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本书标签: 短篇  成功心理  通俗读物 

如何在忙碌中找寻目标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都市的快节奏,让置身其中的人忙得如陀螺般转。随便找个朋友,问他最近怎么样,其回答十有八九是一个字:“忙!”

似乎“忙”已经成了都市人的常态。都市米贵,居住不易。暂时坐稳了房奴与还未做成房奴的人,整天疲于奔命。告别了房奴生涯的人,或许又是车奴、卡奴。纵然已经步人小康的人家,也丝毫不能有所怠懈,为了支付各种费用,很多人搞得自己就像那些蹬着小铁笼子不停转圈的小老鼠一样,无论蹬得多快,多卖力气,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依然困在笼子里。在忙忙碌碌中,生活被塞满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不得不为其奔波。

我们可以很忙,但一定要忙得有价值。浑浑疆疆如没头苍蝇似的忙,除了证明活着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最好能够知道,自己每天是为什么而忙碌。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 就像漂浮在海上一只无舵之船随波遂流,船不是触礁,就是搁浅,或者被卷人漩涡原地打转。浑浑疆疆地生活,是许多人陷人生困局的原因之一因为, 假如你不知道你的方向,那么哪一种风对于你来说都可能是逆风。

在我们的生活中, 路标处处可见。每一个路口,每一个街道拐租,路标都在提示着我们,我们到达了哪里,离我们的家、公司、学校还有多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目标,就不可能使生活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也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是绝对必要的。如果没有空气,就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

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事实最贴切地说明了“ 人不能没有目标地活着”的道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越南行医的精神医科专家弗兰克尔不幸被俘,后来被投人了纳粹集中营。他经历的极其可怕的集中营生活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是为寻求意义而活着。在集中营里他与他的伙伴们被剥夺了一切——家庭、职业、财产、健康甚至人格。弗兰克尔不断地观察着丧失了一切的人们,同时思索着“人活着的目的”这个老生常谈的最透彻的意义。在此期间他曾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残害,然而他仍然不懈地研究着集中营的看守与囚徒双方的行为。最终他完成《夜与雾》一书。

在此书中,弗兰克尔用极其真实、有力、生动的论据和论点简述了人活着的目的。此书对于世界上一切研究人的行为的学者来说,都是极有价值的。弗兰克尔的理论是在长期的客观观察中产生的,他观察的对象是那此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即所谓失去生命的人们。在亲身体验的囚徒生活中,他还发觉了弗洛伊德的错误,并且反驳了他。

弗洛伊德说:“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态度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布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能,所以行为变得几乎无以区别。”而弗兰克尔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却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中,有的人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他还从实际中悟到:“当一个人确信自己存在的价值时,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而那些没有目标地活着的人早早地毫无抵抗地死掉了。

在那充满死亡意味的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的一位好友曾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弗兰克尔否定了这位朋友的悲观人生态度,鼓励他说:“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当然,怎样做才能有贡献?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

“有了清楚的梦想,加上反复地充实与描画,梦想就能变成目标。”目标经过细致认真的研究,对胜者来说,就可看成行动的计划。胜者认为,当目标完全融于自己的人生时,目标的达成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上一章 有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目标专一的人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