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斯摩棱思克会战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作战时间: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作战地点:斯摩棱斯克

作战国家:德军苏联

作战将领

古德里安:出生于1888年6月17日,卒于1954年。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也是“闪电战”“坦克战”的提出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从1901年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的部队。1908年,他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晋升为少尉,后又回到了原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1922年,他调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青年时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年青的军官。他常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战车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的参谋长。

霍特:生于1885年,死于1971年,纳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曾参加过“一战”。1935年就任第18步兵师师长,1938年11月1日晋升步兵上将,并被任命为第15装甲军军长,次年参加入侵波兰的战役。赫尔曼·霍特,在法国战役中表现突出,率部一直前出到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并于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任第3装甲集群司令,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中央战区共同完成了两次战果显赫的钳形攻势。1941年10月8日任第17集团军司令,1942年6月1日任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在南方前线参与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次年的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11月被解职。以后一直到战争结束再无作为。战后,被纽伦堡法庭判处15年监禁,6年后获释,此后一直在家乡从事军事历史写作,卒于1971年。

朱可夫:苏联元帅,生于1896年12月1日,卒于1974年6月18日。1915年应征加入俄国军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乔治十字勋章2枚。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时期历任骑兵排长、连长。内战结束后曾进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和红军首长进修班深造,并历任骑兵团长、旅长、工农红军骑兵监助理、骑兵师长、驻西班牙军事顾问、骑兵军长、驻华军事顾问和军区副司令等职。1940年6月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晋升为大将。1941年1月至7月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在苏联的高级将领中,朱可夫是一位最能解决战争难题的人。他眼界开阔,思维灵敏,能透过杂乱的战场表象,抓住转变战局的关键环节。他指挥作战胆大心细,果断坚决,沉着稳健,深得苏联官兵和部队的信任。

铁木辛哥:出生于1895年2月18日,卒于1970年3月31日,苏联元帅,军事家。生于今敖德萨州富尔曼诺夫卡镇。1915年加入俄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的苏军高级指挥官。

罗科索夫斯基:出生于1896年12月9日,卒于1968年8月3日。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一起,率部与攻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于次年2月俘虏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1944年11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奉命担任24日莫斯科胜利阅兵式受阅部队总指挥。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至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

作战兵力

德军:参战兵力为60个师和1个航空队。

苏军:军西方向部队(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陆续投入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

攻打斯摩棱斯克

德军继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之后,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围歼苏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斯摩棱斯克是斯摩棱斯克州首府。该城位于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西北麓,横跨第聂伯河两岸,南岸部分为老城区,大约占整个城市总面积的70%,北岸部分则为新兴的工业区。斯摩棱斯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西南面与白俄罗斯为邻,东北距莫斯科不足400千米,连接明斯克与莫斯科的铁路与公路干线穿城而过,它是苏联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西方通往莫斯科的门户。正因为如此,希特勒觊觎很久了。德军的具体部署是:以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第3和第2装甲集群主力为左右两翼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围歼苏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并夺取奥尔沙、维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三角地带;第2、第3装甲集群助攻部队分别向罗斯拉夫利和涅韦尔方向实施辅助突击,以掩护主要突击部队的南北两翼,为随后向莫斯科方向实施两翼包抄创造条件;第2和第9集团军迅速结束白俄罗斯战役,并分别在第2和第3装甲集群之后跟进,支援其作战;第35和第42军所属7个师为预备部队,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鉴于边境交战失利,苏军从6月底开始沿西德维纳河、第聂伯河中游部署战略第二梯队,以固守斯摩棱斯克地域,阻止德军突向首都莫斯科。苏军西方面战略总司令兼西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将第22、第19、第20、第13和第21集团军(除第13集团军外,均为大本营预备队转隶的兵力),沿两河一线由北至南依次展开,第16集团军(卢金中将指挥,原属西南方面军预备队)则奉命开赴并严守斯摩棱斯克城。而将边境交战中被德军击溃或削弱的西方面军所属第4、第3和第10集团军的一些兵团调往后方休整补充。为加大这一方向上的防御纵深,苏军在西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区以东210~240千米处的涅利多沃、布良斯克一线展开第24和第28预备队集团军(约19个师),并在西方面军侧后陆续组建后备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然而,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开始前,从大后方大本营预备队调入西方面军的48个师中,只有24个师到达伊德里察至日洛宾以南地域一线并占领阵地,而且在这24个师中并非全都齐装满员。这样,两方相比,德军的人员、炮兵和飞机(约700架)比苏军西方面军多1倍,坦克多3倍。德军占有明显的优势。

