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林深见梅落
本书标签: 古代  中医  古代穿越     

皇宫大改革

林深见梅落

平王头痛了两天后在文华殿宣布,把那些值钱的古玩字画金银玉石什么的都收到库房,他留三座宫殿,剩下的分给文武官员们住,一座宫殿住五个,再余下的,关门落锁。对住宿者只有两条要求:住归住,要爱惜,不能损坏;要讲卫生,不准搞得脏兮兮臭哄哄的。

有人出来反对:“殿下,这是皇宫啊,是皇家所住,怎能让众官员也住进来?还有,以后您的妃子们怎么办?”您不怕妃子们那什么或被那什么?

平王:“我只两个妃子,所以我留三座宫殿,一座给她们住,一座给大点的儿女们住,一座备用。这里的宫殿一座就顶大户人家一家,没毛病!再说,这么大个宫城,你出钱养?”

这谁养得起,给他们十倍身家也养不起呀,那些反对的人把话默默吞进了肚子里。

平王又下令,宫中园丁,留下几个,够打理御花园的就行,厨子留下十来个,够给他们做饭吃就行,伙食按他们在襄阳时的标准来,做大锅饭,这样省时也省钱。剩下的,送出宫。若不愿意干也行,厨子就从军中调来几个。

那些宫女太监?每殿留下两个太监搞卫生,浣衣局的宫女留下部分,够洗老太妃们的衣服就行,剩下的,吴大夫他们那边正缺人,有愿意过去帮忙的,送去帮忙,按日结工钱,勤快能干的以后可留太医院。梁道长和吴大夫都说了,以后鼠疫还会来,会一直需要人手,这些宫女太监伺候人总是会的,可以当护工用。不愿意去帮忙的,同意出宫,愿意去哪都给开路引。正好空出房间给护卫们住。

那些老太妃,蛮夷已经杀害了一部分,剩下的,都集中在慈宁宫养老吧,不愿意的,同意出宫。

平王这翻指令一出来,有些迂腐的文官直接哭上了:“我滴个殿下呀,我们真的没穷到这种地步,真的不至于,不至于!”

平王懒得听他们哭诉,直言:“这种寒冷多灾的天气还要持续至少十多年,粮食产量显著下降,每年都有大批平民冻饿而死,瘟疫频发,全国还没统一,战乱频起,赈灾、抗疫、打仗,哪个不要花钱?钱从哪来?粮从哪来?不省着点花怎么渡过这场天劫???”

没人敢再哭。

武官就相对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听说可以住皇宫,开心得不得了。至于那些漂亮的宫女,平王军军纪严明,他们也不敢动,还是放出去吧,省得搁身边出事。

平王又来了一句:“大家都住一块儿,离得近,商议事情也方便。你们也不想大冬天时,天不明就起床,在寒风冰雪中走半个时辰来上朝吧?未来十来年可是会越来越冷的哦!”

这下,没有文官再反对,他们可没有武将们那一身铜皮铁骨,天太冷,真的会冻死人的!

于是诺大一座皇宫,就这么成了平王及其属下的集体宿舍。

京城的百姓听到这个事情后,连连感慨:这个平王殿下真是太节俭了!

也有见过“大世面”的对此嗤之以鼻:“果然是小地方出生的人,没见过世面,小家子气!”

还有人大骂平王不孝:“那些太妃都是他的奶奶,有这么苛待奶奶的吗?”

有人回怼:“你见过几个叫爷爷的小妾叫奶奶的?再说那些太妃们就算待遇没以前好了又怎样?她们什么都不用做,丰衣足食,还有人伺候,日子比咱们老百姓可是幸福得多了,你自己都吃不饱饭,还操心富贵人家福享得够不够舒坦?你先操心操心自己吧!”

那些太妃们,除了生病的、年老体迈的,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伺候的宫女、太监大部分都被送出宫了,穿衣、梳头、叠被、吃饭什么事情还是要自己来的,如果这点还指望像以前那样都是让宫女伺候,那就出宫吧,去看看外面的百姓都在过什么苦日子。再说平王妃和平王侧妃在家里的日子还没太妃们的过得舒坦呢。

这样一整,有些太妃们也出宫了,正好她们也想家。自从入了宫,她们就像被锁进了一个超大型的鸟笼子里,就像被圈养的金丝雀,锦衣玉食,但也没了自由,独守空闺几十年,宫中的日子,孤寂而漫长。她们也都曾是小康之家的女儿(大荣朝的皇帝怕外戚独大,秀女不选大富大贵之家),如果她们当初不曾入宫,也许现在都儿孙满堂了吧。有些老太妃们的母亲还活着,听说能接女儿出宫,也激动得痛哭流涕,多年骨肉分离,终于能得一聚了。

