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百团大战(抗日开启)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作战时间:1940年8月20日~12月15日作战地点:中国华北

作战国家:中国日本

作战将领

**:字玉阶,原名朱代珍,生于1886年,卒于1976年,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人,卒生于1898年,卒于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作战兵力

中国:105个团20余万兵力。

吹响号角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年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正太铁路,从河北石家庄到山西太原,横越太行山脉,全长200多公里,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至1939年冬,日军推行“囚笼政策”以来,企图以铁路为链、碉堡为锁,压缩围困根据地。正太铁路是日军“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为此,八路军总部积极酝酿打击正太路的作战,以打破日军的封锁、打通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同时切点山西日军的运输补给线。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副参谋长左权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要求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德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8月8日,**、***、左权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上,驻有日军3个师团全部、2个师团的各2个联队、5个独立混成旅团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各2个大队、1个骑兵旅团的2个大队,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

按八路军总部原来规定,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队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8月22日,当***、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由此,正太战役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破袭铁路

8月20日,正太战役的号角吹响了。这日夜晚,八路军突然向正太铁路全线发起攻击,由于日军事先毫无准备,为此全线陷入了被动。在聂荣臻的指挥下,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三路出击,三路高奏凯歌。

当晚20时,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团指战员潜入娘子关村,很快便消灭了村里的伪军。由于日军毫无准备,被八路军打得措手不及。三小时后,八路军便占领了娘子关。

第5团第1营第1连向磨河滩车站这个日军据点攻击时,却意外地遭到了日军的反击。为此,8月21日拂晓,一连撤出车站。这样一来,破袭磨河滩车站的任务便没有完成。

8月22日下午,日军组织起400多人,开始对第1连进行反击。第5团首长知道这一消息后,随即命令团主力对一连进行火力支援。不一会儿,反击的日军便被制止住了。这一天结束后,第1连共歼灭50多名日军。

第19团官兵在战斗发起后攻入巨城和移穰车站。8月23日晚上,第19团再次攻入移穰车站,炸毁了车站的水塔和铁路设施。

这一天,第5团官兵再次攻入娘子关,炸毁了娘子关东面1公里处的一座石桥,破坏了程家陇底、磨河滩之间的铁路。

8月24日~27日,右纵队的指战员连续作战,接连炸毁了20孔石桥。日军各据点的联络被切断,遭到八路军的各个击破,正太铁路娘子关至乱柳段,交通完全断绝,这使得日军陷入恐慌中。

左纵队辖有冀中警备第2旅、晋察冀军区特务团、平井获支队等部队,主要负责破袭微水至石家庄之间的铁路和公路,由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熊伯涛指挥,主要负责破袭微水至石家庄之间的铁路和公路。战斗打响后,各部队分头行动。

8月20日晚,平井获支队袭击岩峰,爆破铁路。特务团在20日夜掩护群众破坏公路后,又于22日夜攻入上安车站,歼灭了车站的日军。警备旅第2团于23日夜攻入头泉车站,破坏了日军的2个堡垒。

8月25日至27日,左纵队指战员连续出击,对平山、获鹿、微水、岩峰之间的公路进行破击,取得了满意的战果。

中央纵队辖有第2、第3、第16团,由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指挥,主要负责破袭正太铁路娘子关至微水段,攻打井陉煤矿。

战斗打响后,第16团第2营等部队接连攻克了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歼灭了南峪的大部分日军,破坏了日军占据的两座桥梁。第2团攻占了驴岭铁桥东端的堡垒,还一度占领蔡庄日军据点。可以说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

经过20多天战斗,晋察冀军区各部队共在正太路沿线毙、伤、俘敌伪军900多人,攻克10多个据点,破坏了30多公里铁路,18座桥梁,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5门火炮,在兄弟部队的共同打击下,正太路全线一度陷于瘫痪。正太路是敌华北军事系统的纽带,正太路陷于瘫痪,日军在华北的军事系统仿佛断了脊梁,这就有力地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涞源战役

