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作者娱乐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哇塞  定时弃坑啊哈哈     

第十七章

作者娱乐

烛龙[zhú lóng]

中国古代神话山神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9个义项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山神,据《山海经》中记载,烛龙长千里,居住在章尾山。现代人在洪荒流中杜撰了烛龙创世,烛龙在中国神话中只是无名神人的下属,依靠火精照耀一方,本身并无威能[1]。

烛龙最早是一条赤色的无足之龙,据郭璞《山海经传》所说,烛龙在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撞断不周山后,依靠口中所衔的火精照亮无日之国,据《后汉书》记载,其火精源于无名神人赐下的火把[2]。

中文名

烛龙

外文名

Aurogon

别名

烛阴

出处

《山海经》

上司

鹓、噎、应龙

快速

导航

神话形象历史考证烛龙之说

传说由来

烛龙之说的由来,郭璞、王逸等古人都曾给出过自己的解释,王逸于《楚辞章句》说“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山海经校注》:“炬,可以照明,为烛”、“烛照九阴之幽隐,烛龙之称烛阴,盖以此矣”。[3]而郭璞于其《山海经注》说“烛九阴”意为“烛照九幽之处”,并非烛龙的名字。

神话形象

烛龙最早形象出自《山海经》,郭璞注《山海经》时又详细描绘了烛龙的具体形象。说烛龙是一条红色皮肤的一足之龙,住在北方极寒之地, 身长千里,在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撞断不周山后,依靠口中所衔的火精照亮无日之国。

古代文献中关于烛龙形象的文字描述,主要有三种,分别出自《山海经》、《淮南子》和郭璞的《山海经注》。三种说法均为人首龙身,大同小异。

《山海经》是这样描述烛龙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綮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4]。”

战国时《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汉代王逸注解《楚辞》此句说:“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认为烛龙凭借火烛,照耀西北幽冥国度。”同在汉代的《淮南子· 地形训》载:“烛龙在雁门北 ,蔽於委羽之山 ,不见日 ,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

山海经中的烛龙

无独有偶,晋代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5]。”现代神话学家袁珂疑王逸所谓“烛”,即此“火精”[6]。

明代《说郛》 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温,行南时大,行北时严杀,烛龙即日之名。”

烛龙有没有脚是其具体形象的唯一争议,《淮南子》:“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说烛龙在雁门北见不着太阳的地方,没有生脚。到了晋代郭璞《山海经注》:“(烛龙)龙身一足”,烛龙又有了一只脚。

历史考证

古籍记载

烛龙的最高定位出现于元明之际,被认为是太阳的另一个名字,但在《山海经》中,烛龙远没有如此高的地位。

《山海经》:“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鹓……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闲出没,司其短长”,“.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司掌日月以及白昼、黑夜时间长短的鹓,和总司日月星辰的颛顼之后——噎,可以说是烛龙的上司和主人了。

王逸认为烛龙只是寻常的龙,注《楚辞》“日安不到,烛龙何照”一句,说:“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无独有偶,郭璞注《山海经》时,也同样如此认为,引《诗含神雾》说:“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往照天门中也。此所谓“烛阴”也”。

而在《后汉书》中,也有“征烛龙令执炬兮,过钟山而中休”,烛龙被神人征召,要手执火炬,直到到了钟山,才能稍作休息[7]。

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是谓烛龙”,到汉以后的各类神话典籍,如上述王逸所撰《楚辞章句》、郭璞所著《山海经注》,也如王晫所撰《龙经》,都称烛龙为龙,同时在《山海经》中烛龙也是钟山山神。但在明代《说郛》中烛龙却是成为了太阳的象征,可以见到明清之时,烛龙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8]。

而在明代,烛龙紧追应龙其后,也成为了皇家的祭祀对象,号神烈山之神,位享地祇坛,与五岳、五镇等众多山神同列,与顺天佑畿辅时的应龙神一样并非是单纯的异兽,或是纯粹的龙种,而是兼具多种神格的龙中之神[9]。

现代考证

在现代洪荒流小说与营销号文章里,烛龙成为了创世神,但在中国正统的神话里烛龙与创世没有任何关系,曾有学者专门撰文驳斥了如今营销号所谓的烛龙为创世神之说。

最早的学术研究也只说烛龙是明代某个版本的盘古部分能力的原型,与并没有将其直接等同为创世神,更没有说烛龙有创世之能。最早的盘古形象出现在三国时期,与烛龙没有任何关系。除了烛龙之外,学术界认为的盘古原型除了烛龙还有盘瓠[10]。

