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愿为师中第三者
本书标签: 短篇  儒释道  邀请驻站 

关于洗脑

愿为师中第三者

洗脑的必要性

洗脑,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网络热词,很热很热的热词。

与洗脑有关贴子、文章、话题随处可见,让人感觉洗脑似乎是一件很神秘、很可怕的事情一样。但在我看来,洗脑和吃喝拉撒一样,是很普通、很平常的日常操作。

脑子,人人都得洗,我们也天天都在洗,有什么好稀奇的。

从本质上看学习就是一个把知识写进大脑的过程,在人的精力和大脑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就得不断的把一些无用的、过时的、性价比不高的、甚至有害的信息清理出去,腾出大脑空间和精力来吸收新的、有用、高性价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不断的实现突破。

人的大脑可以比做计算机,广义上的学习可以看做是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为了计算机能良好的运行,我们就得不断的进行系统维护,卸载冲突软件、清理系统垃圾、更新系统、更新软件等等都是维护系统的常规操作。

对我们的来说,洗脑不正是如同系统维护一样的操作吗?

所以说,洗脑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稀奇,不值得花费时间精力去关注,你应该关注的是怎么洗?被谁洗?

洗脑洗的好,生活差不了。

洗完不要忘记脱水啊亲

“你今天流的泪,就是昨天脑袋里进的水”,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如果你只把它看作是一个段子的话,那你就把事情想简单了。

就洗的原理来说,洗脑和洗衣服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不管洗什么都是一样的原理,一样的步骤。

洗衣服有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衣服是否需要洗了,需要洗而且有时间洗,才能洗;

第二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水洗还是干洗、人洗还是机洗,洗衣粉洗还是肥皂洗;

第三步、洗;

第四步、脱水、晾干。

这几个步骤各有各的作用,都很关键,无论那一个步骤出问题都会极大的损伤洗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损伤被洗的衣物。

洗脑同理,只需要将衣服换为脑,就可以用上面那段话来介绍洗脑的步骤了。下面我着重谈一谈第四个步骤。

水货原指那些不达标的商品,比如:注水肉、翻新机、黑心棉等等,后被广泛用于形容表里不一、名不符实的人和事,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对一件事物的观感很多时候取决于该事物的水分含量。

在这个灌水贴满天飞、注水文章到处是的时代,洗脑过程中的脱水显得尤其重要。

脑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精密的东西,注意没有之一。大家要知道,越精密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受到干扰、越容易出错,这是不容辩驳的客观规律。

在洗脑后不把水脱干净,会造成大脑短路的,一般情况下影响并不明显,但日积月累很可能会集量变为质变,港台电影里说的秀逗,我们说的脑子生锈等等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上次我用电脑来比喻过人脑,手提电脑进水有什么后果不用我多说了吧。

脑子和衣服没有本质区别,这是真的吗?

是的。

你没有看错,而我也没有写错。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方面对两者进行一下比较,以证明我的观点:

一、脑子和衣服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是物质依照一定的排列组合并发挥相应作用的产物,所以两者都必须依附于物质,且不能脱离物质独立存在。

脑子是在大脑这一器官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衣服则是在布料这一物质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大脑作为载体,脑子不会存在。没有布料,衣物不会存在。(树叶、兽皮等穿在人体上的物质,本质上也是一种布料)

大脑这一器官是在基因的控制下由胚胎细胞分裂而来,衣服则是布料在一定规则下由布料剪裁而来。

我们前面探讨过了,脑子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而衣服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是软件的可视化体现。 一个人由脑子控制着做出的行为及他的衣着都可以客观的反映出这个人诸如:学识、品味、职业、为人、性格等等内在的东西。

二、脑子所指挥的行为和个人所穿着衣服其实都是由同一个特殊的存在决定的,这个存在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心”,而在西方思维里这一存在则被称为“个体意识”。

大脑、脑子、心(个性)。

布料、衣服、心(个性)。

三、衣服、脑子与心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脑子是心产生的基础也是心用来与外部进行互动的工具,而衣服则是这种互动的外化表现。

综上所述,脑子和衣服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半物质层面半精神层面的存在,其相当于物质与精神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导体,其中传导的就是“心”,“心”与“心”通过脑子、衣服、书籍、艺术等导体按照精神至物质,物质至精神的方式进行交流,便构成了文化。

我自己也没想到,话题越搞越大,叙述可能有些不太好理解,只能在以后慢慢的补充完善了。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就到这吧。

我要洗洗睡了,下次接着聊。

上一章 关于矛与盾 愿为师中第三者最新章节 下一章 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