9月16日,**总司令、***副总司令、左权参谋长联名下达了作战命令。这项命令提出作战基本目的是扩大战果。基本方针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

9月22日22时,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攻城战斗打响了。右翼队向据守涞源城及其周围据点的日伪军发起攻击。

战斗越来越激烈,天明时分,八路军已经夺占了涞源城的东关、西关和南关以及2个外围据点,日军被迫退入城内。八路军指战员原想一鼓作气攻下涞源城,再歼灭外围的日伪军据点,但是,这个愿望未能如愿。

9月23日,晋察冀军区首长决定,先拔除涞源外围的日伪军据点,再攻克涞源。

第一个要拔除的外围据点是三甲村。当天夜晚,第2团指战员在第1团1个营以及炮兵的配合下,很快便歼灭了三甲村据点的日伪军。

另一个要拔除的外围据点是东团堡。在这个据点,八路军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日军不仅以猛烈的火力还击,还不断施放毒剂。但八路军指战员发挥勇敢战斗的精神,组织力,加强战斗动员,连续攻击东团堡守敌。战争一直持续到24日,在当天傍晚时分,八路军攻下了东团堡周围的全部堡垒,日军被迫退到村中,但仍在作战。

9月25日,东团堡的日军眼看据点难守,便把库存的武器、弹药、粮食等作战物资全部烧毁,准备突围。就在这时,八路军指战员发起猛烈攻击,将日军大部分歼灭。这次作战挫败了日军的锐气,振奋了八路军的雄风。

至9月26日,右翼队的其他部队相继攻克了桃花堡、吉家庄、白石口、王喜洞、张家峪等13处日伪军据点,集中力量攻克涞源的时机成熟了。

9月27日,右翼队集中兵力猛攻涞源附近的插箭楼。很快八路军指战员很快摧毁了多处碉堡,击毙了大部分日伪军。就这样,右翼队拔除了涞源外围的几个重要据点。

这时,驻守涞源的日军一看形势不好,便向驻在张家口的日军求援。到28日中午,3000多日军才进抵涞源县城。右翼队一看,便转移兵力、部队向灵丘、浑源方向运动,协同左翼队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10月1日,八路军已攻克的一些据点,又被日军占领。

10月2日,军区首长命令右翼队主力在涞源以东和东南地区集结,临时休整;命令第1、第3团配合左翼队发动灵丘战役。

7日,左翼队向灵丘至浑源之间公路上的各个据点同时发动攻击,破坏了日伪军的军事设施和公路,歼灭守敌2个步兵大队。

8日,晋察冀军区第1团第1营趁南坡头据点的日军主力外出袭击八路军之际向南坡头发起攻击,攻克南坡头,歼灭了据点内的日伪军。

9日,驻大同的1000多名日军南下,增援灵丘。军区首长判断,日军可能趁八路军攻打涞源、灵丘之际,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新的“扫荡”。为此,晋察冀军区也作出了调整作战部署的决定。

10日,晋察冀军区决定结束涞灵战役。这次战役虽然未能收复涞源县城,却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先后攻克日伪军据点16处,摧毁碉堡114座,歼灭日伪军1600多人。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步兵第4大队所属1000多人,被晋察冀军民歼灭约700人。

榆辽战役

榆辽战役,是在山西省的榆次和辽县之间地域进行的一系列战斗。从山西阳泉南下,经过平定、和顺、辽县到达榆次的这条公路,是日军突入太行山根据地最长的一条公路。日军在沿线设置了8个据点。守卫榆辽公路的日军主要是独立团混成第4旅团第13大队,约1000多人。

9月22日,***、***在宋家庄师指挥所下达了进行榆辽战役的命令,决定以突然袭击的手段摧毁榆辽公路上的日军据点,进攻辽县,相机收复辽县。

八路军第129师首长根据战役意图,把参战部队组成左翼队和右翼队。左翼队由第386团和决死第1纵队各2个团组成,主要任务是攻占榆次、沿壁、王景等据点。右翼队由第358旅附第32团组成,主要任务是攻取管头、小岭底等日伪军据点,以部分兵力守卫辽县以西的狼牙山,阻击日军向西增援。此外还以新编第10旅组成平辽支队,主要任务是破袭平辽公路;以太岳军区第17、第57团组成沁北支队,主要任务是破击白晋路沁县至分水岭地段。

