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油麻地的趣事
本书标签: 校园  平凡  校园     

第四十二章

油麻地的趣事

五年级第一学期刚下来三分之一,时值深秋,油麻地小学的所有草房子的屋檐口,都插上了秦大奶奶割下的艾。插这些艾的时候,同时还混插了一株菖蒲。艾与菖蒲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发出了一种让孩子们一辈子总会记住的气味。上课时,这种气味,就会随风飘入室内。树前的大河,因两岸的稻地都在放水搁田以便收获,河水一下涨满了,从稻地里流入大河的棕色浮萍,就随着浩浩荡荡的河水,日夜不息地向西漂流。两岸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把秋意刻上人的心头。

就在这个季节里,杜小康突然终止了学业。

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一心想发大财的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购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又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了买下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放在家中,慢慢地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这天,装满货物的大船行在了回油麻地的路上。杜雍和一心想着早点赶回油麻地,便扯足了风帆。大船就在开阔的水面上,微斜了身子,将水一劈两半,船头迎着风浪一起一伏,直向前去。杜雍和掌着舵,看着一群水鸟被大船惊起,飞上了天空,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意。他一边掌舵,一边弯下腰去,顺手从筐里拿了一小瓶烧酒,用牙将瓶盖扳掉了,不一会工夫,就把瓶中的酒喝了一个精光。他把空酒瓶扔到了水中,然后很有兴致地看着它在船后的浪花里一闪一闪地消失了。他开始感到浑身发热,就把衣服解开,让凉风吹拂着胸脯。杜雍和忽然想到了他这一辈子的艰辛和这一辈子的得意,趁着酒劲,让自己沉浸在一番酸辛和快乐相融的感觉里,不禁流出了泪水。

后来就有了醉意,眼前一切虚幻不定,水天一色,水天难分,船仿佛行在梦里。

前面是一个大河湾。杜雍和是听见了河湾那边传来一阵汽笛声的,也想到了前面可能来了大船,必须将帆落下来慢行,然而却迷迷糊糊地作不出一个清醒的判断来,更无法做出敏捷的动作来。大船仍然勇往直前。杜雍和突然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堵住了他的视线,吓出一身冷汗来。他猛然惊醒,但已迟了:他的大木船撞在了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上。未等他反应过来,就觉得船猛烈一震,他被震落到水中。等他从水中钻出,他的大木船以及那一船货物,都正在急速沉入水中。他爬到还未完全沉没的船上大声喊叫,但没有喊叫几声,水就淹到了他的脖子。脚下忽然没有了依着,他犹如在梦中掉进了万丈深渊,在又一声惊叫之后,他本人也沉入了水中……

拖船上的人纷纷跳水,把他救到岸上。他醒来后,双目发直,并且两腿发软,无法站立起来。

人家帮他打捞了一番,但几乎什么也没有捞上来:盐化了,只剩下麻袋;纸烂了,已成纸浆;十几箱糖块已粘成一团;……

大红门里,那些房子真正成了空壳儿。

不久,杜小康的自行车被卖掉了。因为还欠着人家的钱。

不久,杜小康就不来上学了。因为杜雍和躺在床上,一直未能站起来。家中必须挤出钱来为他治病,就再也无法让杜小康上学了。

桑桑那天到河边上帮母亲洗菜,见到了杜小康。杜小康撑了一只小木船,船舱里的草席上,躺着清瘦的杜雍和。杜小康大概是到什么地方给他的父亲治病去。杜小康本来就高,现在显得更高。但,杜小康还是一副干干净净的样子。

桑桑朝杜小康摇了摇手。

杜小康也朝桑桑摇了摇手……

与桑桑家来往最密切的人家,是邱元龙邱二爷家。

邱二爷家独自住在一处,离桑桑家倒不算很远。

邱家早先开牙行,也是个家底厚实的人家。后来牙行不开了,但邱二爷仍然作檐客,到集市上介绍牛的买卖。姓王的要买姓李的牛,买的一方吃不准那条牛的脾性,不知道那牛有无暗病,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懂行的中间人作保,而卖的一方,总想卖出一个好价钱,需要一个懂行的中间人来帮助他点明他家这条牛的种种好处,让对方识货。邱二爷这个人很可靠。他看牛,也就是看牛,绝不动手看牙口,或拍胯骨,看了,就知道这条牛在什么样的档次上。卖的,买的,只要是邱二爷做介绍人,就都觉得这买卖公平。邱二爷人又厚道,并无那些檐客为一己利益而尽靠嘴皮子去鼓动人卖,或鼓动人买。他只说:“你花这么多钱买这头牛,合适。”或说:“你的这条牛卖这么多钱,合适。”卖的,买的,都知道邱二爷对他负责。因此,邱二爷的生意很好,拿的佣金也多。