7月9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第2、第3装甲集群在第2航空队支援下,从宽大正面上强渡第聂伯河,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在斯摩棱斯克以南的奥尔沙、莫吉廖夫、新贝霍夫一线发起进攻;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从斯摩棱斯克以北的维捷布斯克地区发起进攻。两大集群发起钳形攻势,准备一举合围斯摩棱斯克地域苏军集团,斯摩棱斯克会战正式打响。

德军的合围

战役打响以后,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首先对第聂伯河中段和南段的奥尔沙、莫吉廖夫发起进攻,但这里苏军防御严密,遭到了顽强抵抗而受挫。为此,古德里安决定绕过苏军这两个强大抵抗枢纽,从罗加乔夫至什克洛夫一线第聂伯河上的三个渡口渡河。这里苏军防守薄弱,所以德军前锋部队很顺利地就突破了。德军摩托化步兵冒着苏军猛烈的炮火强渡第聂伯河,并很快取得了进展,在占领对岸几个登陆场后,工兵迅速在河上架设浮桥,几个小时后,德军坦克便开始渡河。此后几天,德军千余辆坦克、几万辆机动车以及数十万部队浩浩荡荡渡过了第聂伯河。之后,其第24、第46和第47机械化军分别向普罗波伊斯克——罗斯拉夫利公路,戈尔基、叶利尼亚方向和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公路以南地域推进;而北面霍特第3装甲集群的进攻也相当顺利,第39机械化军在突破苏第22集团军与第19集团军之间的防御后,从维捷布斯克地域西德维纳河登陆场向韦利日方向发起进攻。第57机械化军也突破了苏第22集团军在涅韦尔方向上的防御,向大卢基发动进攻。

德军在兵力上强于苏军,为此使得苏军的防御大堤千疮百孔。在斯摩棱斯克北面,苏军叶尔沙克夫中将指挥的第22集团军在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57机械化军的强大攻击下被迫退向大卢基,苏第19集团军也被迫向斯摩棱斯克方向退却;防守奥尔沙——斯摩棱斯克正面的苏军第20集团军,正处在德军南北两大装甲集群之间,为防止被合围,也只好撤退;南面的苏第13集团军两翼被古德里安突破,也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面对阵地的失守,斯大林还严令前线部队要英勇作战,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失去的阵地。从7月12日开始,苏军第16、第19、第20集团军对斯摩棱斯克以西和奥尔沙附近的古德里安部队发起了反击。但由于苏军缺少反坦克武器,许多士兵只能是作了无谓的牺牲。但苏军那种英勇作战的精神值得嘉奖。他们还冒死在德军部队前进的路上广布雷阵,炸毁桥梁,一度阻挡住了古德里安的去路。14日,苏军第20集团军所属火箭炮兵连还首次使用了秘密武器——BM-13“喀秋莎”火箭炮,对正在奥尔沙铁路集结的德军步兵第5师实施了第一次齐射。这给德军造成很大伤亡,其威力令德军心惊胆战。然而,在德军飞机猛烈袭击和坦克的阻击下,苏军最终还是被迫退却。

随着斯摩棱斯克地域局势的恶化,苏军统帅部于7月14日在西方面军后方组建了以波格丹诺夫中将为司令的后备方面军(7月25日撤销方面军建制,所辖部队转隶其他方面军),下辖第29、第30、第24、第28、第31和第32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后方旧鲁萨、奥斯塔什科夫、别雷、伊斯托米诺、叶利尼亚和布良斯克南北一线组织防御。

