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如懿传  同人     

抬旗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

苏绿筠看着苏母,有时候也在想,或许苏母和原身都算不得特别聪明的女人,耳根子也软,但在两代人身上,对于身边人的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原身身处后宫,将信任托付给同为妃嫔的海兰,如懿和金玉妍,最终遭人算计;苏母身处后宅,身边信得过的除了一个女儿,其他人都与她利益相连,便能博得一个善终。无关对错,只是环境不同罢了。

赌对了,自然是好;赌错了,也要认输。

好歹皇帝和后宫众人还需要她这个最没有威胁的人将贵妃的位置给占了。

原身苏绿筠的一生过得糊涂,可对比玫嫔,庆嫔,舒妃这些夹在皇帝和太后之间的棋子,至少安稳无忧,算不得最凄惨的那一拨人。要不是她和永璋最后跑到皇帝跟前多管闲事,或许还能苟个寿终正寝呢。

毕竟皇帝也没功夫特意为了多年前的旧事找她的茬,这些年的冷落和无视就是他的态度了。

可偏偏苏绿筠母子要在寒香见的事情上唧唧歪歪,为了寒香见他连皇后这个青梅竹马,正室嫡妻都能扇巴掌,何况是苏绿筠这个早已遭到厌弃的贵妃呢?

索性将事情摊开,发泄一通,反正最后付出代价的也不会是他这个至高无上的帝王。

//

皇帝这人办事利索,就在临近嫔妃娘家人出宫的档口,皇帝身边的李玉,进宝,进忠等人也赶着时间将皇帝的恩典落到实处,因为苏家是彻彻底底的汉民,虽然只有苏绿筠的直系血亲奉旨入汉军正白旗,但一起听旨的苏母和苏大嫂还是因此激动不已。

毕竟自清朝统治日趋稳定,汉人对于旗人的身份慢慢的也开始认同重视起来,从苏家按着当地官员的意思送女入宫便知道这一家也是识时务的人,不然也不会抓住机会将苏绿筠这个女儿敬献入宫给皇家当妾室。

虽然只是汉军旗,在满军旗,蒙军旗嫔妃的眼里并不算什么,但有了这个旗民的身份,不但将来苏家的子孙可以和满军旗旗民通婚,家中的女儿只要足够出色,还可以参加正经的大选进入统治阶层上层社会。

毕竟苏绿筠如今的位份虽高,但只要苏家仍是汉民的身份,这份荣耀便只能维持这么一代,并非人人都是乾隆能给汉妃高位,也并非人人都有那个运气能通过敬献的方式进入皇帝的后宫。

毕竟按照清朝的等级划分来说,汉人比之后宫中人人不屑的宫女上位身份更低,甚至若是没有机缘,她们一辈子连紫禁城都进不去。

南巡途中伺候了皇帝之后被塞进行宫的美貌汉女这一路走来她们知道得还少么。

历史上的纯惠皇贵妃苏氏也是江南官员向朝廷进献的汉人美女之一,只是雍正这个人有点龟毛,并不喜欢做破例之事,便将苏氏赐给了当时的四皇子弘历。因是皇父所赐,苏氏虽是汉女,却也占着当时皇帝的脸面得了个格格的位份,加上相貌出众,一身弘历所喜欢的江南风韵,成了弘历的宠妾。

满族人入关初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让满汉通婚。顺治皇帝为了安抚明朝遗民,鼓励满清皇室的女子,嫁给明朝的降将,以维系满汉的关系。同时,顺治皇帝还将汉族普通人家的女子石氏迎入后宫。这就是顺治的政策“稽古制选汉官女备六宫”的直接反映。

到康熙时代,满汉矛盾非常明确地激化了。满族人享有很多特权,居住在一定的区域,负责政府规定的行业工作,如当兵等,国家给予钱粮。满族人垄断了很多权力,导致汉族人与满族人的矛盾越来越大。在这个背景下,清皇室颁布了宫内不蓄汉女的祖训。

直到乾隆时期,满八旗子弟家的女子不仅数量有限,姿色也达不到皇帝审美的要求,大臣们体察上意,通过运作将一批汉人女子送入皇帝的后宫,最终被合法化。

合法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入旗,另一种是抬旗。当时在旗的有内务府三旗,以及满族八旗。汉族户籍的女子可以加入内务府三旗,于是在身份上就从汉人变成了旗人。另一个方式是抬旗,是把满八旗后五类抬高到前三类,或者将内务府三旗抬高到八旗中的相应高位。

历史上的纯惠皇贵妃苏氏一家在乾隆四年只是奉旨入包衣上三旗正白旗,但我这里写的是同人小说,觉得还是不要入包衣的好,毕竟上三旗包衣虽是内务府包衣,不供旗民驱使,可说到底遇到旗民还是低人一等,加上如今正是皇帝南巡笼络江南汉民的时候,这个改变我觉得还是站得住脚的。

加上大清历代皇帝,尤其是“康雍乾盛世”中的三位帝王——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是非常注重后宫嫔妃和皇子公主们出身的帝王,但是后宫嫔妃有一部分是来自八旗女子或者八旗包衣、内务府包衣女子,所以对于这些出身卑微的后宫嫔妃们,皇帝大多通过“抬旗”的方式来抬高其出身和地位,从而达到抬高皇子公主身份的目的。自康熙朝以后,大清皇帝的后宫嫔妃凡属下五旗或者内务府包衣、八旗包衣者几乎全部被抬入上三旗,以提高其出身和外戚荣耀。

感谢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_810327842小可爱为本书开通会员,加更1

妃嫔们明天零点更新改至中午,小可爱们早点睡,晚安!

上一章 苏家 甄嬛传之寿终正寝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