邱二妈是油麻地有名的俏二妈。油麻地的人们都说,邱二妈嫁到油麻地时,是当时最美的女子。邱二妈现在虽然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但依旧还是很有光彩的。邱二妈一年四季,总是一尘不染的样子。邱二妈的头发天天都梳得很认真,搽了油,太阳一照,发亮。髻盘得很讲究,仿佛是盘了几天才盘成的。髻上套了黑网,插一根镶了玉的簪子。那玉很润,很亮。

邱二爷与邱二妈建了一个很好的家:好房子,好庭院,好家什。

但这个家却有一个极大的缺憾:没有孩子。

这个缺憾对于邱二爷与邱二妈,是刻骨铭心的。他们该做的都做了,但最终还是未能有一个孩子。当他们终于不再抱希望时,就常常会在半夜里醒来,然后,就在一种寂寞里,一种对未来茫然无底的恐慌里,一种与人丁兴旺的人家相比之后而感到的自卑里,凄凄惶惶地等到天亮。望着好房子,好庭院,好家什,他们更感到这一切实在没有多大意思。

初时,邱二妈在想孩子而没有孩子,再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时,竟克制不住地表示她的喜欢。她总是把这些孩子叫回家中,给他们花生吃或红枣、柿饼吃。如果是还在母亲怀抱中的孩子,她就会对那孩子的母亲说:“让我抱抱。”抱了,就不怎么肯放下来。但到了她终于明白了她是绝对不可能再有孩子时,她忽然地对孩子淡漠了。她嫌孩子太闹,嫌孩子弄乱了她屋子里的东西。因此,有孩子的人家就提醒自己的孩子:“别去邱二妈家。邱二妈不喜欢孩子进她家里。”

当他们忽然在一天早上感到自己已经老了,身边马上就需要有一个年轻的生命时,他们预感到了,一种悲哀正在向他们一步一步地走来。他们几乎已经望见了一个凄凉的老境。

他们想起了生活在江南一个小镇上的邱二爷的大哥:他竟有四个儿子。

于是,邱二爷带着他与邱二妈商量了几宵之后而确立的一个意图——从邱大家过继来一个儿子——出发了。

仅隔十天,邱二爷就回到了油麻地。他带回了本章的主人公,一个叫细马的男孩。

这是邱大最小的儿子,一个长得很精神的男孩,大额头,双眼微眍,眼珠微黄,但亮得出奇,两颗门牙略大,预示着长大了,是一个有大力气的男人。

然而,邱二妈在见到细马之后仅仅十分钟,就忽然从单纯地观看一个男孩的喜欢里走了出来,换了一副冷冰冰的脸色。

邱二爷知道邱二妈为什么抖落出这副脸色。他在邱二妈走出屋子,走到厨房后不久,也走到了厨房里。

邱二妈在刷锅,不吭声。

邱二爷说:“老大只同意我把最小的这一个带回来邱二妈把舀水的瓢扔到了水缸里:“等把他养大了,我们骨头早变成灰了。”

邱二爷坐在凳子上,双手抱着头。

邱二妈说:“他倒会盘算。大的留着,大的有用了。把小的给了人,小的还得花钱养活他。我们把他养大,然后再把这份家产都留给他。我们又图个什么?你大哥也真是个好主意!”

“那怎么办?人都已被我领回来了。”

“让他玩几天,把他再送回去。”

“说得容易,我把他的户口都迁出来了,在我口袋里呢。”

邱二妈刷着锅,刷着刷着哭了。

这时细马站在了厨房门口,用一口邱二爷和邱二妈都不太听得懂的江南口音问:“院子里是一棵什么树?”

邱二爷去看邱大,去过江南好几回,勉强听得懂江南话,说:“乌桕。”

“上面是一个鸟窝吗?”

“是个鸟窝。”

“什么鸟的窝?”

“喜鹊。”

“树上没有喜鹊。”

“它们飞出去了。”

细马就仰头望天空。天空没有喜鹊,只有鸽子。他一边望,一边问:“谁家的鸽子?”

“桑桑家的。”

“桑桑是个大人吗?”

“跟你差不多大。”

“他家远吗?”

“前面有座桥,在桥那边。”

“我去找他玩。”

邱二爷刚要阻止,细马已经跑出了院子。

桑桑见到了细马。起初细马很有说话的欲望,但当他发现他的话很难让桑桑听得懂之后,就不吭声了,很陌生地站在一旁看着桑桑喂鸽子。

细马走后,桑桑对母亲说:“他是一个江南小蛮子。”

邱二爷领着细马来找桑乔,说细马转学的事。桑乔问:“读几年级?”

邱二爷说:“该读四年级了,跟桑桑一样。”

桑乔说:“你去找蒋一轮老师,就说我同意了。”

蒋一轮要摸底,出了几张卷子让细马做。卷子放在蒋一轮的办公桌上,细马坐在蒋一轮坐的椅子上,瞪着眼睛把卷子看了半天,才开始答。答一阵,又停住了,挖一挖鼻孔,或摸一摸耳朵,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蒋一轮收了卷子,看了看,对桑乔说:“细马最多只能读三年级。”

上一章 第四十一章 油麻地的趣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