15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第47机械化军第29摩托化师率先攻入斯摩棱斯克南部老城区,虽然守城苏军动用了一切力量进行殊死抵抗,但还是未能抵抗得住德军的猛烈进攻,最终老城区随即陷落。正当德军准备向一河之隔的新城区发起进攻时,却不料被人炸掉了第聂伯河上的所有桥梁。这使得古德里安不得不暂时停下前进的步伐。

苏军的反合围

就在斯摩棱斯克岌岌可危之际,卢金中将率领的第16集团军(下辖第23机械化军、第32步兵军,但第23机械化军其实只是一个空架子,第32步兵军也只有两个不满员的步兵师,即第46和第152师)奉命来这里与德军进行殊死搏斗。因为苏军意识到如果斯摩棱斯克丢失,德军不但可长驱直入莫斯科,而且第20、第19集团军将被合围,10多万将士将全军覆没。

由于事先没料到德军的推进速度如此神速,卢金中将接手的斯摩棱斯克市,根本没作好防御准备,几乎没有构筑工事,虽然临时组建了两三个由工人组成的民兵团,但根本就没有武器装备给他们。卢金推测,德军最迟也会在17日发起总攻,对于没有任何兵力的卢金来说是心急如焚。但这时一个奇迹却发生了。

16日凌晨,正在前线视察的卢金忽然发现一支部队全速赶来:原属第19集团军(该集团军下属部队此时分别配属第20、第16集团军,司令部撤到后方整编)的第129步兵师奉命前来增援,全师齐装满员。他立刻将该师部署到自己认为德军要突破的方向上,并仅用一天时间,就依托工厂区的建筑物建立起了一条还算稳固的防线。

17日,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强行向斯摩棱斯克新城区发起总攻。德军第18装甲师和第29摩托化师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发起猛攻。但让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没有想到的是战争进展得并不顺利。卢金将每一座建筑物和每一个高地都变成了几乎无法攻克的堡垒,缺乏步兵支援的德国装甲部队损失很大,在两天的战斗中,德军第18装甲师仅剩下12辆坦克!古德里安惊讶之余,又派第17装甲师接替第18装甲师战斗。但战争还是很激烈,直至20日,德军第17装甲师又败下阵来,其师长也被击毙。卢金的第16集团军虽然伤亡巨大,但没有后退一步。他们看见到处是德军坦克的残骸,这极大地鼓舞了苏军将士。

德国装甲部队的巨大损失,粉碎了从南部攻克斯摩棱斯克的企图。为此,古德里安十分沮丧。鉴于一时难以拿下斯摩棱斯克,于是古德里安便将攻击重点转向纵深,企图绕过斯摩棱斯克,从更大纵深实施包围。他的第10和第3装甲师经过苦战占领了叶利尼亚突出部。

而此时,卢金也得到了补充,大约得到3个步兵师以及一些炮兵部队的增援。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上级的命令,令其向南攻击夺回斯摩棱斯克老城区。于是卢金发起几次试探性的攻击,但都失败了。最终他毅然下令停止徒劳的反击。

当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对斯摩棱斯克的攻势被阻止的时候,在其北部“铁钳”的另一端——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却发展得异常顺利。该装甲集群以第7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师为前锋,一路冲杀,锐不可当。15日攻占了斯摩棱斯克东北方向上的杜霍夫希纳,17日,他们已经逼近斯摩棱斯克后方的亚尔采沃时,然而这时德军却遭遇到了苏军第9机械化军的顽强抵抗。

第9机械化军是由罗科索夫斯基率领。在德军的强劲攻击下,第9机械化军很快陷入德军的包围之中。但是罗科索夫斯基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他果断地改变方面军司令部反击计划,画地为城,以坚强的防御来消耗对方,并伺机将主力跳出德军的合围。