诗中的烛龙

曾有学者于其文章中直言:“盘古神话当是魏晋间由南方民族传入者。盘古之主要事迹为开辟天地和化生万物,然诸书述烛龙,却全然与开辟和创世无涉,《海外经》所谓“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云云,也与创世无关,明代《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记》所谓“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夜。”显系以意捏合盘古与烛龙。”

神话学家袁珂也说:“烛龙之兽性高于人格化,实在难以进位于天神之列”,认为将烛龙称为天神都已经言过其实。

烛龙之说

说法观点

其一,烛龙即太阳说。此说最古,上引《易纬乾坤凿度》即开其先河。清人俞正燮发明其说,其《癸巳存稿·烛龙》条备引古书烛龙之文,认为“烛龙即日之名”。并称烛龙之说出自盖天说宇宙观。

其二,烛龙即火烛说。姜亮夫《楚辞通故·烛龙》所据材料全抄自俞氏,但其说却大相径庭,他认为“烛龙”即“祝融”之音转,烛龙传说即“祝融传说之分化”,又谓:“古人束草木为烛,修然而长,以光为热,远谢日力,而形则有似于龙。龙者,古之神物,名曰神,曰烛龙。”

其三,烛龙为开辟神。袁珂《山海经校注》把烛龙与开天辟地的盘古等同起来,并说:“说者谓此神当即是原始的开辟神,征于任昉《述异记》……信然。盘古盖后来传说之开辟神也。”

反对观点

以上诸说实皆一面之词,俱不可从。

第一,烛龙“视为昼,瞑为夜”(《海外北经》),有似于日,然《天问》谓:“日安不到,烛龙何照?”《淮南子·地形训》谓:“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诗含神雾》云:“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明谓烛龙所在为日照所不及的幽暗之域,则烛龙非太阳明矣,故“太阳说”不可从。

第二,“烛龙”与“祝融”固然声韵相近,但典籍中所载祝融之事和上引所载烛龙诸事全不相涉,而以“烛龙”之名缘乎“束草木为烛”之形,则纯属想当然之词,且烛龙之神异又于草木之火烛何涉?故姜氏“火烛说”亦不可从。

第三,盘古为开辟神,其主要事迹为开辟天地和化生万物,然诸书述烛龙,却全然与开辟和创世无涉。《海外北经》所谓“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云云,也与创世无关。《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所谓“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显系以意捏合盘古与烛龙,袁氏“烛龙为开辟神说”,正为此说所误[11]。

纠错

参考资料

[1] (清)俞正燮著.《癸已存稿 15卷》.商务印书馆.1987:215

[2] 郭璞.山海经传.中华书局.2014:173

[3] 烛龙神话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引用日期2012-11-03]

搜索发现

手机游戏排行榜

王者荣耀

斗罗大陆

叶之秋

专栏作家

上古神话中比盘古还资历老,实力强的三大创世大神都是谁?

为了写《西游天殇》最近一直在看一些上古神话的书。不过,盘古依然是迄今为止名气最大,受众最多的创世大神。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混沌、鬼母、烛九阴,都是可以创造天地的真神,盘古只是劈开混沌,分了清浊,相比这三位,还是要略逊三分。

阅读3.2万

Hot

游武当仙山,享福寿康宁

hot

湿地飞鸟等你保护!

hot

伯克利中美峰会【9.20上午场】

词条贡献统计

本词条由网友wenjiebaby创建,ライトロード、lhj0zero、·D调的华丽·、听漫廢粅等参与编辑。 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详情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寓言自由故事高中文言文文言文

译文全译逐句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可以用芥草作船,而搁个杯子当船就会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便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这样就能飞到南方了。寒蝉与小灰雀对此觉得很奇怪,它说:“我猛地起飞,力图到达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也就落在地上而已,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而向南飞呢?”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肚子还没饿,不需要干粮;到百里之外去,晚上就要准备第二天的干粮;到千里之外去,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当然不懂得这些道理,小智慧不如大智慧,寿命短的理解不了寿命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是活的短的。楚国南边有一种叫冥灵的大龟,五百年为春,五百年为秋;上古有一种叫大椿的树,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这就是长寿。八百岁的彭祖是一直以来所传闻的寿星,人们若是和他比寿命,岂不可悲吗?商汤和棘也有过前面所讲的谈话。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那展开的双翅就像云垂天边。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去往南方的大海。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起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它打算飞到哪儿去?”这是大和小的分别。同样地,那些才智胜任一个官职、能力在一乡中优秀出众、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他们看待自己时,其实也像斥鴳的见识,所以宋荣子就讥笑他们。宋荣子是那种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也不会让他感到鼓舞,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已。这种人世上,不多吧。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列子能驾风行走,轻盈美好,十五天后方才回到地面上,有他这样福气的人不多吧。但他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注释

