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白叔讲故事
本书标签: 短篇  民国  随便写写 

半生高歌,半生落寞

白叔讲故事

今天讲一点故事,我能保证的只是尽可能的去还原故事的真实性,但并不细作考究,如有误错欢迎指正。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民国至新中国时期那么多名人文人,诸如徐志摩***鲁迅冰心张爱玲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每个单拿出来放到一个时代完全可以做到独领风骚,然而时势造英雄,时代将他们放到一起,那么这些人之间的故事,应该会比现在八卦哪些明星和哪些明星结婚,哪些明星和明星吵架来的精彩些。

  但说白了,我并不否认,我也是在八卦,八卦那年旧事,八卦并且还原那个时代每个人的真实样子,真实想法。

  还有一点很有嚼头,现如今无论是各种类型的粉丝对于自己的idol的极大一部分都要求idol面面俱到,无所不能。就算再宽容些,也至多退步到道德圣人这一层面上,偶像不许出现任何错误,要道德完好。

  假使稍有一点不好了,我们便一边要死要活难以置信,一边在网络大肆批评辱骂该偶像。

  完美无缺,道德完人,想来非圣及仙,将普通的血肉人躯神坛化,我以为好笑。

  所以我不写现今明星,我写近代文人。

  我不造神,我只写人。

  打破鲁迅神话的符号,了解到每个文人身后的故事与内心的想法,我从来不以为作为公众人物就要面面俱到,就要无所不能,做道德圣人。

  鲁迅不是,***不是,郁达夫不是,学习自他们,我也不愿意是。

  民国末到新中国建立一大摊子文人,我一篇几千字当然不可能讲全讲完。

  如何讲,从哪讲,我把对各位前辈的的了解在脑海里做了个分门别类,决定还是先从沈从文开始讲起。

  要了解一个作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生平,因为知道了生平,才能了解他笔下为何能写出那样的文字,想要知道一个作家的所思所想,那么就要先知道他的所经所历。

  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是1902年生人,那个年代国家依旧掌握在清廷手中,甚至民国的三民主义思想在那时都可以算作是新兴思想,同时代的鲁迅在写《呐喊》《彷徨》,茅盾在写《子夜》,巴金在写《家》《春》《秋》。

  相较于这些政治气息比较浓郁的作品,出生于苗疆乡下相对来讲比较远离当时的纷争动荡的社会的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字就比较温和忧郁。

  之后贾平凹读沈从文,说沈的作品有一种忧郁气质,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基调。

相比之下,沈与老舍是比较相像的,两人都着力于描写中国底层社会小人物的境况,不同的是老舍写小人物多带有批判性的眼光去看,是以小见大写整个社会的,而沈从文总是着力于笔墨描绘出人的真善美。

  我读沈的《边城》是在很早了,初以为是女子的作品,《边城》一书合集有许多沈其他小说,诸如《龙朱》,《柏子》,《丈夫》等名篇目,大部分作品通篇都是描写女性,女性阴柔的外相,敏感丰富的内心。

  相较于同时期作家热爱批判国人的笔锋,沈文中从来不见什么真正的坏人,也不见什么真正的好人,没有很明显的善恶好坏,只是在用柔和笔锋描写人内心的真善美,沈笔下的文字你很少可以从中见到什么政治目的,也很难被执政者用作什么理论观念的大旗,这与当时国内文坛非左翼即右翼的政治立场格格不入。

  这也导致了我们现在所有看到沈从文流传下来的文字都是他在前半生写就,自1949年起后半生的沈从文重心逐渐转移向文物研究这面上去了。

  承受巨大政治压力的沈从文曾于1950年自杀,所幸获救,沈从文留给后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于198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此时的作品已与文学关系不大,只是一部专业性较强的研究书籍了。

  关于沈从文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稍作了解即可,我们开篇就讲了我们主要是讲八卦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只是为了让你们了解这个八卦会发生的原因与沈从文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后的选择。

  沈从文为什么自1949年起封笔不写了呢,是因为前一年发生了一件事情。

  这一切始于沈1930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论***》,***是谁,是当时的文坛魁首,文联主席,继鲁迅之后国家树立的第二个典型,沈从文因为从来远离政治中心,对于政治斗争极其不敏感,又有一点“乡下人”的迂直。

  他在文中直言不讳的说,***是一个诗人,情绪是诗的、动的、反抗的,但写小说不行,他没有这个本事,因为他不懂得节制,不能节制的结果就是废话。***只适合写一篇檄文、一篇宣言、一纸通电。

  读了初出茅庐的沈从文这番话,可以想见自负的***会如何地大光其火。更要命的是那个“乡下人”还将***与鲁迅比较,说鲁迅“凭了那一副世故而冷静的头脑,把所见到感到的,仿佛毫不为难、那么准确画了一个共通的人脸”,而***没有这本事,他“永不放弃那英雄主义者的雄强自信,他看准了时代的变,知道这变中怎么样可以把自己放在时代前面”。

  ***这个人自卑且自负,市侩圆滑媚上欺下,至于为什么他会是个这样的人呢,我打算放到下一篇去讲,这里不多说。

  这篇文章几乎把参加过北伐的英雄描绘为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变色龙,***焉能不记恨,但他的恨意一直憋到1949的前一年,也就是1948年发泄出来。

等到1948年大局鼎定,***终于等到了秋后算账的机会,他挥动“真理”的大笔作为当时左翼文坛的领袖在香港发表了一篇战斗楔文像当年对待鲁迅那样在文中将沈从文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将沈从文归为“桃红色”反动派作家的代表,说“他们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

  这番话语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对沈从文可以说是致命一击,紧接着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文革。

  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一次都没有放过沈从文,如果说文学是在噩运中抬头,那么沈从文的文学终结于一次一次的噩运。

  如果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那么沈从文的文学死在了沉默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的精神失常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

沈从文死后,妻子张兆和整理丈夫的遗稿,对他们二人的婚姻下了个结语,她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我读沈从文,只有一句话。

  “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以上言论仅代表我个人视角的一家之言,切勿较真,如有误错欢迎指正。

  最后鸣谢对本文提供帮助的资料性文章。

  沈从文《边城》

  贾平凹《沈从文的文学》

  徐纪霖《鲁迅骂的最狠的人为什么是***》

  《沈从文百度百科》

  《张兆和百度百科》

白叔讲故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