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缅甸战役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作战时间:1942年1月20日~5月20日作战地点:缅甸

作战国家:日本同盟国

作战将领:

史迪威: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是一名职业军人,比***大4岁。1920年至1923年,史迪威曾经到北京学习汉语,对中国的情况比较了解。

戴安澜:1904年生于安徽无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后来参加了第1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等战役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杜聿明: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后来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第1次东征等战斗。1937年8月参加淞沪抗战,积累了对日作战经验。

点燃战火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占领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等地,由于兵力不足,未能进兵缅甸。这样,缅甸便成为国际同盟与日本法西斯的必争之地,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

英国时刻都在关注缅甸的态势。丘吉尔认为如果失去缅甸,英国就会失去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甚至动摇其在亚洲的根基。

日本当局把缅甸看作南方占领区的一道西南屏障。日军看到,占领缅甸,不仅可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大陆屏障,还可以西进印度,下中东与德军会师,北上中国西南地区,切断滇缅公路。不仅如此,还能控制印度洋,就能从海上控制印度和中东,就能有力支援太平洋海战。

当时的中国政府认为滇缅公路是中国的一条重要国际通道,缅甸对抗日战争具有重要影响。抗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的华北、华东以及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截断了中国海上的国际交通。为了打破日军对中国的全面封锁,中国急需开辟新的国际通道。

当时,缅甸首都仰光经曼德勒到中缅边界的重镇腊戍,已经有一条铁路。云南境内,昆明至下关也有公路。为了修筑腊戍至下关的公路,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滇西各族人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凭着一腔报国热情日夜奋战在筑路工地上,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抢修出了一条长达547.8余公里的交通干线,即滇缅公路。

就这样,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对缅甸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激烈。为此一场战争即将打响。

1941年12月,日军第15集团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到达曼谷。日军大本营为了尽快攻占东南亚各国,指令第15集团军迅速调集军队,调整部署。1942年1月4日,日军2个师团从泰国出发,经麦索侵入缅甸境内。日军攻占缅甸首都仰光后,又增调2个师团,总兵力约9.5万人,飞机250架。

1月19日,日军占领缅甸南部的战略要地土瓦,控制了丹那沙林地区的3个主要机场,这就切断了英国军队从缅甸对马来亚的支援。

1月20日,日军第55师团主力突破泰缅边境守军的防线。30日,第55师团进至毛淡棉附近时,与缅甸军队和英印缅战场上的英印军队国军队发生激战。2月4日,日军第33师团占领拔安。2月9日,第15集团军接到命令,日军南方军司令部命令该军“继续现在作战,尽量歼灭敌人,进到仰光地方,且务必在其以北取得地盘,以准备对曼德勒和仁安羌附近的作战”。至此,缅北的战争越打越激烈。

初露锋芒

1940年10月,滇缅公路重新开放。1941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华武官。丹尼斯支持中国抗战,他到任后,代表英国政府向重庆方面提出了中英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抗击日寇的建议,得到重庆方面的赞同。

日军偷袭珍珠港,进攻美国、英国、荷兰在太平洋的其他属地,这使亚洲由中国持续4年半之久的单独对日作战演变成了中、美、英、荷、澳等国家联合对日作战。这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此次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一大背景。

中国远征军这次入缅作战的指导思想是:“以支援英军确保缅甸国际补给线之目的,即深入缅甸境内,力求于曼德勒以南地区击破日军,状况不利时,主力以密支那、八莫为基地,一部以景栋为基地,策划持久,以确保国境。”

1942年2月,日军加强攻势,仰光告急,驻缅英军总司令T·J·小胡敦请求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2月1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命令在滇缅边境待命的第1路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率领第5、第6军进入缅甸,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开进。

3月初,中国远征军接替英军仰光至曼德勒铁路以东至泰、老越接壤地区的防务。不久,第66军进入曼德勒地区,中国战区参谋长J·W·史迪威中将到达缅甸,第1路司令长官罗卓英于4月进入缅甸。

3月10日,日军第5师团从仰光北面的勃固出发,沿铁路北上,向东吁推进。沿途的英缅军队见日军进攻,纷纷北撤。

3月18日,第5骑兵团在彪关以南约20公里的一座大桥附近接应英军时,遭到日军第55师团先遣队的攻击,中国官兵与日军激战,掩护英军安全撤离。当日军2个营孤立冒进,汽车队行至彪关河大桥北端时,预先设伏的骑兵团官兵突然把大桥炸毁,全歼日军。

彪关河一战,中国远征军初露锋芒,沉重地打击了侵缅日军。首战的捷报,揭开了东吁保卫战的序幕。

东吁保卫战

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中得知,日军第15集团军兵分3路,以曼德勒为主要目标,继续北上。当面之敌,最多不超过2个师团。杜聿明为了击破当面的日军,并协助英军收复仰光,决定集中主力组织东吁会战。