宫女太监们,有一些人选择了出宫,更多的人选择留下,现在外面并不太平,好多人早跟家人失去了联系,不知道家人还在不在,回家有没有容身之处。京城又发生大疫,想找个谋生的活计估计都困难。不如先去给大夫们帮忙吧,也许以后能留在太医院,也是一个铁饭碗。

但是这呼呼啦啦快一千多人具体怎么安排?有人大手一挥,都交由那个小大夫,让他安排。

至于哪个小大夫,不用细说,大家心照不宣。

于是当一千多太监宫女被送到梅襄所在的清水寺外时,梅襄有些哭笑不得,她是“太监”没错,但她不是真太监啊,咋都交给她了?不过看到这么一大群人来,这么呜呜泱泱排到外面大街上的一大群人,梅襄又很高兴,她正好很需要帮手,特别需要!

京城原是一个近七十万人口的大城,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超级大的城市了,想想遂丘县才五六千的人口,驿州府城还不到两万的人口,就知道京城是不是超级大城了。可是天灾、战乱、瘟疫、蛮夷的屠杀,人口生生减少了一半还多,现在还剩不到三十万。就这不到三十万人口,鼠疫感染者有三四万,还陆续有新发,梅襄他们加上后来的大夫军,也就不到200个大夫啊,200人负责30000多患者,平均下来一人要负责150个,京城后来有很多大夫经过培训后也参与抗疫,但这样加起来也就不到400人,每个大夫还是要负责七八十个。这真的是能把人累晕累残的节奏。

军中的民夫大多数已经调过来照顾患者,后来那些被抄家的大户人家的下人也被派过来照顾患者,加上自愿加入护理大军的普通老百姓,终于有两千多人参与照料,这样每个大夫手下能有五六个人手,一起照顾七八十个病人,大夫们终于能喘口气。

还是因为梅襄“太监”的身份,她负责的这片坊区很多女病人都被优先安排到了她这,她一个人负责百十来个女患者,她看诊开药都忙不过来,可有些女病人,人都快要病死了,还不让民夫、和尚照料,那些民妇、丫鬟、婆子的分来的又少,远远不够用。而且防护培训也是个大事,已经相继有大夫、民夫、百姓、下人在照料患者时被传染。不能随随便便就拉人上岗,岗前培训得做到位,哪里有现成的人手去照料她们?封建贞操思想真是害死人,害死人!梅襄很头大!这群宫女太监的到来,真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梅襄、林深都在清水寺,这里共有十个大夫,收了附近约一千个患者,梅襄留下百十来个宫女太监,剩下的分别交给吴大夫、葛大夫等她信得过的人,请他们好好待这些人,别被人欺负了,尤其是宫女。这些宫女太监正好方便照顾女病人,吴大夫他们也都挺高兴。等把这些人分配完,由士兵带着交由各处,天都黑透了。

梅襄给宫女太监们排好班,四组人,三班倒,让人带她们去附近的刘府安排住宿,顺带明晚才上班的连夜赶制点防护服,给明天一早上任的人穿,其他班次的也是这样依次赶工做衣服,布料她已经跟管这片的将领申请,应该已经送到刘府了。特殊时期,大家互相照应,等这几天过去,就能轻松点了。

而这个刘府,原来是一个通敌卖国的权贵的家,又大又奢华。刘家的主子们都已经被斩杀,还剩很多下人,现在都被送去另一个地方照料鼠疫患者。

对于这些下人们,平王也有令,表现出色的,可解除奴籍,偷懒耍滑的,罚去做苦役,故意动手脚致使他人染疫的,全家连坐。因此那些下人们,倒也能认真干活。

平王军接手刘府后,把财产清点归公,剩下那么大个院落,正好给他们大夫、民夫们住,现在再来一批宫女太监也住得下。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手,梅襄明显感觉轻松了一些。然后梅襄发现,她手里这些宫女,护理、防护似乎都懂一点,培训起来上手也快一点。梅襄有点纳罕,宫女太监会伺候人没错,怎么也懂防护?细问之下才知,他们都是由一个老宫女教的,他们说那个宫女懂很多,人也好,就是有时候会说一点别人听不懂的话。梅襄问那宫女去哪了,他们说好像分到葛大夫那一组去了吧。

梅襄的直觉告诉她,这可能是个老乡。但她现在没空去找老乡,她要照料病人。现在是来了一群宫女太监充当护士、护工,但医生还是不够啊。她还是忙,忙着每天观察病人的情况,忙着调整药方,只是不用那么焦头烂额了而已。

上一章 一座城起死回生 林深见梅落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进宫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