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情定这三生
本书标签: 古代  三生三世  民国爱恋     

第一章

情定这三生

“三姑娘,这样不好吧?要是让相爷、夫人知道……”

向来庄重、威严的相府大门此时却被人拉开了一道小小的缝隙,两颗小脑袋从中探出。

“乖箐儿,这句话你都说了百八十遍啦!今日是元宵佳节,府外的百姓是那样的兴高采烈。十五年来我从未出府半步,而今也只是要凑凑热闹罢了。你且把心放到肚子里,若是额父、额母问起,我自会一力承担了去。”

说到这里,门外的侍卫也到了轮班的时辰,上面那颗脑袋的主人就趁这时,小心又迅速地溜出了府。

“三姑娘,你每次都这样说。”话虽如此,她也是谨慎地跟着她的主子一道离开了相府。

曾有诗人所著佳作《折桂令·元宵》里说:“一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果不其然,漫天星辰之下,青石小巷之中,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路的两旁张灯结彩,一排又一排的摊位上悬挂着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花灯:栩栩如生的锦鲤灯、小巧精致的蘑菇灯、古朴典雅的龙凤灯……

两位久居深闺的姑娘看得是眼花缭乱,这儿看看,那里瞧瞧,一时之间流连忘返。

忽然,一名独自跪坐在昏暗角落里的少年引起了她们的注意。

两位姑娘慢步走到那名少年跟前,只见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灰尘扑扑的颈间却挂着一块木板,上面镌刻着三行篆体大字。

“阿箐,你可识得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相府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相爷从来不让他的女儿入学堂,是以,楚卿疏虽至及笄,却是个大字不识的。只是,相府为了女主子们出嫁之后遇到的种种难处,需要识字又忠心、伶俐的陪嫁丫头。林宝箐自幼与楚卿疏一起长大,理所当然的,林宝箐今后便也是楚卿疏的陪嫁丫鬟。林宝箐进府的第三年,相爷夫人便安排了她与别的丫鬟进了私塾,由同一位先生教导认字。

林宝箐往那木牌上瞧了一眼,就神色大变,连忙扶着楚卿疏要离开。

“三姑娘,那人是要卖身葬父的,咱可得快些离开,免得沾染了他的晦气。”

楚卿疏顺着林宝箐的力道往后退了两步,一听她的话,却站住不动了,“世间竟有这样可怜的人,那我们更要帮他才是。”见林宝箐半天仍是踌躇不前,脸上也满是不情愿的神色,“既然你不愿,那便由我去吧。”

话音未落,也不等林宝箐作何反应,自个儿走回少年面前,从荷包里掏出一锭银子放到少年眼前的地上。

“公子,这银子你且拿着,为你的父亲筑一座好一些的坟墓吧。”语毕,她转身走到了林宝箐的身旁,要跟着她一道回到相府。

然而,她只走了四、五步,乍然听到身后有异样的响动,回首望去,却见那名少年正怯生生地跟着她们。

“公子,你还有其他的事情?”楚卿疏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我……小姐,多谢您赠奴银两,让奴埋葬了家父,奴从今以后便就是您的人了。”

楚卿疏还来不及说话,一旁的林宝箐便迫不及待地开了口,“我家姑娘的府里,还没有缺奴仆缺到要一个来路不明的人来侍奉的地步!”

“阿箐!”虽然林宝箐所说字字属实,句句在理,但也太过坦白直率,楚卿疏有些不悦地止住她的话。

“是了,之前是我考虑不周,瞧你还年轻,约莫只比我大一、两岁吧?现今令尊离开了,你要照顾令堂和你自己也辛苦,不若随我回府?我让管事嬷嬷给你安排一些容易的杂活,也好补贴家用。”

“多谢小姐。我的母亲,前些年也因病离世了,为了安葬家母,家里已无银钱余下,如今也是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倘若能随小姐入贵府做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楚卿疏只知他失去了父亲,却不晓得他竟是父母双亡。一时竟也不知道如何宽慰,心里对他的同情倒是多了几分。

路上,楚卿疏与他交谈了起来。

“对了,我还不晓得你的名字哩。”

少年低眉顺眼回答道:“奴,姓秦,名悦。秦朝的秦,愉悦的悦。前天正是奴十七岁的生辰。”

“果不其然,你较我年长两岁。我姓楚,名卿疏,表字瑾瑶。既然你年长于我,不若我唤你秦大哥可好?”

“万万不可,主仆有别,奴实在不配小姐如此称呼。咦?小姐,姓楚?”

如今是周家的天下,先皇曾颁下旨意,但凡在朝中有个一官半职,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便不得与他们同名同姓。而今,只有当今的丞相姓楚。

站在庄严、巍峨的相府门前,秦悦才惊觉眼前这位亭亭玉立、眉清目秀姑娘究竟是何等高贵的出身。

恍恍惚惚地跟着楚卿疏迈过相府门槛,听着楚卿疏对管事嬷嬷的吩咐,又随着嬷嬷到了柴房,举着斧头劈开了三根木柴,秦悦这才恍然回了神。

上一章 楔子 情定这三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