9月23日夜晚,榆辽公路上袭击日军各个据点的战斗一齐打响了。右翼队顺利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蒲上等日军据点。左翼队一部攻克沿壁、王景等日军据点,主力向驻守榆次的400多名日军发起攻击。

经过一夜激战,到24日,左翼队攻占了榆次城的大部分地区,残敌退向榆次中学。日军凭借坚固工事,依仗有飞机掩护,负隅顽抗,不时地施放毒气。这给八路军造成了很大威胁。这时,指战员们遵照***的指示,决定一面继续对残敌进行攻击,一面组织人员挖坑道,并把坑道逐渐挖到日军的核心阵地。

9月25日下午4时,一段隐蔽的坑道终于挖到了日军的碉堡底下。随着一声爆炸声,日军主碉堡西南面的外围工事被炸毁了。这时,早已等候在工事旁的突击队员冒着烟雾,迅速冲向日军主碉堡,一架架云梯很快架到12米高的碉堡上投掷手榴弹。

这样,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八路军攻占榆次县城,歼灭日军中队长以下400多人,缴获各种火炮12门,轻重机枪17挺,步枪200多支。

27日拂晓,右翼队向辽县以西的石匣发起攻击,到天黑时便占领了石匣。29日24时将管头的日军据点攻克。

30日上午9时,左翼队第386旅的部队进至红崖头以南的山地,右翼队第385旅2个团的官兵正向伏击地域开进时,遇到了日军,随之展开激战。左翼队第386旅迅速向日军的后尾和侧翼发起攻击。

日军指挥部得知增援部队在途中遭遇八路军,陷入西面包围之中,立即调了8架飞机来掩护。被围日军看到空中救援后,即命令部队抢占周围高地,负隅顽抗。八路军指战员向被围日军连续发起10多次攻击,战斗持续了数十小时,歼灭了数百名日军,其余日军依托已经占领的有利地形,继续顽抗。

正当两军僵持不下的时候,日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这对八路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9月31日上午10时,日军突破了狼牙山的阻击阵地,向左翼队指挥所附近逼近。这时,八路军总部看到,辽县、武乡的日军已经会合,从阳泉南援的1000多名日军已经抵达辽县以北地区,战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决定结束榆辽战役。谁知,当部队撤出战斗后,榆次又被日军占领了。

10月14日,日军的一支运输部队在和顺至辽县之间的公路上行进。八路军得知这一情报后,事先在弓家沟设伏。当日军的运输队经过八路军伏击区时,遭到猛烈打击,40多辆汽车被击毁。

榆辽战役,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遭到八路军第129师指战员的歼灭性打击,先后被歼灭近1000人,仅100多人得以幸存。榆次城内日军储备够用1年的粮秣、武器和弹药,全部被八路军缴获。

同蒲路战役

百团大战开始以来,驻守在同蒲铁路的日军遭到八路军袭击后便在铁路两侧的一些重要据点集结兵力,设置多种障碍阻挠八路军。为此,八路军必须先扫清前进道路上日伪军设置的障碍。

9月18日午夜,第358旅所辖第7、第8团、特务营官兵开始袭击头马营。旅首长考虑到日军可能增援,即以特务营向头马营据点发起攻击,以第7、第8团在日军可能增援的地域设伏。战斗发起后,宁化堡40多名日军果然在19日黎明时向头马营增援,行至山寨村时,被八路军第7、第8团包围,将其全部歼灭。

9月16日夜晚,独立第一旅东渡汾河。18日,将刚进入上庄据点的400多名日军包围,13时发起攻击,激战至19日凌晨,旅主力撤出战斗,执行新的破袭任务。这次战斗,独一旅毙伤日军约200人,自己伤亡105人。