7月14日,罗科索夫斯基少将临危受命,铁木辛哥元帅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组建新的集群阻击德军第3装甲集群,在亚尔采沃地域建立坚固的防御,粉碎德军迂回斯摩棱斯克的企图。由于苏军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因此,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得到的兵力十分有限,只有第38步兵师和第101坦克师,后者大约有80辆坦克,其中除了7辆KV以外,都是老式的T——26和BT——7,外加第240重型榴弹炮团。与此同时,他还收集了许多被击溃的散兵游勇补充部队,并把十几个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年轻军官编入了他的参谋部。就这样,他在2个师的基础上组建了“罗科索夫斯基集群”,并立刻以亚尔采沃为中心构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

18日,就在“罗科索夫斯基集群”成立的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便与南下的德国第7装甲师、第20摩托化师和第20装甲师一部接上了火。罗科索夫斯基这种防御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8日到23日,罗科索夫斯基集群利用阵地打退了德军所有的进攻,德军第3装甲集群自始至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德军坦克损失惨重,在其阵地内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德军坦克的残骸。

正是由于罗科索夫斯基和卢金出色的表现及其部属的浴血奋战,使得德军“合围钳口”的两个铁臂始终无法合拢在一起,不但粉碎了德军快速围歼斯摩棱斯克苏军的企图,也为铁木辛哥元帅下一步主动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于是不久,苏军一场大规模的反攻便开始了。

苏军的反击与突围

7月20日,为解除斯摩棱斯克地域苏军被合围的危险,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命令苏军西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务必于近几日内向德军发起强大反击。为此,苏军统帅部便将后备方面军和大本营预备队的17个师转隶西方面军,以5个集团军为基础编成5个战役集群(即第29集团军集群、第30集团军集群、第24集团军集群及第28集团军集群。在集群内每个步兵师都补充了一个拥有21辆坦克的独立坦克营,每个集群都配属了大量炮兵。另一个骑兵集群用于南翼)。7月23日至25日,在空军轰炸机师或攻击机师的支援下,苏军西方面军以这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分别从别雷、亚尔采沃和罗斯拉夫利地域向斯摩棱斯克地域实施向心突击,企图与被困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苏军集团里应外合,一举歼灭斯摩棱斯克南北的德军突击集团。

反击发起后,英勇的苏军战士们端着刺刀、挥舞着马刀,高喊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的口号向德军阵地冲去。苏军的这种气势震撼了德军,他们惊惶失措地进行抵抗。在苏军浪潮般的攻势下,德军纷纷撤出占领的阵地。与此同时,被困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苏军也开始发动反攻,受到内外夹击的德军一时被打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然而,虽然苏军的反击对德军造成不小的压力,但其兵力却还没有强大到扭转战局的地步,最后终因时间仓促、准备不足、通信工具缺乏,协同失调等,苏军无功而返。

在北面突击的第29集团军集群、第30集团军集群进展甚微,在德军顽强阻击下,这两个集群损失惨重,几天后便停止了进攻。在南部反击的两个集群,第24集团军集群,在古德里安部队的阻击下也进展不大。第28集团军集群则给德军造成极大的恐慌,该集群在罗斯拉夫利以北地域发起连续进攻,一举突入德军防御体系,德国第9军“大德意志团”阵地一度有被突贯的危险。然而,德军增加兵力后,牢牢地守住苏军突破口的两端,使之无法扩大,然后以大炮和空军猛烈轰击浚集群的后方供应线,至25日,该集群也被迫停止进攻。

而此时德军势头却正盛。德军正按计划一步步逼近目标。25日,在斯摩棱斯克正西面,德军第5和第8步兵军在第18装甲师的支援下,从正面压缩苏军第20集团军的防御空间,迫使其缓缓向东退却;在斯靡棱斯克南面,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以第29摩托化师、第17装甲师和党卫军“帝国”师再一次向斯摩棱斯克发起强攻;在斯摩棱斯克北面,霍特的第7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师也重新组织向南进攻,企图击破罗科索夫斯基的拦截后,与古德里安会师。这样,斯摩棱斯克地域苏军有再次陷入合围的危险。