(1)冥: 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 传说中的大鱼。

(3)其: 表推测。

(4)鹏: 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5)怒: 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6)垂: 同“陲”,边际。

(7)海运: 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8)徙: 迁移。

(9)天池: 天然形成的大海。

(10)齐谐: 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11)志怪: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12)水击: 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13)抟: 回旋而上。一作“搏”(bó),拍。

(14)扶摇: 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5)九: 表虚数,不是实指。

(16)去: 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7)野马: 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18)尘埃: 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9)生物: 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20)相: 互相。

(21)吹: 吹拂。

(22)苍苍: 深蓝。

(23)其正色邪: 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24)极: 尽。

(25)下: 向下。

(26)亦: 也。

(27)是: 这样。

(28)覆: 倾倒。

(29)坳堂: 指堂中低凹处。坳(ào):凹陷不平。

(30)芥: 小草。

(31)置杯焉则胶: 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置,放。焉,于此。胶,指着地。

(32)斯: 则,就。

(33)而后乃今: “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

(34)培: 凭。

(35)莫之夭阏: 无所滞碍。夭,挫折。阏,遏制,阻止。“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36)图南: 计划向南飞。

(37)蜩: 蝉。

(38)学鸠: 斑鸠之类的小鸟名。

(39)决: 疾速的样子。

(40)抢: 触,碰,着落。“抢”也作“枪”。

(41)榆枋: 两种树名。榆,榆树。枋,檀木。

(42)控: 投,落下。

(43)奚以: 何以。

(44)为: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

(45)南: 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

(46)奚以为: 即“哪里用得着……呢”。

(47)适: 去,往。

(48)莽苍: 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

(49)三餐: 指一日。意思是只需一日之粮。

(50)反: 同“返”,返回。

(51)犹: 还。

(52)果然: 吃饱的样子。

(53)宿舂粮: 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宿:这里指一夜。

(54)二虫: 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55)知: 通“智”,知道,清楚。

(56)朝菌: 一种大芝,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

(57)晦朔: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一说“晦”指月末,“朔”指月初。

(58)蟪蛄: 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59)冥灵: 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

(60)大椿: 传说中的大树名。一说为巨大的香椿。

(61)彭祖: 传说中尧的臣子,名铿,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

(62)乃今: 而今。

(63)特: 独。

(64)闻: 闻名于世。

(65)众人: 一般人。

(66)匹: 配,比。

(67)汤: 商汤。

(68)棘: 汤时的贤大夫,《列子汤问》篇作“夏革(jí)”。

(69)穷发: 传说中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发,指草木植被。

(70)修: 长。

(71)泰山: 在今山东泰安北。

(72)羊角: 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73)绝: 穿过。

(74)斥鴳: 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

(75)仞: 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76)至: 极点。

(77)小大之辩: 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78)效: 效力,尽力。

(79)官: 官职。

(80)行: 品行。

(81)比: 合。

(82)合: 使……满意。

(83)而: 通“能”,能够。

(84)征: 征服。

(85)宋荣子: 一名宋钘(jiān),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86)犹然: 喜笑的样子;犹,通“繇”,喜。

(87)举: 全。

(88)劝: 勉励。

(89)非: 责难,批评。

(90)沮: 沮丧。

(91)定: 认清。

(92)内外: 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93)境: 界。

(94)数数然: 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95)列子: 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

(96)御: 驾驭。

(97)泠然: 轻妙飘然的样子。

(98)善: 美好的。

(99)旬: 十天。

(100)有: 存在。

(101)致福: 求福。

(102)虽: 虽然。

(103)待: 凭借,依靠。

(104)乘: 遵循,凭借。

(105)天地: 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

(106)正: 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107)御六气之辩: 驾驭六气的变化。御,驾驭、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变”,变化的意思。

(108)彼: 他。

(109)且: 将要。

(110)恶: 何,什么。

(111)至人: 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

(112)无己: 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

(113)神人: 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

(114)无功: 无作为,故无功利。

(115)圣人: 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

(116)无名: 不追求名誉地位,不立名。

上一章 第十六章 作者娱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八