9月22日夜,第358旅第4团与师特务团一起,在同蒲铁路段家岭、轩岗之间进行破袭。第2团袭击奇村日伪军据点。9月25日,第715团破坏了大牛店、轩岗之间的铁路。

第120师官兵经过连续多天的破袭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同蒲铁路的交通再次中断,使日军蒙受重大损失。

反“扫荡”

华北地区的日军遭到八路军近两个月的连续打击以后,明显感觉到八路军对其华北驻军的威胁。为了稳定华北的局势,维护其在华北的利益,从10月上旬开始陆续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日军所到之处,大肆烧杀、奸淫掳掠,残暴之极。

为此,1940年10月19日24时,**、***、左权联名下达了作战命令,指出“百团大战后敌抽集兵力向我大肆‘扫荡’”,“各部应注意速做反‘扫荡’的准备”。就这样,反“扫荡”的号角吹响了。

北岳根据地,晋察冀军区迫退深入阜平之敌。10月13日,1万多日伪军分成10路,对北平以西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为此,八路军总部于10月19日发出指示,要求晋察冀军区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主力部队在有利位置集结,随时准备歼灭“扫荡”的1路或2路日军。为配合晋察冀军区作战,八路军总部要求,第129师应不少于3个团的兵力破袭正太路,第120师应以4个团的兵力破击雁门关南北的同蒲铁路,为进行反“扫荡”准备的时间。

11月9日,日军第110师团等部队与伪军共1.4万余多人,对北岳根据地进行“扫荡”。

11月10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人下达反“扫荡”指示,要求部队避免与日军决战,采取广泛的游击战,最大限度地消耗与疲惫日军。主力兵团要在便于机动的地域集结,随时抓住战机,歼灭日军1路或2路,以转换战局。12日,晋察冀军区再次发出指示,要求主力部队在不妨碍机动的原则下,可以组织不超过1/3的兵力,坚决打击日军的烧、杀、抢行为。

11月13日,完县、唐县、定县、正定、行唐的日伪军2700多人,一齐出动,向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所属地区进犯。

11月16日,日军袭击台峪、张家峪地区,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斗争。18日,合击台峪的日军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21日,从五台出发的一路日军也进入阜平城。

12月3日,晋察冀军区集中4个团的兵力,向占据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灭日军500多人。留驻根据地的1000多日伪军继续修公路,建据点,企图盘踞在根据地。

根据地军民内线和外线配合,采用广泛的游击战,不断伏击和袭击日军后方的交通线,炸毁日军的列车和汽车,拔除一些敌占据点,使日军连续挨打,处于被动地位,不得不从阜平、东庄、王快撤退。

晋察冀军区在持续50多天的反“扫荡”中,先后毙伤日伪军2000多人。12月底,日军被迫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太行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所在地,也是日军重点“扫荡”的一个地区。

10月6日,驻于冀西武安的800多名日伪军,开始对阳邑一带进行“扫荡”。10月11日,日军调集了3000多人,分两路对太行根据地的榆次、辽县、武乡、黎城之间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

八路军指战员内外线配合,坚决打击日军。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决死第1纵队等部队在内线阻击,新编第10旅在外线作战,互相策应。10月15日上午,新编第10旅2个团抓住战机,在和辽公路弓家沟地段设伏,突然袭击日军汽车队,击毁日军汽车40多辆,歼灭押车日军400多人。

10月14日,八路军总部从王家峪村转移到砖壁村,砖壁村的地形比较隐蔽。紧张的反“扫荡”开始后,***率领八路军总部指挥机关,转驻黎城县栓马、宋家庄一带。

10月20日,日军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4旅团近万人,分别从武安、辽县、武乡、潞城等地出发,开始更大规模的“扫荡”。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首长决心寻求战机,坚决歼灭一路日军,震慑其余日军。抗日战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大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是根据地军民反“扫荡”的一项最有效的手段。