在此后几天内,德军南北两翼的攻势越来越凌厉。至30日,德军终于在斯摩棱斯克合拢成功了。这样,德军就把苏军包围在里面了。同日,德军第7装甲师和第12装甲师,又对罗科索夫斯基发动一次强攻,企图击退罗科索夫斯基,建立起包围圈坚固的对外正面,使罗科素夫斯基难以解救被围苏军。罗科索夫斯基以他新得到的10辆KV坦克和几个炮兵营及加强的步兵发动了一次凌厉的反击,将第7装甲师打回了原进攻出发地。

但这一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下达了放弃斯摩棱斯克的命令,要求被围的第20、第16集团军向东突围,并授命卢金全权指挥这场突围战。31日,苏军第20、第16集团军开始突围,卢金从里往外打,罗科索夫斯基从外往里打,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在德军严实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缺口。从7月31日到8月3日,德军所有企图关闭这条走廊的努力都失败了,苏军第20、第16集团军在逃生过程中,虽然沿途遭到德国炮兵和空军的无情轰炸,但其大部兵力还是通过这个缺口逃了出来。

这次成功的突围,大大鼓舞了苏军,也创造了自苏德开战以来,被围苏军主力成功突围的先例。

两翼上的激战

战役开始后,为了保证对斯摩棱斯克地域苏军的围歼,保证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霍特第3装甲集群南北两翼的安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南北两翼还实施了牵制性的进攻。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南翼。因为在斯摩棱斯克战线北翼,双方的作战规模相对较小。7月14日,德军霍特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占领韦利日,随后被调往中段的斯摩棱斯克地域,从而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北翼的突击力量有所减弱。两天后,德军第57装甲军攻占涅韦尔,后奉命以第19装甲师向大卢基方向前进,以缓解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南翼威胁,加快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16日,加入战斗的德军第9集团军以一部兵力占领波洛茨克,20日进至戈罗多克——涅韦尔一线,接替第19装甲师,向大卢基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在此期间被德军分割为几部分的苏军第22集团军,继续在大卢基等地顽强抗击德军进攻。

在战线南翼,7月9日,德军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及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13集团军的防御,双方经过几天鏖战,德军向纵深进展迅速,苏第13集团军有被合围的危险。13日,在苏第13集团军南部防守的第21集团军依令在格拉西缅科中将指挥下,向莫吉廖夫方向发起反击,威胁德军第2集团军的侧翼,以解在莫吉廖夫和新贝霍夫地域防御的第13集团军之围。

苏第21集团军所属第66、第63、第67步兵军分三路展开进攻。第66步兵军向西面的别列津纳河发起进攻,一口气推进了80多千米,夺回了别列津纳河和普季奇河上的一些渡口;第63步兵军也推进了30多千米,收复了罗加乔夫和日洛宾,并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继续前进;在侧翼的第67步兵军行动也非常迅速,在新贝霍夫配合第13集团军发起反击,阻止了德军第2装甲集群第24装甲军的进攻。17日,在苏军第21集团军的努力下,被合围在克里切夫地区的第13集团军主力得以成功突围,渡过了索日河组织防御。同日,为对付第21集团军,德军不得不调来第2集团军的第43军和第53军,才将该集团军阻止在博布鲁伊斯克以南,日洛宾西南一线。

20日,德军第2集团军进至别列津纳河与第聂伯河之后,占领帕里奇和新贝霍夫,并在莫吉廖夫南北两侧夺得第聂伯河登陆场。21日,根据苏军统帅部的统一部署,苏军4个集团军集群在向斯摩棱斯克地域实施反突击的同时,以1个骑兵集群突入博布鲁伊斯克西南及其以西地域,该骑兵集群在奇袭德军第2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后,主动退至普里皮亚季河以北地域实施防御。

为加强对西方面军南翼军队的指挥,苏军总统帅部于24日决定,以第13、第21和第3集团军组建以库兹涅佐夫上将为司令的中央方面军,统一指挥别列津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及索日河一带的苏军作战行动。