当杜聿明的决定得到史迪威将军的支持后,他亲赴东吁,指导第200师固守东吁。3月18日,40多架日军飞机分3批连续轰炸东吁。刹那间,东吁全城被烧成一片瓦砾。

3月20日,日军第55师团一部在空军的配合下,以坦克、装甲车开路,向东吁外围阵地发起攻击。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的官兵顽强抗击,双方激战一昼夜,日军伤亡300多人,但还是没有突破鄂克春阵地。后来,日军只好增加兵力,在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连续攻击。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官兵机智灵活,英勇奋战,使得日军的进攻连连受挫。

3月24日,1100多名日军向东吁以北的克永冈机场迂回,突然攻占了这个机场。杜聿明得知这一情况,急命第5军1个补充团从彬文那出发,向机场紧急增援。但是,增援的部队还没赶到,机场就已经失守。这样,第200师与后方的联系被日军切断,第200师迅速派出2个团,向占领机场的日军进行反击,没有成功。

3月26日,日军第55师团向东吁市区发起猛烈的攻击,东吁西北角的阵地被日军突破。第200师官兵在戴安澜师长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的伤亡很大。

***得知缅甸的战况,致电中国远征军,提出在东吁、彬文那之间与日军进行一次会战。杜聿明看完电报,一面命令第200师固守东吁,一面急派第5军第22师向东吁增援。

3月28日,第22师进至东吁以北的南阳车站时,遭到日军的阻击。当日军得知中国远征军的增援部队已经到达,释放糜烂性毒气,使中国军队遭到严重伤亡。远征军增援部队与日军连续激战两天两夜,未能突破日军的阻击。

由于守卫东吁的第200师与后方失去了联系造成粮弹缺乏。偏偏这时日军的增援部队第56师团搜索团于29日夜间加入战斗,这就使得第200师打得更苦。

在这种态势下,杜聿明看果断决定放弃东吁,命令第200师于29日晚突出东吁,退往彬文那。到3月30日清晨,第200师安全渡过锡唐河,连伤病员也全部顺利转移。日军占领东吁后,分兵两路,发展攻势。

这次战斗持续了12天,歼灭日军5000多人,主动安全地转移,有力地支援了英缅军。

仁安羌解围

4月14日,英缅军第1师和英装甲兵第7旅在仁安羌被日军第33师团一部包围,情况紧急。下午2时,亚历山大将军要求中国远征军迅速给予援助。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和英军的请求后,孙立人师长赶到英军第1军团长史林姆将军的指挥所,研究援救英军的作战方案。

这天下午5时,远征军长官部命令唯一的装甲兵团、第66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紧急前往支援。亚历山大将军看到战场形势严峻,再次要求中国远征军增派部队。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命令第38师再派1个团前往增援英缅军。孙立人师长也亲赴战场指挥。

4月16日,日军进至仁安羌以东5公里,派出1个营直趋凯敏,师团主力向仁安羌东北挺进。17日,日军切断了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第33师团主力逼近仁安羌。这时候,英缅军第1师全部、坦克营1部在仁安羌东北地区被日军包围,面对优势日军的围攻,英缅军官兵不断向中国远征军呼救。上午11时,中国远征军第113团也准备加入战斗。

4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在英缅军12辆坦克和3门火炮的支援下,向该地日军发起攻击。激战数小时,日军被击溃。英缅军第1师师长斯高特看见中国军队到来,就像看到了大救星。孙立人师长得知英缅军的艰难处境后,连夜调整部署,集中兵力支援英缅军突围。

4月19日,天刚蒙蒙亮,第113团向日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激烈的战斗进行到下午2时,中国军队终于攻克了501高地,击破了日军的包围圈,解救出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被围英军7000多人,美国教士、新闻记者500多人,汽车100多辆,战马1000多匹,全部收复了油田区。战斗结束后,中国军队掩护英缅第1师向宾河北岸陆续撤退。

中国远征军第38师一部以不足千人的兵力,连续作战,英勇顽强,以少胜多,击溃日军,成功地解救出近10倍于己的英缅军官兵,不仅受到同盟的赞誉,英伦三岛也为中国远征军的英勇战绩所轰动。

4月下旬,日军调整部署,加强攻势。4月29日,腊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陷落。5月~8月,中国远征军陆续撤退,部队官兵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回国。

1942年中国出兵缅甸,是中国从国际国内战略局势出发,联合盟国在国外进行的一次反法西斯战争。此战中,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日军训练有素,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快速推进。中英盟军尤其是中国远征军英勇奋战,但终因部署不当、指挥有误而失败。日本在完成缅甸战役之后得到喘息之机,并借此巩固了在缅甸的地位。

上一章 马来亚海战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最新章节 下一章 莱特湾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