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世界大战史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二战前英国

世界大战史

3.二十年代英国的态势

第一世界大战中,英国是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获得了最大利益,并与法国控制了国际联盟。但是,英国国内的形势并不乐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可以说是英国由技术陈旧的十九世纪经济,向培养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经济转变的过渡阶段。由于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所以英国的经济表现出动荡不安,主要表现在频繁的工人罢工。

1920年10月18日,由大约5000名失业者参加的示威游行演变为一场暴动。游行队伍在大伦敦15个自治市市长的领导下,本来要前往首相府谒见首相。警察让15位市长通过,却把其他的示威者挡在后面,一场有如球赛般的混战随之发生。混乱中,有22名警察受伤。两天前,100万煤矿工人开始罢工,这些罢工的工人要求工资提高2先令。

除了矿工的罢工以外,政府还要应付一大堆其他问题:码头工人因为没有煤而无法工作,铁路工人正酝酿罢工,20万被遣散的军人有待安置。

英国的战后复生正面临该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工业困境。1921年4月15日,英国的工业陷入瘫痪状态。劳合·乔治政府和矿工们都把这次罢工视为全面战争。这位首相被矿工们的罢工行动以及阻挠志愿工从矿井中抽水的行为所激怒。矿井一旦停止开采就会被水淹没,而且有被永久毁坏的危险。劳合·乔治指责矿工工会“在胁迫国家屈服于他们的要求”。

矿工工会主席指责劳合·乔治向他的工人们宣战,他表示要进行回击。弗兰克·霍奇斯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它滚蛋。”

1922年10月19日在白金汉宫与国王爱德华七世会见时,首相劳合·乔治宣布他的政府辞职,并推荐请安德鲁·博纳·劳组成新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工党的日益强大而削弱了的自由党依靠和保守党的联合来治国。许多保守党人对和自由党的这种合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在纽波特的补缺选举中达到了顶峰。预料能轻易获胜的联合候选人意外地被保守党候选人击败。保守党人立刻以187票对87票反对联合政府,削弱了乔治的基础,迫使他辞职。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问题困扰劳合·乔治。1921年他和爱尔兰签订的条约使某些保守党人感到被出卖了。许多批评家还指责他轻率处理了一项外交事务,这恐怕会导致与土耳其的一场新战争。

1923年12月6日,英国举行大选。执政党保守党因内外政策交困、经济长期萧条,在议院的席位大量减少,只得到258席,比上届议会少86席;工党席位大增,得到191席,比上届议会多49席,成为第二大党;自由党人拥有158席,三党都没有获多数席位。但保守党和自由党存在严重矛盾,不能在组阁问题上达成协议,鲍尔温政府只好辞职。

1924年1月22日,在自由党的支持下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党政府,詹姆士·拉姆赛·麦克唐纳(1866~1937年)担任首相兼外交大臣。麦克唐纳政府实行了一些进步措施,如制定国家资助工人住宅建筑计划,增加失业者补助金,降低茶糖等食品的消费税,外交上正式承认苏联等。但工党在竞选时对工人和人民群众许下的种种诺言远未兑现,如没有实行煤矿和铁路国有化,没有开征财产税以及增加给企业主的贷款,在殖民地问题上实现与保守党政府同样的侵略镇压政策等。

1924年1月29日,伦敦工人代表团代表150万伦敦工人向刚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麦克唐纳政府请愿,反对英国政府对苏采取不承认政策,宣布将举行罢工表示抗议。麦克唐纳政府迫于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压力,于同年2月2日正式承认苏联政府为合法政府。2月27日,苏英两国正式建交。

由于工党政府对资产阶级唯命是从,很快引起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工人罢工事件屡屡发生。工党政府敌视和镇压工人罢工,甚至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从而使其威信扫地。麦克唐纳于10月初宣布解散国会,举行新的大选。1924年10月25日,保守党公布了一封伪造的所谓“季诺维也夫信件”,称共产国际在信中指示英国共产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麦克唐纳不去揭穿这一骗局,反而向苏联发出抗议照会,这不仅损害了英苏关系,也损害了工党自己。在10月29日的大选中,工党议席减少到152席,保守党猛增到415席,获下院绝对多数。11月4日麦克唐纳辞职,首届工党政府结束。

