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三都赋
本书标签: 古代  复仇  大女主     

第五章 朝堂风云

三都赋

两位大人到朝房时,蔡京和童贯等人已经到了多时。 大宋上朝是要遵循严格的流程的,每次上朝前都要在朝房等候等级入册最后再由专门负责的公公领着进殿。

蔡京吾如今看着这延福宫甚是欣慰啊,也算是没有白费心思。

童贯妄自言道:

童贯这便都是你我的功劳啊,若无我们几人呕心沥血,哪有今天的延福宫!

蔡京忙拦着童贯说:

蔡京童大人此言差矣,这建成延福宫的最大功劳还应归在官家身上,若无官家对我等的信任,我等是没有机会能为官家分忧的!

童贯忙拱手作揖:

童贯是是是,蔡大人说的是,是奴口不择言了!

监察御史李纲傲然立在门前,和一群人格格不入。

  张邦昌和朱伯材一同拱手向李纲做见面礼。

张父李大人新年好。

朱父李大人新年好。

李纲大人也回礼道:

李纲张大人,朱大人新年好。

实际上,这个时候,一个由科举考试进入朝堂的士子,除非是底气贼足的战斗天才,还得让他有无可比拟的生死忧患家国情怀,最后还要敢于面对主和派在朝中举足轻重的身份与位置,将自己的生死放置于天下社稷之外。

  李纲就是这么个人。

  可他的位置在朝中并不显赫。

  他是政和四年的新科进士,在朝中并无党派羽翼护身,这两年能在险恶的朝堂上立足实属不易。他的位置不仅不能算显赫,甚至都可以说没有位置。

  但李纲却是主战派的中坚力量。

  严格来说,朱伯材也是主战派人物,但其立场并不那么十分明显。张邦昌严格来说则是主和派,可他却并不想依附于蔡京,但他在明面上却束手无策,不敢与其针锋相对,只得附议其政治理念。

  此时与辽边境战事并不吃紧,主和主战的意味并不鲜明,只是普通的党争。

  故而在面子上,张邦昌与李纲还是过得去的。而张邦昌与朱伯材,却是旧有的交情颇深。

  童贯与蔡京见张邦昌与朱伯材走来,先露出了笑容,而后拱手行了见面礼。

  张邦昌赶忙走上前回礼:

张父蔡大人童大人新年好哇!各位大人过年好!

朱伯材只是拱了拱手。

蔡京边笑边点头,童贯和其他人答道:

童贯张大人与朱大人同喜呀!

童贯与他人不同,他本是一阶宦官,不仅身居要职,还挂了西征西夏的将帅之衔,可谓挣尽了宦官的面子。凭着官家的恩宠,就是天上神仙都要礼让他童贯三分。好不威风!

童贯大人们这就进殿上朝吧,大人们请。

一干人等随着领事公公进殿。 “官家到!” 大人们闻声站好,一齐跪下:“祝官家丙申新岁大吉,圣体康健。祝我大宋国运昌隆,万世太平!” 皇上道:

宋帝赵佶众爱卿平身。祝各位卿家新岁大吉,大宋荣光必得多仰赖各位卿家前赴后继与呕心沥血。祝我大宋子民生活和乐,大宋繁盛万国来朝,享国无期!

众大人齐声拜道:“官家万岁万万岁。”

  皇上问蔡京:

宋帝赵佶蔡卿今年的花石纲准备的如何了?

蔡京回皇上的话,入冬以来臣一直在着手准备花石纲,臣知道今年延福宫与上清宝菉宫相互打通,怪石工程的修建今年定要愈发扩大,尤其是今年又要引进太湖石,太湖石的孔洞即是其精华价值的体现,打捞就实属不易,想要千里迢迢运到东京城来,更是难如登天……

果不其然,美其名曰的新年第一次朝会,聊的果然是国家特特重要的大事:打捞太湖石。

  过了不知多久,皇上终于算是说上了个正经事:

宋帝赵佶今年对西夏的征讨,童大人仍要尽心尽力。

童贯赶忙回道:

童贯这全是官家相信微臣,微臣才有了这为国尽忠的机会,微臣必死命护我大宋边境安宁。

宋帝赵佶不仅是宋夏边境,在东北,女真人也有崛起的态势,只是至今还未危及到我大宋。辽朝国力日渐势微无暇南顾,不可不说这是一个收复幽云地区的好机会。只是女真人崛起速度之迅猛,可谓令人惊异,但短时看来,自是难以成为可与契丹向抗衡的势力,没准即如跳梁小丑般盛气几天,绝不可成气候。

李纲大人刚要进言,皇上又说道:

宋帝赵佶今日乃是游园会,众爱卿便于延福宫好生游玩,不必拘礼。

这就算是新年的第一场朝会,莫名的自信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充斥满朝,他们都坚信,大宋定会福寿绵长,一定会的。

上一章 第四章 就是有缘 三都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