27日,德军第2集团军在莫吉廖夫地域围歼了仍坚持战斗的苏军第13集团军一部,俘虏苏军约3.5万人,尔后向罗斯拉夫利方向继续推进。

8月1日,德军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与第2集团军进行重组,以专门对付突入罗斯拉夫利以北地域的苏军第28集团军集群。德军以第24装甲军和第7军为右翼,第9军为左翼,向苏军第28集团军集群实施钳形突击,发起罗斯拉夫利战役。3日,德军第24装甲军一部攻占罗斯拉夫利,同进至罗斯拉夫利——莫斯科公路的第9军左翼在该市东北会合,德军第7军切断了罗斯拉夫利——克里切夫和罗斯拉夫利——斯摩棱斯克两条公路,从而使苏军第28集团军集群在罗斯拉夫利西北地域陷入合围。战至8月8日,苏军第28集团军集群除一部脱逃外,大部被歼。德军俘虏苏军约3.9万人,缴获或击毁坦克和装甲车250辆、火炮613门。

德军在南北两翼的行动有力地配合了第2、第3装甲集群的作战,从而保证了其对斯摩棱斯克地域苏军的围歼。

至8月8日,以德军歼灭苏军第28集团军集群为标志,斯摩棱斯克会战基本结束,但双方在此方向上的战斗并没有结束。此战之后,德军将进攻重点转向南北两翼,将中央集团军群的精锐力量第2、第3装甲集群南下、北上,分别参加基辅战役和列宁格勒战役,但在中部叶利尼亚等地的激战并没有停止。为清除德军突向莫斯科的前进基地叶利尼亚突出部,苏军预备队方面军所属第24集团军及其加强兵力共10个师,8月30日向叶利尼亚突出部的根部实施钳形突击,尔后又击退德军多次反击。至9月4日,苏军给予德军叶利尼亚集团以重大打击,并对其形成深远包围,迫使其退却。两天后,苏军收复叶利尼亚市,并向西展开追击。至8日,苏军进至乌斯特罗姆河、斯特里亚纳河一线,歼灭德军4.5万人,胜利结束叶利尼亚战役。此外,苏军西方面军以4个集团军的兵力于9月1日至9日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再次转入进攻,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尔后,苏军西方面军在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

斯摩棱斯克会战是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与德军进行的一次攻防战。此战历时约1个月,苏德双方在“这个曾经成为拿破仑军队通往莫斯科道路上的可怕障碍的俄罗斯古城”及其附近,正面500余公里,纵深200余公里的广阔地域内,进行了一系列激战和反复争夺。

德军共俘苏军40多万人,缴获大量装备,为进攻莫斯科打开了通道。由于斯摩棱斯克交战是在近650公里的正面和近250公里的纵深展开的,德军作战部队异常疲惫,被迫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进。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还是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而转入防御。德军在作战中,由于遭到苏军顽强抵抗,损失较大,至7月23日前,“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人员近50%,步兵兵团损失人员近20%。使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7月就使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斯摩棱斯克交战结果,苏军统帅部为准备莫斯科防御和尔后在莫斯科会战中粉碎德军赢得了时间。而德军却转移主要攻击目标,将“中央”集团军群的精锐南下基辅,参加基辅战役,失去了进攻莫德军共俘苏军40多万人,缴获大量装备,为进攻莫斯科打开了通道。由于斯摩棱斯克交战是在近650公里的正面和近250公里的纵深展开的,德军作战部队异常疲惫,被迫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进。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还是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而转入防御。德军在作战中,由于遭到苏军顽强抵抗,损失较大,至7月23日前,“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人员近50%,步兵兵团损失人员近20%。使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7月就使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斯摩棱斯克交战结果,苏军统帅部为准备莫斯科防御和尔后在莫斯科会战中粉碎德军赢得了时间。而德军却转移主要攻击目标,将“中央”集团军群的精锐南下基辅,参加基辅战役,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宝贵时间,使苏军得到了喘息。

上一章 列宁格勒保卫战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最新章节 下一章 基辅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