1926年6月,英国保守党政府反对苏德签订友好中立条约,并以此为由进行反苏活动。1927年6月,苏英两国断交。1929年夏,英国麦克唐纳工党政府重新上台,开始同苏联进行复交谈判。1929年10月,苏英两国政府正式复交。这表明苏联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10月份的大选中,保守党斯坦利·鲍德温再次执政,并在11月6日任命它击败执政11个月的工党政府的新内阁成员。人们期望新内阁能够结束3年来使一切陷于瘫痪的罢工所引起的骚乱。新内阁成员中有张伯伦兄弟俩,前任印度事务国务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任外交大臣;他的兄弟内维尔·张伯伦任卫生大臣。鲍德温首相任命一位于1904年从保守党转为自由党而又转为保守党的人担任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

1925年夏,英国的矿主们在斯坦里·鲍尔温保守党政府的支持下,以封闭煤矿威胁矿工,企图强行降低工人10%的工资,并延长工作时间1小时。为反击矿主的进攻,矿工们利用与铁路工人和运输工人的三角同盟,于1925年7月31日举行了同盟总罢工。由于鲍尔温政府和资方尚未作好应付准备,被迫让步,决定由政府补贴以暂时维护原工资水平。工人阶级把7月31日(星期五)这一天称为“红色星期五”。

但是,资产阶级的让步都是预谋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利用斗争暂时缓和的时机,加紧收买工贼,强化警察力量,逮捕共产党人和工会运动的左翼领导人,而且储存了煤炭、粮食等生活必须品。政府还成立了“煤矿业调查委员会”。1926年3月10日,“调查委员会”公布报告,同意矿主降低矿工工资10%,工作日延长1小时。

1926年4月中旬,在9个月的工资补贴即将期满的时候,矿主们又重新提出降低工人工资10%、延长工作日1小时的非理要求,并宣布从5月1日起封闭煤矿,实行所谓同盟歇业,并不再与矿工签订全国性1926年4月中旬,在9个月的工资补贴即将期满的时候,矿主们又重新提出降低工人工资10%、延长工作日1小时的非理要求,并宣布从5月1日起封闭煤矿,实行所谓同盟歇业,并不再与矿工签订全国性的集团合同。这引起了矿工的极大不满,共产党积极领导了工人的斗争,提出了“工资不得少一个,工时不得加一分”的口号。但职工大会最高委员会却仍致力于同资方进行拖延时间的谈判,由于5月1日以后大批矿工被解雇,于是被迫宣布从5月3日起开始总罢工。罢工初期有250万人参加,随着每天大批工人的投入,各行业罢工人数迅速达到600万,使全国经济生活陷于瘫痪。工人们自动组织纠察队,建立行动委员会、罢工委员会来领导斗争。动组织纠察队,建立行动委员会、罢工委员会来领导斗争。

不少地方的罢工委员会还掌握了发放车船通行证、调配居民粮食等事务,俨然执行地方政权的职能。全国重要企业处于瘫痪状态,政府和垄断资产阶级受到沉重打击。罢工得到国际无产阶级的热烈支持。苏联、中国、美国和西欧等国家的工人和劳动者都募集捐款,支援英国工人。

但是,作为总罢工的领导、工党分子与共产党人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把持工会总理事会领导权的工党右翼分子,背着工人与政府和企业主秘密谈判。

1926年5月11日,政府最高法院“裁决”此次罢工为“非法”。工会总理事会竟然屈服于“裁决”,仅在得到官方同意恢复了工资和工时谈判的谅解后,于5月12日宣布停止总罢工,强令工人复工。总罢工被破坏后,矿工们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到11月19日才无条件放弃罢工。轰1926年5月11日,政府最高法院“裁决”此次罢工为“非法”。工会总理事会竟然屈服于“裁决”,仅在得到官方同意恢复了工资和工时谈判的谅解后,于5月12日宣布停止总罢工,强令工人复工。总罢工被破坏后,矿工们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到11月19日才无条件放弃罢工。轰轰烈烈的罢工失败了。

在工人阶级的压力下,国民政府被迫废除削减失业补助金的决定和建立失业者劳动营的法令。1936年秋,当政府又企图削减失业补助金的时候,失业者全国委员会又发动了20万失业工人再次举行向伦敦的“饥饿进军”,迫使政府作出了让步。

在二十年代,由于英国在济经方面的一些原有弱点,使在二十年代,由于英国在济经方面的一些原有弱点,使得它的经济较之其他国家更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冲击。而这又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政策,束缚了其军备的发展。

上一章 二战前苏联 世界大战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日本法西斯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