10月下旬,日军第36师团所属岗崎大队500多名官兵,向八路军总部附近的水腰兵工厂附近进犯。***得知这一情报后,非常恼火,立即命令部队密切监视这路日军的动向。26日,岗崎大队500多名日军遭到根据地军民的袭击后,从黄烟洞向左会、刘家咀等地进犯。***命令第129师集中主力,坚决歼灭该敌。29日,日军进到武乡县蟠龙镇以东的关家垴高地宿营,准备返回武乡。第129师首长抓住战机,以第385、第386旅,新编第10旅主力,决死第一纵队2个团,迅速出击,在关家垴高地把日军包围起来。当晚,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要求坚决歼灭该敌。八路军指战员连夜进行总攻前准备,决定于30日凌晨发起攻击。

***要求总部特务团参加攻坚战。攻击发起前数小时,左权参谋长召集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营以上干部布置作战任务,要求特务团提前发起进攻。

30日凌晨,第129师指战员向被围于关家垴的日军发起攻击,为了分散和孤立日军,第129师以部分兵力攻打风恼顶。日军在飞机的支援下,顽强抵抗。八路军勇猛攻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到31日拂晓,八路军歼灭日军400多人,其余60多名日军逃到一个孤立突出的台地上,死守阵地。

下午,1500多名日军在1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从黄烟洞方向赶来增援。第129师首长看到关家垴的日军基本被歼灭,来援日军的兵力也不小,难以将其全部歼灭。为了争取主动,命令部队迅速撤出战斗。关家垴阵地上的60多名日军在增援部队的接应下,丢弃280多具尸体,狼狈地逃跑了。

日军遭到沉重打击以后,余部于11月14日撤退。11月17日,日军第37师团一部兵力,第41师团一个大队,共7000多人,分别从沁县、南关镇和洪洞出发,分两路合击太岳地区沁源和郭道镇等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当时,第129师所属第386旅第16、第772团,决死第1纵队所属第25团等部队,正在太行地区执行任务,因此太岳地区的力量比较弱。为了避开日军锋芒,抗击日军的“扫荡”,太岳军区首长把部队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寻机打击日军。

11月23日,两路日军进入合击地区,进行野蛮的烧、杀、抢,沁源县遭到严重摧残。日军的暴行激起了抗日军民的极大愤慨。太岳军区的指战员看到日军分头“清剿”,兵力分散,千方百计抓住战机,各个歼灭日军。沁西支队第42团官兵在官滩歼灭日军100多人,第42、第59团的指战员在胡汉坪、马背一带歼灭日军160多人。至27日,抗日军民歼灭日军近300人。

12月5日,遭到不断打击的日军被迫从太岳区撤退。

晋西北地区,驻有日军独立步兵第36、第37、第38、第39、第40大队,炮兵1个大队,工兵、辎重兵各1个中队,共约5000多人。从10月下旬开始,日军独立混成第3、第16旅团各一部,共4000多人,对晋西北第8分区和第3分区所在地区进行“扫荡”。

由于抗日军民早已作好了反“扫荡”的准备,日军进入预定地区以后,遭到当地军民的不断打击,一无所获,旋即退回。

12月中旬,日军集中了驻晋西北的独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团和第26师团各一部,驻晋南的第37师团、驻晋东南的第41师团各一部,共约2万多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12月14日,从太汾、汾离公路沿线各据点出动的5000多名日军,对第8分区和第3分区米峪镇地区进行“扫荡”,与此同时,从离石、柳林出动的4000名日军,向临县进犯。19日,从岚县和岢岚出动的6000多名日军,对兴县和保德以南地区进行“扫荡”。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日军的暴行,八路军第120师和晋西北地区的人民群众密切配合,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一部主力,寻机歼灭小股日军。

第120师不时地集中部分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破袭日军的交通线,袭击日军的据点,攻击日军的修路部队和运输队,使日军整日不得安宁。

在艰苦的反“扫荡”中,晋西北军民先后作战217次,歼灭日伪军2500人,破坏公路125公里,破坏桥梁23座。在八路军的连续不断打击下,日军无可奈何,被迫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此次战役历时4个多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充分表现出了华北军民齐心协力,不屈不挠,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精神。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

——***

上一章 冲绳岛战役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最新章节 下一章 马来亚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