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动漫同人小说 > 快穿:罗小黑战记之萌喵历险
本书标签: 动漫同人  天马行空  罗小黑战记   

不看好你的人

快穿:罗小黑战记之萌喵历险

最近毕业季,读者 @june 说:

工作压力大,被上司苛责,深夜崩溃痛哭。

无数次想辞职,可又怀疑自己,大学专业很一般,也没特长,我能做什么?

同样困惑的,不只是他:

熬夜做了好几天的方案,被领导一句否定,内心不断纠结:“是我太没用了吗?”

连续加班两个月,月薪只有三五千,我还要坚持吗?努力下去会有结果吗?

无论毕业多久,走着走着,我们都可能遭遇恐惧和犹豫。

一边害怕被别人质疑,一边犹豫是不是“我不行”?

即使那些看起来做得很好的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人民日报新媒体、微博联合新世相出品的人物纪录片《你好,先锋》的第三期和第六期,我们记录了两个“如何对抗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故事:

95 后女足小将王霜,7 岁开始踢球,20 岁一脚绝杀美国队,被称为“亚洲足球一姐”。可 2019 年世界杯失利,让她第一次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想踢了。

——你是不是也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其实没那么厉害,也没那么坚韧、勇敢?

“亚洲短跑飞人”苏炳添,30 多岁参加比赛,看到参赛名单除了自己一个 80 后,其他都是 00 后,或者 97、98 年。

——你是不是也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到年纪了”,“没以前那么有竞争力了”?

怎么从这种自我怀疑中走出来,又怎么面对别人的质疑?

今天,我们想和你聊聊,这个困扰着大多数人的话题。

你不一定熟悉王霜的名字。但其实,她是很多人眼中的“天才”。

20 岁,就打破中国女足遭遇美国 22 场不胜的纪录。

随后被法甲豪门看中,直接签约;

成了大家眼里的“中国女梅西”,被评为“亚洲足球小姐”。

很多人觉得,我们女足有希望了。

2019 年世界杯,她连续踢了 4 场,一球没进,让球迷们“大失所望”。

有人说她“状态低迷”,说她在国家队的表现“不如留洋”,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和她提前一年解约。

她去旅游散心,也散不去心里的阴霾。最后给家人和教练发信息说,不想踢了,想退役了。

那年她 24 岁,遇到人生最大的危机: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

整个人都蔫了,对自己的评价是“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外界的否定让一个人沮丧。自我的怀疑,才真正会让人动摇。

我们到王霜家里拜访,她家人拿出一本她小时候的日记,念给我们听:

“爸妈出去打工,把我放在姨爹姨妈家,是足球带给我快乐,让我不再有烦恼。”

“我知道姨爹姨妈家条件也不是特别好,所以我下决心要尽快把球踢好。”

整整 20 年,足球是她的全部。

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那么坦然地直接放弃,就因为不甘心、还喜欢、怕后悔。

王霜也一样。

她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或者说,就算是,天赋也只能让你走到一定高度,剩下的只能靠努力。

接连失利后,她能想到的就是疯狂训练。

她问哥哥:“你知道我每天跑多少米吗?”

“一万五往上走,一般比赛,男足最多都是一万二、一万三。”

当一个人心里充满焦虑和怀疑,只能通过不断地“训练”来给自己更踏实的感觉。

有的人觉得自己表达能力不好,就对着镜子一直练;

写稿不太行,就一个个字斟酌到半夜;

我有个同事第一次提案,光 ppt 就做了 37 版......

往往,行动带来的踏实感能对抗焦虑,每收到一点正向反馈,就重建一份自信。

而当你每进步一点,就对自己重新认可一次。

在“东京奥运会女足预选赛决胜局”上,王霜重新燃起了斗志,她想拿到奥运会入场券。

2019 年世界杯后,最刺痛她的评价是:王霜不过如此。

她很愤怒:“不想听到别人回忆我们这一届中国女足,就一句不过如此。”

她只有一个念头:进球。

附加赛第二局,在中国队 0:2 落后的情况下追平韩国队,以总分 4 : 3 晋级,全场沸腾,女足们抱头痛哭。

我不敢说,她赢了之后就不会自我怀疑,但她肯定不会就此停下。

毕竟,谁不是一边怀疑人生,一边咬牙往前走?

