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红尘莽夫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励志  幽默     

第二段:水波中学

红尘莽夫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今天是气化投料成功后连续生产的第二天,后续工段相继贯通,下午两点多甲醇精馏工段的精甲醇成功生产,我们为之欢欣雀跃。已经连续奋战了四天的气化工段负责人孙灵明虽然已经十分疲惫,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十分开心的和我们一起小声庆贺着。兴奋只维持了很小的一段时间便化作紧张,下午15时22分,310变电所晃电!虽然只是一瞬,但很多机泵,搅拌器跳停,气化炉的氧煤比不断上涨……其他工段也是出现各种问题,一时间操作大厅的气氛紧张到一个极点。

气化工段因为孙灵明的指挥得当,规避了停车的风险。刚刚还在和我们聊着有多累多热的“孙大爷”,第一时间发现了晃电,在低甲的警报刚刚响起时,他便拿着对讲机一边指挥我们中控遴选主次,一边有条不紊安排现场操作人员的分工。在中控他一直督促着:“调整压力,一定要控制好氧煤比。查清楚有多少设备跳停。”气化中控的四个操作工在孙部长的指挥下紧张的做着自己的事情,随着设备一台台的恢复正常,我们因为晃电而紧张的情绪,慢慢的平抚下来。等到中控因为晃电而跳停的十六台设备都恢复正常后,我情不自禁的长舒了一口气,习惯性的看了看孙部长。但见他目光如炬的注视着控制面板,对着对讲机指挥着现场的工作人员。

对了,就是这双眼睛。我们为之追随的就是这双眼睛。从2014年10月调入煤制氢部门的第一天学习,直到工作如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双眼睛,有人说,眼睛是会说话的,原初我不信,直到遇到了我们孙部长,我才相信这句话。上课的时候,他的眼睛是亮着的,那是智者灌输知识的时候,向我们敞开的一扇窗户,让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知识了解到他的理论功底有多扎实,为人师表有多敬业。园区施工阶段,现场指挥调度的时候他的眼睛是亮着的,一边安排我们学习摸索理论和实地的不同和相同;一边和东华,华建的负责人,操作工沟通;一边协同电工,仪表对照图纸调整设备原件,那是作为负责人调度指挥的锐意,交涉沟通睿智,认真负责的坚持。我记得我数过从园区门口到气化岗位的步数是2018步,我不清楚,这两年,他走了多少步,但是我清楚记得,前三天投料的时候,他从早上八点上班忙到夜里一点还在对讲机里指挥工作。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到现场,但一些琐碎的事情是不必要去的,为了保证成功投料,他仍然坚持去。我亲历过一些,印象深刻的是8月20号周六晚上。当时因为空分的问题,气化投料成功后被迫停车,中控,现场都在忙碌着,约九点多了,中控工作趋缓,孙部长安排我取到停车操作票去现场配合进行倒盲板作业。倒盲板的作业的顺序是有先后的,需要现场操作工和维修工一起配合操作,还要注意类似管道压力等细节。大家正在一起讨论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由操作大楼走来。已经工作了一天多的孙部长还是放心不下,又一次来到现场。他召集现场操作工和维修一起,安排好倒盲板的顺序,调配人员去六楼调整蒸汽等作业。我随着现场操作工来到六楼调整抽引大阀,不经意抬头,又看到孙部长,虽然已经连续忙碌了几天,但他的眼睛依然那么的亮,他正注视着我们的工作,在七楼,操作工和维修工们正在忙碌着更换烧嘴,气化停车有条无紊的进行着。

记得乒堂名将张怡宁取得多次奥运冠军后接受采访时讲过心得:“和对手交手前,观察对手,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当对方和你最后握手的时候,你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而对方的心里或许已经认输了。”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当你走入这扇窗口的时候也就是走入对方的内心。对人如此,对那些设备工艺又何尝不是。跟着孙灵明后面两年的时间,在最初的理论学习,他不是照本宣科的对我们谈工艺,谈图纸,而是借着图纸和工艺和我们谈生产,谈经验。在讲到气化炉时他和我们谈过,“在六国培训时,一次气化炉的压力不正常,波动很大,当时他们的操作工一直找不到原因,我就想是不是上升管那里堵了,水压不稳。最后他们拆开的时候就是这个情况。”谈到渣水工艺时,他跟我们说:“你们不要小看,这个澄清槽下面的这个泵,一旦这个泵不打量,时间长了,澄清槽里面渣滓一多,扒料机就可能绞断。六国他们那次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扒料机断了,还安排人上去,人力去推。有时候你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就这么循循善诱的,课讲完了,理论学到了,经验也学到了。现在回味他上课的内容,很多的都是平时工作时你可能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而对于工艺和图纸,则很自然的印在我们脑海里,感觉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

每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的存着一些执念。当你和对方聊的这些他所坚持的执念的时候,你可以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一丝或强或弱的光亮。而我们的负责人,当你和他聊的工作上的情况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这丝光亮。从2015年6月进入园区工地到现在投料成功。我们一直跟在他的身后看着他忙碌,看过很多次他和东华工作人员沟通时,他的眼里所泛的这种光亮。“很多的时候你都需要跟别人沟通,如果你沟通不好,前期工作做的不扎实,后面的安排就可能安排不下去,你不单要顾好份内的事情,还要兼顾好其他工段,其他单位对我们工段可能造成的影响,”孙部长在休息的时候跟我们这么说过。

其实,做得再好,也有苦恼的时候,坚持的再多,也有疲惫的时候。人无完人……

一次是因为现场操作人员的嬉戏打闹,孙灵明作为负责人被副董事长叫去批评了一通,回来的时候,他召集我们开会,只说了一句话:“做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就这么看着他站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他眼中的光黯淡了一下。

还有一次,是在煤水油污事件后,(当时煤水的废水池,因为有油污进去影响到了水中的净化菌,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副董事长来现场检查工作,大领导来,我们自然要谨慎对待。他来到沉渣池旁时,刚好我在进行捞渣工作,看着那一滩滩的煤浆,一池的黑水,副董事长轻声的说道:“这黑水不好办啊。”等到领导走了,孙部长过来的时候,我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他异乎寻常的没有说话。而是站在沉渣池旁,默默的注视着黑水,眼中的光亮若明若暗的闪烁着。

我曾经因为每个月交稿的问题和他聊过工作的时候要面对的问题。他也说过:“一方面是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沟通协调友方单位,现场的设备,工艺要细致入微的检查,核对,工段的各项工作安排,能想的多细就要准备多细。另一方面,现在工段的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经验也是层次不齐,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安排不同的事情。总之就是要理清主次,一步步的做,一步步的安排。”在着力准备写这篇孙灵明的个人事迹的时候,我准备了很多事迹,材料,当真正能代表这些事迹的还是在投料的那三天和晃电的那一天,这三天的坚持,其实是他工作的一个缩影,正是因为他平时的坚持不懈,才能在那投料的几天中将所有的问题抹杀,保证投料的顺利进行,每一次都是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或许你可以看到的是那天晃电的时候,他沉着冷静的指挥,但是你看不到平时,在工地现场,他一点点对照图纸的审核,一句句发人深思的总结,一步步查找管线的坚持。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却又是一个强大的人,这是匠人精神。褚时健有之,马云有之,我们曙光亦有之!

上一章 第一章:最后落榜(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红尘莽夫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段:抉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