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愿为师中第三者
本书标签: 短篇  儒释道  邀请驻站 

师中番外—屠刀在手,杀意自起。(上)

愿为师中第三者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西方文明是商业文明。

文明与哲学是一体的,所以文明不同,哲学也不同。

我们的哲学以生命体验为本,西方哲学以理性思辨为基,所以理解我们的哲学必须细细品味人内心的各种感受,而理解西方哲学则是要有逻辑思维。

我们的教育被批评为填鸭式教育,但我们哲学论道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文化知识最适合的就是这种教育方式。我们的文化已包含于我们的文字、语言、艺术等的方方面面之中,你就是再聪明也不可能通过理性思维对生命感受有所体悟,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你记忆力最好的阶段把知识给他记住,然后在人生中加以理解体悟,进而融会贯通。

我很小的时候,家中有一盘《三字经》的语音讲解磁带,是配着古筝由一个动听的女声用缓慢的语速对《三字经》逐句进行讲解,有一种电视上私塾老师朗诵的感觉。

我第一次听到就被那种意境吸引住了,常常一听就是几遍,如今过了三十多年,我已忘记了其中诸多的具体内容,但那种高远深厚的感觉依然能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后来家中购买了黑白电视,其后又换成彩色的,在我小学期间电视上播放了一步日本动画片,叫什么名字不太记得,我只记得里面有五个主角,有五套炫酷的盔甲,其中有一个叫光辉神,故事大概讲的是五个分别代表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的少年经过不懈努力打败反派的神话故事。

在当时少儿节目贫乏的年代是我们小学生每天必看节目,也是我们在学校里热议的话题。虽然是日本动画片但里面的仁义礼智信却是中国的古代美德。

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中日两国能在相互支援的医疗物资上以诗词表达交流情感这一现象,与这部动画片一样,都见证着中日文化的共通性。

当时我也为这部动画片着迷,便查了中华字典,对五种美德有了初步的概念。接着我便开始以自己粗浅的理解为基础,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其实当时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觉得这样很酷,很牛掰,说穿了就是想在其他同学面前装个逼而已。

科学上有一种理论叫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蝴蝶轻轻的挥动翅膀产生的微小气流,经过一系列放大后会变成一场风暴。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这个小小的想法就是蝴蝶翅膀的那一次挥动,把我的人生变得怪异起来。

它让我不被他人理解,成了痛苦的根源,却也造就了我的坚忍。

它使我封闭了内心,沉迷于小说、历史、电影、流行歌曲甚至赌博,但也是我今日的幡然悔悟的基础,是我领悟中国哲学、马哲基本原理、***思想的钥匙。

它促成了前半生的悲剧,却也使我没有行差踏错,自我毁灭。正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又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

 《圣经》中亚当、夏娃本生活在伊甸园中,无忧无虑,后来因吃了树上的果子,才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从此受尽人间疾苦。

试想,如果他们早知后果如此,是否还会吃下果子,答案不言自明。

但他们知道后果的条件便是吃下果子,亦如佛家常云:“不入世如何出世,不拿出如何放下”。

而亚当夏娃吃下的那果子,名字叫————智慧果。

上一次讲到我开始以仁义礼智信来为人处世,以诸君之人生经历应该可以体会个中过程与滋味。

不得不说,我自小实践能力还是颇为强大的,自问也有些慧根,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这便是佛家所说三毒贪嗔痴中的痴念),自此我开始做出一件一件他人看来的蠢事。

做出第一件蠢事大概是二年级(因为习惯问题我记忆的方式是抓关键忽略无关紧要的部分,所以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不太关注,当然因为是真实的所以要探究的话还是有办法确定具体时间的。

本文叙述以先后为顺序,顺序不乱便可,所以时间表述一般模糊。)时,那天下午是我们班主任,一个平时和蔼可亲的老年妇女的课,不知什么原因那天她没来,也没有委托其他人来上课。

小孩子嘛没人管,教师里会乱成什么样子,诸君可以脑补。

我当时趴在课桌上想问题,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在与周公进行会晤。

这是有同学突然抽走了我坐的凳子,对我被恶作剧了。

当我从地上站起来后,看着乱麻麻的教室,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找人来管管。

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即独自离开教室,往平时老师他们待着的那栋楼走去。

在路上遇到了校长,我便上前告知其情况。

看到这,诸君可以想象一下后面发生的事。

不出诸君所料,校长整顿了课堂,老师也因此被问责,我被老师用教棍打了屁股。

一个疑问出现在我心里———我错了吗?

我前面说过,我做这件事就是以仁义礼智信的行事准则为出发点,而我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事准则的出发点则是想在同学面前装个逼。

一般来讲如果装逼被人打脸的话大不了以后不装了呗,但我偏偏是个能够独立思考又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于是我问我错了吗?

小孩子再聪明当然也不可能明白种恶因结恶果的道理,于是思考出两个结论:

结论一,我没错。

逻辑在于:我错了就是仁义礼智信错了,仁义礼智信错了就是孔子孟子错了,孔子孟子是圣人,圣人自然是不会错的。

结论二:会有这样的结果是我做的不够好。

基于结论一得出结论二,既然我没错那我为什么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呢?

因为我做事的方法不够好,技巧不够高。

诸君发现问题没有,其后一切种种都源于此,结论二一出,心魔顿成。

其中因由为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我打开《三体》的方式 愿为师中第三者最新章节 下一章 师中番外—屠刀在手,杀意自起。(下)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