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有一点点小激动呢
本书标签: 短篇  Wo澈神作  佛祖   

关你屁事

有一点点小激动呢

周末一位好友删掉自己所有朋友圈后发了最后一条:本人宣布终身关闭朋友圈。

事情起源是她转发了一篇骂某导演的文章,为该导演说了几句话。接着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攻击和谩骂。

骂得轻说“不是吧?你不会收钱了吧”,骂得重的直接上升到人身攻击:“你不配”“你干脆回炉重造吧”。

现在的人为什么戾气都这么大?这让我想起了叶嘉莹先生提出的“弱德之美”,“弱德之美”表达了一种克制和隐忍人生态度。

事实上,叶嘉莹先生自己就是“弱德之美”最好的写照。她一生经历战乱、背井离乡、中年丧女,但好友刘秉松聊起她,印象最深的仍然是“淡淡的”处世心境:

“她把负面的东西讲得很美,对于快乐和苦难都看得很平。”

“弱”一点,我们都需要“弱”一点。

01.为什么有的人对任何事都能指手画脚?

曾经问过敬重的前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仿佛掌握了这世上至高无上的真理,对任何事都能指手画脚?

前辈打趣说:害,这不是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嘛。

玩笑归玩笑,现在有谁再拿这句话表明自己“心系远方”,只能当作是反讽了。毕竟,很多时候“心系远方”是这样表现的:

女孩被侵犯时——“活该!让你平时穿那么少!”;

儿童受到虐待时——“养个孩子真操心!谁生孩子谁倒霉!”;

医生、警察遭受暴力时——“活该!谁让你们平时收那么多黑钱!”

国家遭遇灾难时——“XXX赚那么多钱怎么不捐款?!XXX赚那么多钱捐得也太少了吧!”……

文字已让人产生极度不适。

《海边的卡夫卡》说,真正可怕的东西是“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

也许不用白费时间思考他人的行为,你只需要明白,这很低级,足矣。

02.放过你的情绪吧

现在的人,调动情绪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心情好很难,所以一有点值得开心的事恨不得发满屏的“哈哈哈”昭告天下;

因为谈恋爱很难,所以一看见明星拍戏演情侣就哭着喊着说“就地结婚”,看见明星离婚又愤恨决绝说“我再也不相信爱情”;

因为“被看见”很难,所以遇到不认同的观点,就一定要上去阴阳怪气地反驳两句,有的甚至要置人于“死”地。

活得张牙舞爪,活得喊打喊杀,不累吗?

我一个前同事小嘉,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天发20多条朋友圈,内容只有一个:控诉工作以来对自己“不好”的公司和同事。

小嘉每条朋友圈都扬言“要报警”。如果不是和她共事过,可能真的会被骗。毕竟我们一帮前同事都知道,那些所谓的“对她不好”,只不过是正常指出她工作中的失误而已。

有一次,一个前领导担心小嘉工作中有负面情绪,找她谈心。

谁知转眼就被她写成“无良领导妒忌我工作表现好,对我实施职场霸凌”。

一开始,小嘉的朋友圈还有人留言说“太可恶了”。渐渐地,她发任何内容都无人问津。

后来小嘉在朋友圈消失了。最后一次得知她的消息:

小嘉的父母察觉她最近神经衰弱,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她长期精神紧绷,甚至出现了幻觉。她生病了。

03.不能只有“情绪自由”

小嘉的事件让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我们身边很多这样的人。

网上无端语言攻击他人的,看不顺眼一键举报他人的,恶意揣测诽谤诋毁他人的……

只不过小嘉从网络上走到现实,被我们看见。换言之,还有更多看不见的人,也许活得更累。

但“累”不是利用情绪中伤他人的借口,呼吁“情绪自由”的今天,讲究“弱德”同样重要。

前不久微博有个热搜“陶勇医生和董卿都好温柔”。陶勇医生参加《朗读者》,讲述了他给一个生命快到尽头的王阿婆做手术的故事:

王阿婆失明已久,身上还有其他恶性疾病,但她非常希望能恢复视力,在人生的末尾给自己做一件寿衣。

这个故事很感人,但我最受触动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

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陶勇医生平静、详细,情绪是淡淡的。备受感动的董卿眼圈已经红了,但眼泪最终没有掉下来,平稳地读完了陶勇医生写的故事结尾。

这个时代,煽动情绪、掀起轩然大波空前简单。

最可贵的是忍住快要冲破胸腔的冲动,感受因克制而产生的隽永。

想起开头鲁迅说的那句话。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确实都和每一个“我”有关。

但如果你并非善意,甚至出言不逊。

那么请欣然接受一句:关你 P事。

上一章 来呀 有一点点小激动呢最新章节 下一章 要变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