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且与山河共
本书标签: 穿越  一统天下  三国     

这么欠,想必是杨修吧!

三国:且与山河共

丁倾没管这些人的质疑,只是和曹冲对视一眼。然后曹冲向丁倾眨眨眼,对着众人说到:

曹冲(仓舒)请诸君细看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尚书》。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停驻在这里的杨修震惊了,那是弘农杨家世代修习的欧阳氏传授的《欧阳尚书》啊!

左右各有一篇,一模一样,但是其中一篇,效仿当下常见的古书,没有句读,混成一片,平时看还不觉得,但是在旁边一篇有了句读的文章的衬托下,瞬间变得无法观看。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従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従;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两相对比一下,就知道为什么古代做学问叫做做学问,而且必须有师傅带领。

因为在古代文章不设句读,而且因为纸张昂贵,所以不可能大片留空,于是文字挤在一团,各种断句、理解,都要依靠师傅口口传授,这就形成了氏族垄断文学的基础。

同时,这也造成了各家又各家的断句方法,就形成了不同的句意,形成了不同的对圣贤的理解,也就有了《欧阳尚书》这种欧阳氏传承的尚书文学。

后来,跟随欧阳氏学习《欧阳尚书》的弟子们,明明都有同一个师傅,但是传承着传承着,还诡异的出现了分歧,到如今,就连《欧阳尚书》都有杨修所在的扬家版等等十几种版本。

包括欧阳尚书在内的,仅天下的尚书之学,就有上百种。这种情况,任谁来说,也不能说一个对字。

杨修和周围的士子是何等人物,一瞬间就明白了丁倾所设句读的意思。

“这,这是真的要为天下著书立说,树立规范啊!”

有了句读,那么天下的断句,就会汇聚为一,从此不再有断句之争,只有精义之争!

公子还印了书籍,详细解释了这些句读的用法,和示例,请各位品读!

杨修率先走上前,也没在意世家公子的礼节,拿起一本。

句号,句末画圈,形如o,用于一句末尾,例子如下.......

顿号,……

惊叹号,.........

问号,........

越看,杨修就越惊骇。

杨修妙,妙啊!若如此,天下经文入许都,天下大儒亦入许,许都便成了文脉中心,女公子亦一举成名士,便是曹公,亦再无人攻讦。

这么欠,想必就是杨修了。他的死选入语文课本,也是真有道理。多余给他那张嘴了,也是难为他会说话了。不过丁倾没有搭理他,反正以后也见不着几次。现在的丁倾显然不知日后的杨修是他的肱骨。

不在这个时代,恐怕真不知道天天读没有句读的书是什么感觉,等你背完了断句,却发现同一本书,天下却有几十种不同解释,不同的断句,然后还要硬着头皮继续学是什么感觉。

这时候,丁倾说话了。

曹(丁)倾(子期)家父曹操,叹于学子习儒家正统文章不得精义,在此悬赏万金,谁能拿出精意最深的句读,便拜谁入国子监博士,并将其书籍,报给陛下,列为正统,刊印百万册,传播四海,此功德堪比立言。

上一章 汇聚天下文脉 三国:且与山河共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水镜徐庶论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