当你铆足一股劲儿朝着目标使劲冲,目标才会靠近你,足以抵挡内心的怀疑。

如果说,26 岁的王霜还有时间和机会,那 32 岁的苏炳添,还能走多远?

都说运动员是碗青春饭,这话也没错。

2017 年之前,苏炳添像所有人一样,觉得 28 岁就该退役了。

2019 年腰伤发作,疼得被迫告别赛场,看得出来,他很难过:

都这把年纪了,还受伤的话,也不打算有什么突破。

看到他独自徘徊在跑道的背影,我理解了他无奈的自嘲:

“我觉得自己确实老了,一个人站在跑道上,还挺孤独的。”

这种感受,对于即将奔三的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可年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 2011 年,我跑了 10 秒 16,第一次突破全国短跑纪录。

很多人说,苏炳添已经达到顶峰了,他再也跑不快了。

2013 年,我跑了 10 秒 06,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住了。

可能也有人说,10 秒 06 是极限了,但我跑了 9 秒 99。”

说到这,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掩盖不住脸上的骄傲。

连教练也一脸感慨,我说不清是被他打动了,还是被刷新认知:

“他有能力继续下去,32 岁不是极限,年龄只是数字。”

年纪越大反倒越猛,你可能会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就像你在片子里看到的,原本右脚起跑的他,分析了很多场比赛视频后,决定换成左脚在前。

他不是靠一腔热血就变快了,而是调整战术和技巧,做出改变。

其实,敢在这个年龄去尝试新的东西很难,但就是这个尝试,让他打破了运动员的“ 28 岁定律”。

这就像为什么我们一提到奔三就害怕?

害怕被替代,被超越,被淘汰,觉得年轻啥都比我们好,但其实不是这样。

我们拼的不是谁更年轻,而是谁拥有年轻不曾拥有的经验与方法。

这才是我们最珍贵的部分。

所有限制都不是 100 % ,它都有可能被你打破。

苏炳添说:“我们不是 28 岁就跑不动了,只是看你想不想跑。”

当你自我怀疑时,问自己的第一句不是“我行不行”,而是“我要不要”。

每一次失败瞬间,每一次方案被打回,可能你都会恐惧、焦虑:

“我是不是很没用?”“我是不是就这样算了”“我是不是没有别人好”……

但看完他们的故事,你简直很难想象:

运动员面对的限制与压力,都是普通人的好几倍,却还能有所突破。

你也可以抵挡这些自我怀疑。

读者 @Judy 在互联网大厂做 HR ,完全跟不上节奏。

别人一个月能招 10 个人,她只能招仨。一个月后被劝退,男友也提出分手,她说:“我是不是真的很差?”

可想想当初辞掉年薪 30 万的工作,想做点更有挑战的事情,难道这时候才来放弃?

她每晚 7-8 点下班,在地铁上看书,回家刷教学视频,一天学 6 小时。 现在,连同事都夸她:“就没什么事你不会的。”

很多时候,是你面临的质疑,你想到达的地方,在推着你往前走。

从前的时间限定,在一步一步被打破。

从前的性别偏见,在一步一步被瓦解。

王霜的教练,从原来球队里只有男孩,到现在从事专门的女足启蒙。

我们不是鼓励你耗尽生命去被迫拼搏,而是你得有个属于自己的目标,去打破自己的上限。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从质疑中,找到出路?

被怀疑很正常,被围堵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但只要你想、你非常想,你就一定能冲出来。

《你好,先锋》系列人物纪录片讲述了张文宏、王霜、苏炳添、次落、宋寅、陶勇等 6 个人的故事,苏炳添与王霜是这个系列的第三期和第六期。

上一章 九八五开饭馆 快穿:罗小黑战记之萌喵历险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为爱放弃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