然后才能定下决心。所以,他取消了5月19日早晨甘末林将军草签的最后一道命令,即“第12号秘密手令”。该命令旨在使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向南突击,穿过兵力薄弱的德军装甲部队,与南边法军会师。与此同时,在索姆地区新建的部队向北推进,协助北线的联军向南突围,如果可能的话,就切断德军向英吉利海峡方向急驰的装甲纵队。

上一章 德军横扫西欧(1) 世界大战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德军横扫西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